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货币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糜芳做的事情被糜泰得知后,赶紧派人送信回青州黄县,糜家商行的所在。

彼时糜夫人得了袁熙的命令,正在黄县整顿商船,购置货物,发船给糜泰运送兵士武器,准备以强硬的态度和卑弥呼交涉。

结果消息传过来之后,糜夫人眼前一黑,她知道这次糜芳捅的篓子大了,而且私自建国破坏了袁熙海外扩展的大计,袁熙怕是会兴兵讨伐!

想到这里,糜夫人急了,她得知袁熙如今身在广陵,便亲自坐船过来请罪。

袁熙没有料到糜夫人过来,他见糜夫人一脸焦急,风尘仆仆的样子,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结果听糜夫人讲完,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这算什么事情,让你担心成这样?”

“这不挺好的吗?”

糜夫人见了,顿时心里放松下来,但还是惴惴不安道:“夫君……不怪责阿兄吗?”

袁熙笑道:“怪责什么?”

“他抢的又不是华夏领土,而是真正意义的开疆拓土啊。”

“这要是放在和平时期,封侯是妥妥的,如今天下大乱,他自立为王,也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他一步登天称王,倒是我和平起平坐了。”

糜夫人汗颜道:“什么平起平坐,这都是家兄心里没数,倭奴国那边都是不服教化的野人,如何和占据半壁江山的夫君相比。”

“而且他这样做,不会影响到夫君的大计吗?”

袁熙点头道:“多少会有一点。”

“倭奴国……哦不,糜国,”在场众人听到这个名字,忍不住都笑了起来,袁熙忍住笑道:“那边还有真有些我缺的东西。”

“如今华夏这边的金银矿,大部分都不好开采,而糜国那边的这类矿产,很多都在地表,开采成本只有这边的几十分之一。”

“所以即使不就地熔炼,而是将矿石运回来,也是划算的,不过是浪费些人力罢了。”

“当初我的预想是,让糜泰和卑弥呼交易矿产开采权,就地熔炼金银,然后运回来做为我领地内货币改制的重要依托。”

他转向一边的步骘,“子山不是说过,分田的做法,有些不可避开的隐患吗?”

步骘听了,连忙三言两语,将他认为有用的徐州官员提出的建言说了,袁熙点头道:“提出这些疑问的人都是有才的,你记下来,让他们作为副手帮你。”

“这其中有个问题提得很好,分田之后,百姓有了田,但如何缴纳赋税,如何分配劳役,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若是沿用旧有的办法,肯定会产生大问题。”

“这便涉及到古往今来最为麻烦的一个难题。”

“税赋,货币,支付手段三者之间的平衡。”

“三者在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前,必然会产生诸如贫富纳税不均,货币紧缩,最后物价上涨,税赋加重,地主利用平民倒逼皇权的恶性循环。”

在场几人听得似懂非懂,步骘和糜夫人还尚能若有所思,吕玲绮差点脑筋短路,起身道:“你们慢慢说,我出去清空一下脑子。”

她随手拉着步练师就往外走,袁熙惊讶道:“你干什么?”

吕玲笑道:“夫君放心,我毛病已经改了,不会吃了她的。”

步练师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意思?

倒是糜夫人脸上飞起一朵红云,咬了咬嘴唇,她偷偷看向袁熙,发现对方并未在意,不禁松了一口气。

他心道吕玲绮胆大妄为,偏偏和夫君相处的很好,性格不同的两人如此想合,这是因为夫君海纳百川的缘故吧?

袁熙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他正努力搜索词语,想用步骘所能理解的话,来解释这個超乎时代的难题。

他从唐朝的钱帛并行政策,想到了大宋发行的交子失败,再想到了明朝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先成功后失败,最后种种,都归结到了一个问题上。

贵重货币金属稀缺,导致其并不能支撑起正常的货币流通体系。

这便是所谓的钱荒,即钱贵货轻的现象。

史书有载最早的钱荒,发生在东晋,彼时随着生产发展,市面买卖的货物倍数增长,而相应的流通货币限于生产和决策者对于这种现象缺乏认知和预防,不增产反减少,于是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此时货物降价,整个社会购买力上升,但货币却没有及时跟进增发,于是出现了货币使用的贵重金属价值身高的现象。

而这些贵重金属,多为金银以及铜矿,金银就不说了,彼时华夏铜矿产量有限,且大矿都在南方,于是拥有货币的富人之家,在满足日常购买所需后,开始囤积货币。

这进一步导致了市面上流通紧缩,货币奇货可居,于是货物再次贬值降价,货币用贵金属再度升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

解决这种问题,其实在现代社会已经算是比较容易的手段了,只要有国家信誉背书,相应增发货币而已。

但在古代,需要贵金属做为标的实物的场景下,这一切都行不通了,这是货币体系在封建社会几乎无解的难题。

唐朝的钱帛并行政策,也是才智高绝之人提出来的,他们能隐隐看到其中隐患,所以想用晋朝通用的货币物绢帛来代替钱币进入流通,算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但这条规定中存在一个隐患,就是绢帛不好保存在国库,于是唐朝规定交税必须用钱币。

这个规定无疑是释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于是上到大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开始囤积钱币,但这样一来,平民百姓想要交税,必然只能廉价出售手中货物换取钱币,然后存起来,再也不会用其进行交易。

这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紧缩,最后导致市面上几乎钱币流通越来越少。

而且因为铜制品比铜币价值高,与其流通,不如用铜币打造成铜器,这更让铜币的消失速度大大加快。

于是短时期内,这个政策就崩了,虽然唐朝采取了补救措施,即不许私造铜器,不能大量私藏铜币,之后虽然情况有所缓解,但货币体系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用,货币政策宣告失败。

之后的宋朝看到了唐朝的前车之鉴,制定政策的官员们也不是尸位素餐之辈,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贵重金属的稀缺,一时间是难以改变的,于是他们尝试另外一种做法。

以国家信誉背书,发行纸币交子。

平心而论,这个想法超前于时代千年,可谓是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亮点。

但还是失败了。

因为他们限于时代眼光,没有看到,也无法看到,交子和银兑换体系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交子的发行数目,不仅要和市面上的流通数目相符,还要低于宋朝官方所能拿出的,作为货币标的的银子的数目。

但宋朝檀渊之盟后,缴纳岁币使用了大量银钱,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贵金属减少,交子开始贬值,同时宋朝因为檀渊之盟送出大量钱货,便懂起了歪脑筋,开始增发交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再度形成,这次的货币政策尝试再度失败了。

至于千年后英国为什么发行英镑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是,英国殖民美洲后,获得了巨量的银,在短短几十年内,英国国内流通的银的价值就贬值了十几倍,失去了其作为贵重金属的储存功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标的货币太多了用不完,即使超发英镑,也不会发生通缩,天时地利之下,英国的货币政策成功了。

而宋朝的失败,则是路线对了,但时代不对,所以从出发时就注定无法成功。

明朝的一条鞭法也是如此,想要解决失地农民需要缴税,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反而不交税的现象,最初的几十年还是成功的,但之后就开始出现了乱象。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问题。

银子不够。

地主很快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开始用稀缺的银两货币挟制平民百姓进行土地兼并。

而且南北不同,南方经济发达,银钱富足,以户为主,北方饱受守战乱,以人丁为主,交换产品主要是粮食,所以一条鞭法显然是对南方更为有利,甚至说太过有利。

于是一条鞭法在南方广受欢迎,造就了一大批地主的同时,在北方遭遇了失败,百姓交不起赋税,只能被破流离失所,甚至造反。

彼时有人评论,“便于富户,而不便于细民,便于市井通衢逐末之辈,而不便于穷乡僻壤之穑夫。”

这是三个朝代政策之中,最接近于汉文帝货币政策的一个,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官仓富足,百姓苦不堪言,也是最为拉胯的政策,是为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句话说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放在华夏历史上,其实是相当片面的,很多坑了前朝的难题,后面朝代的有识之士,其实都或多或少进行了改进,然后他们就碰上了新的难题。

千百年来,这些祖辈将后代可能踩的坑几乎踩了个遍,后来的人,才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

一切的一切,就是在生产尚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尽最大限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便是巨量的,超出社会流通的金属货币。

袁熙将这些东西改头换面灌输给步骘后,后着也是头昏脑涨,连连说道:“主公请容臣好好想一想,一时间实在无法难以理解。”

窗外吕玲绮无聊地掏着耳朵,对仔细倾听的步练师说道:“你能听得懂?”

“我一度以为这东西是天书,根本不是给人听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