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权力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关羽听了袁熙的话,沉默良久,最后才出声道:“羽可以相信晋王吗?”

袁熙直视关羽,“将军应该知道,我若是只为做一个皇帝,本不必亲自来的。”

“我相信将军有自己的判断。”

关羽起身道:“好,我便信晋王这一次。”

“羽这便回长沙,告辞了。”

见关羽就这么干脆利落离去,张紘等随行官员也有些傻眼,关羽等了袁熙好几天,结果见了袁熙,说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这么回去了?

张紘不由叹道:“陛下几句话,就能说动最难对付的关羽,相比之下,我等却是束手无策,实在是惭愧啊。”

袁熙摇头道:“不,你们也做了很多铺垫,我这边唯一凭恃的,唯有真话而已。”

“不过也是这么多年,我在他面前多少积累了些信誉,不然断不可能如此轻易说服他。”

顾雍出声道:“既然关羽都站到了陛下一边,这样一来,汉南便不会出问题了?”

袁熙沉思片刻,出声道:“难说。”

“汉南归根结底,还是有着自己坚持的。”

“若他们完全放弃这个理想,等于是背弃了刘玄德,背弃了他们立国的初衷。”

“所以关羽回去后,也只能做些调解,若晋国逼得太紧,汉南也会有自己的求存之道。”

张紘郁闷道:“我等失职了,当初防备的是关羽张飞,没有想到关羽态度不那么抵触,当初被我等忽略的徐庶,反而是最为麻烦强硬的激进派。”

袁熙叹道:“当初丞相就和我说过,他们四友之中,徐庶是最有主意,也是最为冲动的,其年轻时候给别人报仇,差点身死,是典型的游侠。”

“他这样随时都能赴死的人,自然是没有什么顾虑,所以汉南之后的走向,很大一部分要看他的反应。”

“所以我们也不能太过指望关羽,要在南昌布置好足以应对的兵力。”

“兴霸,这一切就交给你了,江东三郡将领,皆由你调度。”

甘宁连忙上来领命,鲁肃走后,他就接任了都督的职务,其属于文武双全之人,也是最适合在南昌坐镇的。

现在晋国的军中将领,和其他势力不同的是,因为打击蓄奴,所以严格限制了私兵数目,即使甘宁这样地位的,私兵也不过数十,其他皆是需要从军中调取。

这样的举措虽然有些麻烦,但却是最大限度防止了地方势力坐大,后世吴国都督动辄数千上万的私兵,陆逊甚至最多的时候拥有三万以上的私兵,也难怪孙权会心生猜忌。

如今晋国的举措,就是官爵管够,俸禄充足,但对于封地和封户,却是严格限制,这和后世的魏吴是完全反过来的。

魏吴的封的千户万户,平均一户十人,万户的十万人,就是独属于领主的私人财产,其世代为奴,可随意买卖处置,和货物无异,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甚至还有很多流民投奔成为黑户的。

之所以如此,便是这些人的徭役劳役,只需要向领主负责,相比某些王朝末期的苛捐杂税,反而压力会小一点,这属于是典型的封建分封制,也是战乱时代各个诸侯拉拢地方豪族和手下武勋势力的手段。

虽然这种做法在争夺天下时候颇为有效,连蜀国都不能完全避免,但长远来看,对于统治还是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的。

袁熙最初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曾相当困扰,财帛动人心,文官武将也不是圣人,他们一方面有理想,一方面也不会为了理想而死,自己光和他们谈理想是没用的,那必然就需要采取举措去拉拢他们。

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后世的经验,袁熙终于是渐渐摸到了一点门道,并将其付诸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实践。

让他得到灵感的,是后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彼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衷,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这个过程之中,面对的本土顽固势力,便是封建地主和洋人培植的反动买办势力。

为此革命者们尝试发动起义,起先在相对开化先进的城市发动起义,结果遭遇了失败,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下,革命者们一度风雨飘摇,被迫北上创立根据地,最终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这段经历,也仿佛延续了那个传说中北方统一南方的魔咒,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最初革命者都是南方为主体,而最初发动革命的地方,也是南方百姓更早觉醒,为什么最后就失败了呢?

虽然说公认的说法,是农村包围城市,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时期的南方农村之中,建立根据地的尝试都失败了。

袁熙思考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便是对于村镇控制的严密程度,是决定能否在其中挖开缺口的关键。

南方农村有着极为严密的宗族势力,这样的势力,就是汉末的地方豪强,其天下大乱的时候,便割据一方作威作福,但若是给他们足够好处的强大势力,其便果断投靠过去,成为了强大势力的打手,就如同依附孙权的江东豪强一样。

后世称之为土豪劣绅,他们得到反动势力支持,建立的还乡团便是围剿革命势力的急先锋,所以革命者们在城市农村都遭受了挫败,就此北上寻找火种。

而北方的地方农村,和南方有着极大的不同,便是北方百姓自古以来便极为顽固,动不动就造反起来杀大户,导致北方的宗族势力虽然也不少,但并不如南方庞大顽固,多的是中小地主,真正称霸一方的大势力,却是对村镇掌控不足。

至于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封建时代,北方造反的频率比南方高的多,这些人一旦造反,当地大户人家便会首当其冲,久而久之,大户要么南逃,要么依附朝廷,自然也不会在村镇挣扎了。

典型的例子便是山东,其后世被称作孔孟之乡,忠君之地,其实真正的形象,却是历朝历代造反从不缺席,春秋盗跖奴隶起义,新莽末年赤眉军,东汉末年青州黄巾军,隋末王薄窦建德,唐末黄巢,北宋梁山,明末唐赛儿,清朝于七王伦,近代捻军义和团,可以说只要天下一乱,山东地区造反就没有缺席过。

在这种不断的冲击下,除了少数被统治者保护下的大势力外,当地地主宗族势力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几乎都被当地百姓犁了个遍,以至于解放战争中,山东是唯一凭借当地根据地自发解放的省份。

北方各地的这种情况,也极为相似,这无疑让革命者看到了开辟道路的曙光,于是在短短数年之内,革命根据地就在北方如雨后春笋般铺开,并在反抗日寇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袁熙就是在这种分析中得出了启发,便是若是建立一个需要稳固期更长的王朝,就必须剥离豪强士族对当地的掌控权。

他将这个想法说给诸葛亮听的时候,虽然隐瞒了后世关于革命的经验,但诸葛亮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矛盾之处。

他质疑道:“陛下若如此说,那当地豪强,还是帮助陛下统治天下的帮手。”

“陛下削弱他们对于村镇的控制,不是反而会让百姓起义造反更加容易了?”

当时袁熙忍不住笑了起来,“丞相问到点子上了。”

“没错,当初我想到这里的时候,也是一度陷入了迷惘,当今天的天下,显然是将村镇的治理权交给当地豪强,更符合作为帝王的利益诉求,毕竟这样一来,我便可以不用管底层百姓死活,只要向当地豪强索取我要的赋税就是了。”

“这便是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天子所谓的万民,不过是那数万的士大夫,至于真正的天下百姓,不过是士大夫的私有财产罢了。”

“但这样真的好吗?”

“丞相,朕是天子,这天是谁?”

“是所有的天下黎民百姓,还是那数万地主豪强?”

“关于这点,孟子说得很明白了。”

“其实黎民百姓很容易满足,他们只要有口饭吃,有衣服穿,能活的下去,他们怎么可能造反?”

“有几个百姓是想当皇帝,在太平时节无端造反的?”

“天下皆反,万民起义,那是天子失道,天子不想着让百姓吃饱饭,而是绞尽脑汁镇压百姓造反,这才是真正彻底的失道。”

“所以朕派出官员,必须要进入村镇,接替豪强地主,去倾听百姓的声音,天子和百姓之间,本就不需要宗族豪强这一道墙。”

“我知道丞相向来节俭奉公,是百官表率,但未必所有人都这么想,尤其是那些曾经拥有过私兵的将领们,而晋国之内,这样人为数不少,他们不是丞相,也不可能一点想法也没有。”

“对于他们的功劳,晋国自然是有所回报,但如何让他们接受新朝的做法,确实是一个相当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这个恶人,不能让丞相一个人来做,朕便开这个头,咱们一起携手,看看将来这世道,会不会有个翻天覆地的开端。”

“防民甚于防川,王朝不是百姓的敌人,为了满足百姓,王朝就要不断前进,不断吐故纳新,没有自我净化革新的王朝,迟早会迎来灭亡,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诸葛亮听了,心中五味杂陈,“历朝天子,皆是以王朝存续为目标,这样的话,却是臣前所未闻。”

“臣会牢记陛下之言,尝试将这个天下,变成陛下心中的样子,看看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5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