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无情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素利最近比较烦,因为他发现,袁熙当初对东鲜卑的承诺实行起来,和自己最初的预想不太一样。

晋国那边确实是在名分和后勤上,对素利所在的部落进行了一定援助,但这些东西远不足以让素利部族重新崛起。

而且素利为了避免部落卷入中鲜卑的大战纷争,下的命令是自己族人禁止离开大鲜卑山的距离,让其他部落去掺和草原上的厮杀争斗。

他的想法倒也是合情合理,谁也不知道这种大规模争斗要持续多久,要是卷入太深,不仅拿不到好处,反而会让部族持续失血。

然而事态发展出乎他的意料,草原上洗牌比预想要快的多,素利部族没有来得及在里面捞取好处,战火就已经开始平息了。

相比之下,先前就有一定实力的宇文部慕容部,却是早早就加入到了争抢中,短短一年之内,族人就膨胀了不少。

此消彼长,素利在东鲜卑中的话语权受到了不少影响,他开始担忧这样下去,其他诸部族壮大之后,迟早会取代自己的位置。

而此时消息传来,晋国开始募集开拓草原,扩张疆土的部族,路线是从中鲜卑靠近关塞的南部开始,一直北上,直到达到极北之地。

而这次开拓,参与的不止是晋国选出的兵士百姓,还有边塞的各种势力,匈奴乌桓,丁零高句丽,甚至是鲜卑投靠的部族,皆是参与进去。

素利听到之后,不禁有些惊疑不定,那凶虎最初的时候,可是没说要直接介入草原啊?

对此他的部下说道:“大王怕是被那凶虎骗了,他们确实没说过介入,但也没有说过不介入。”

别的部下气愤道:“汉人也太狡猾了,他们是想挤压我们的生存之地,让我们逐渐灭亡吗?”

另外有人道:“如今情势未明,我们必须要首先确认,晋国到底对我们的态度如何,若其真的想灭亡我们,那我们还不如和他们拼了了!”

于是在群臣劝谏之下,素利派出了自己的族弟和大臣为使节,去蓟城谒见袁熙,提出了心中担忧。

对此袁熙说道:“诸位不必担心,我不会违背承诺的。”

“我这么做,只是彻底根除不死心的中鲜卑抵抗势力而已。”

“而且这次开拓虽然以晋国为主,但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各族都可以参与,其中好处多劳多得,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至于为什么没有邀请东西鲜卑,是怕两边误会,因为毕竟联盟以我为统领,必然是从语言交流,到器具形制,都要遵从汉人文字和规矩。”

“东西鲜卑对祖制很是敏感,对此我也给与足够的尊重,所以才没有邀请两边参与。”

“至于向北拓荒,只是属于我自己的一份执着,我只是想看看天地之间,最北面到底是什么而已,不会因此侵占东西鲜卑的土地。”

对于这种说辞,使节团也挑不出毛病,其族老出声道:“若我们也想参与的话,是不是只要派出通晓汉人文字,依照晋国规矩行事,便能得到好处?”

袁熙点头道:“没错,论功行赏,朕绝不偏颇,要是立下大功,朕不吝于封赏王号,包括鲜卑部族在内。”

族老心中却是一紧,这对于东鲜卑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因为东鲜卑是最为顽固的那一批,如果故步自封下去,万一哪个鲜卑小部族得到王号崛起,东鲜卑的单于之位,会不会就此易主?

使节团便离开蓟城,急匆匆赶回去给素利报信,这消息自然是对素利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召集族商议之后,素利便做出决定,向晋国上表,同时派人加入开拓团的行列。

袁熙得到消息后,对鲁肃等人道:“事情成了大半,剩下就看步度根那边的态度了。”

辛评站在地图旁边,望着那条巨大的箭头,也不由叹道;“陛下真是奇思妙想啊。”

“这道百千里的通道,阻止了东西鲜卑融合的可能性,而是以汉人习俗为主导,将来各族融合,在关外这个地区,等于是晋国势力的延伸。”

“其不断扩大的势力范围,也会逐渐影响到相邻的关外部族,丁零羌人,也会逐渐融入进来,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带着顽固的鲜卑加入进来。”

“他们想要从中得到好处,却没有想到,陛下要的是他们抛弃自己的传统啊。”

张昭道:“这计划妙在,明知是饵,他们也要吃下去,不然只会被飞速前进的其他部族远远拉在后面。”

“这北上开拓的举措,同时也能对新进形成的几个侵略性很强的部族造成压力,他们若不想融合,那晋国自然有了打压他们的名分。”

“这次是典型的晋国出钱,他们出力,到了最后,他们的人力也保不住。”

“不过初期的花费,只怕也不是个小数字啊。”

袁熙出声道:“相比放弃关外,让鲜卑养蛊再出现个心腹大患造成的危害,这点钱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当初对东汉徙边的政策就很不赞同,怎么能以内北地艰苦,花费巨大就放弃?”

“就像当初汉武帝不打匈奴的话,那现在北地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匈奴继续强盛下去,将汉朝灭了也未可知。”

“这个战场,你让出来,就必然有人占据,所以我大晋的国策,便是主动出击,将自主权永远握在手里,而不是期望关外异族变成甘心放牧的和平民族。”

“所以关外拓展领地,即使是个亏本买卖,也要一直投资下去,国家获得好处,不止在于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安定强大,百姓远离病灾,就是最大最赚钱的买卖。”

“所以尔等记住,固步自封是灭亡之道,只有向外不断拓展,播撒华夏文明的种子,才是我汉人存续下去的最有力的保障。”

“我之所以将诸位都调到幽州边境,便是开拓过程中,需要你们群策群力,解决一道道即将出现的难题,而我也将会一直陪着你们,应对未来那不可预知的风险。”

“君臣百姓,上下齐心,方是我晋国生存之道,锐意进取,拥抱未来,便是华夏永存的精神!”

众人听了,纷纷俯身拜道:“愿为陛下,愿为华夏,勠力同心,鞠躬尽瘁!”

袁熙微微点头,心中升起了一股满足感,他深切感受到了自己正在改变这个时代的步伐,将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天下人的普遍心理,扭转到了积极面对疆域之外,不可知未来的探索求知,融合扩张的欲望,从此之后,这条走向天下的道路,会越来越宽,迟早有一天,会将华夏文明播撒到全世界。

接下来的日子,关外上百万异族,在晋国的引导下,开始将开拓的方向转向北面,在蓟城北面燕山山脉出发,一道横跨千里的巨大箭头,以开拓团的形式,逐渐向着北面延伸,去探索那不可知之地,寻找新的未来。

鲁肃看到每天传回来的竹简,对张昭叹道:“陛下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可以载入史册了。”

张昭点头道:“确实,其意义重大,堪比大禹治水。”

鲁肃来了兴趣,出声道:“子布的这个比喻,真是妙啊。”

“同是堵不如疏,大禹疏通河道,将洪水导向安全方向,而如今晋国也不是加强边塞防守,而是主动走出去,引导甚至带领关外异族向着其他方向开拓,等于是变相保护了华夏。”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啊。”

张昭叹道:“前人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有陛下这么大的魄力而已。”

“怕是只有陛下这种杀伐果断,冷酷无情的人才能做到吧。”

鲁肃出声道:“冷酷无情?”

“这肃不同意子布的意见,彼时天下,除了刘玄德,还有谁能比陛下更为仁义的?”

张昭出声道:“心怀仁义,和冷酷无情并不冲突。”

“在我眼中,陛下确实仁义当世无人能比,不然也不会心怀天下,亲自坐镇边关。”

“但另外一方面,陛下之决绝冷酷,也是独步天下,在我看来,甚至远超曹孟德和大王……孙仲谋。”

鲁肃惊讶道:“子布何出此言?”

张昭冷笑道:“子敬不会有以为,能让晋国能走到今天的陛下,真的是个大善人吧?”

“你可以想想,陛下一路走来,每次到了大事决断的时候,何尝为人情所困?”

“且不说别的,就是孙仲谋到北地后叛逃轲比能,后一同被炸死这件事情,哪有这么凑巧?”

“还有那被交换回来的刘夫人,跟着魏国好几年也没自杀,怎么偏偏回来路上自杀了?”

“吴夫人身体一直尚好,怎么会听到孙仲谋死去的消息,便一病不起了?”

“当然,这未必是陛下做的,但只有了解他的人,怕是知道该怎么选,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鲁肃睁大了眼睛,“子布你这都是臆测,小心祸从口出啊。”

“你在江东是这样,总是出言犯忌,如今还是谨言慎行啊。”

张昭呵呵笑了起来,“子敬啊,人生在世不敢说话,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其实我倒是很欣赏陛下,大事冷酷决断,才是对天下负责,相比之下,孙仲谋气量就远远不如了,除了会烧我房门,处处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如今大王真要是发怒把我杀了,比之死在孙仲谋手下,可有脸面多了。”

鲁肃无语,你真的就这么想找死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07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