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私心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关于袁叡的婚事,袁熙试探性地找了分别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官员,装作不经意间试探了他们的口风,得出的结果,却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他试探的态度,自然早就被手下这些人精官员察觉到了,何况袁熙也没有刻意隐瞒,所以这些人的表态,都是真实的想法,但其意见,却是出奇的一致。

几乎所有的人,都若有若无地表示,并不看好孙尚香。

对此一直跟在身边的杨修,在被袁熙问到原因的时候,说道:“其实这很简单。”

“陛下治理天下,讲究的是一个制衡。”

“而目前看来,江东派系的势力,似乎有些过强了。”

“且不说陛下次子封了陈王,坐镇寿春,整个江淮间的势力,若都被其影响,长久下去也是不好,如今要是太子娶了孙氏,那等于孙家成了最大的外戚。”

“江东那块地方,虽然偏远,但是地利很好,万一出了什么乱子,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平定的。”

“所以臣建议之后多封几个子嗣去江淮地区,互相牵制监视,方为稳妥之策。”

“主公起家打天下,主要依靠的是北地中原的将领官员,即使他们不想搞特权,也不想被来自南边的特权家族压制。”

“他们肯定是倾向于太子迎娶北地出身的皇后,而甄皇后那种出身,就极为理想。”

袁熙扬了扬眉毛,“为什么?”

杨修出声道:“终其两汉,朝廷生乱,很多都是内宦外戚作乱的结果。”

“士族想要从皇权里面分得权力,从而联合起来给天子施压,天子为了压制士族,便需要借助内宦外戚的力量。”

“但压制越强,反弹越强,对于日渐膨胀的士族力量,天子也只能给内宦外戚更大的权力,于是最后导致局面失控,朝局崩颓。”

“所以作为士族的官员们,自然不希望有一个过于强大的外戚,这是站在国家和他们私人立场上得出的必然结果和选择,仅此而已。”

“哦?”袁熙似笑非笑,“那杨氏也曾是四世三公的名门,天下没有比你更适合作为士族的,你怎么想?”

杨修略一犹豫,便出声道:“修现在站在陛下的立场上,且只要杨氏不做过界,怎么也有一口饭吃,但野心太大,就不一样了。”

“对于杨氏今后的道路,修也想了很多,后来从诸葛丞相之事上,修却是得到了不少启发。”

见袁熙示意自己说下去,杨修便继续开口道:“诸葛丞相平日生活节俭,除了俸禄之外,不置土地,不入商业,同时约束家人,身体力行,可以说他内心的欲望很低,或者说,他另有国家大事作为目标。”

“国事为重,私事节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节制族人欲望,防止他们胡作非为的手段,若是世家大族都能以道德行事,便不会有豪强祸乱当地,贪赃枉法之行。”

“当然,”杨修肃然道:“也是因为臣看明白了,将来陛下断不会容忍地方豪强的存在,所以已经开始告诫杨氏低调行事,配合发令释放奴仆,清量土地了。”

“我相信其他家族的聪明人,也都看出了苗头,开始有所动作了。”

袁熙哑然失笑道:“德祖倒真是个聪明人。”

“所以你认为天下士族在交权的同时,若还会产生强大的外戚,必然会导致朝局失衡,以致埋下祸患?”

杨修点头默认,他忍不住问道:“但修还有些地方没想通。”

“外戚也是士族,陛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士族这个群体都不会完全消灭,他们改头换面,最终还是进入朝堂的。”

“有士族会衰落,但进入朝堂的官员,迟早有一天也会家族强盛,成为新的士族,陛下若是将其完全消灭,也迟早会产生新的一批人,然后重复这个循环而已。”

“那陛下最后的方向,到底要走向何方呢?”

袁熙沉声道:“德祖问得好。”

“除了丞相之外,你是第二个敢问这个问题的。”

“我只能说,我想消灭的不是士族,毕竟士族也是天下万民,也是为这个天下出了自己一份力的。”

“我想消灭的,是士族这个概念。”

“我想有一天,人不以自认士族为荣,不以种地做工为耻,那就是我理想的天下。”

杨修沉思一会,摇头道:“恕臣想不出来。”

“这世界没有尊卑上下,那”

他顿了一下,袁熙便明其意,笑道:“那天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是吧?”

杨修默然,袁熙说道:“所以我只能说,我的设想未必能可行,但我坚信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也许千百年后,后人会找到完全正确的道路,但那就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了。”

“我们现在要看到的,是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未来有这么一种可能,并心甘情愿为之努力奋斗。”

“为了能够走向这个未来,我起码要在这个天下,保证绝大部分人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公平。”

“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就像你说的,天子治理天下,也不过是讲究一个平衡之道罢了。”

杨修躬身道:“陛下的话,臣明白了。”

袁熙说道:“那回到最初的话题,德祖认为,最合适的太子妃人选是谁?”

杨修想了想,笑道:“最合适的人选,陛下不已经找到了?”

“背后几乎没有家族支持,身家清白,且还是幽州出身,还有比其更合适的吗?”

袁熙听了,苦笑道:“你们这些人,是正好等着其出现,还是早有想法?”

杨修坦然道:“只是个巧合而已。”

“其实孙氏成了太子妃,未必也会导致朝政紊乱,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是希望稳妥一些,朝局少些动荡罢了。”

袁熙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前后问的人也不少了,加上德祖的判断,我心里大致也有数了。”

“你先下去吧。”

等杨修走后,袁熙却是找来甄宓,她听了袁熙的想法后,吃惊的睁大眼睛,“陛下如何决定,妾也不会反对,但这样一来,吴夫人临终前的承诺,陛下怎么兑现?”

袁熙叹道:“要是香儿同意的话,我自然不会横生枝节,即使有些阻碍,肯定也挡不住我。”

“但现在两人都是这样,如果强行配对,反而将来会生嫌隙,要知道天子家事也是国事,弄不好便是天下生乱,也不能完全由着私人感情行事。”

“我倒是不明白,香儿说和叡儿只有姐弟之情,但她也年纪不小了,就没有看中的儿郎?”

“所以这事你先去探探她的口风,说到底还是要照顾她的想法,毕竟我是有承诺在先的。”

甄宓应了,却是一路回去,路上她心道陛下国政方面无人能及,但有时候对于私事,还真是不敏感啊。

正在晋国处理家事的时候,魏国如今的朝野,也再度被惶恐不安的骚乱所侵袭,官员担忧不安,百姓人心惶惶,整个成都城皆是陷入了一片无序之中。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汉中丢失,夏侯尚下落不明,魏军几乎全灭的消息传了过来。

汉中的五万魏军,几乎是魏国一大半的兵力,加上回到成都的夏侯惇还有三万兵马,以及去到南中的司马懿两万兵马,这便是魏国倾尽荆州之力,所能凑出的所有兵力了。

如今夏侯尚全军覆没,连带汉中丢失,加上先前放弃的房陵白帝城,魏国是丢失了过半兵士,和几乎所有的荆州领土,完全是一副穷途末路的样子。

汉中的提前丢失,也让曹丕又惊又气,当场昏厥,被医士围着急救去了,这也导致朝局一片混乱,夏侯惇被迫站出来主持大局,带领再次在成都城实行宵禁戒严。

而此时曹丕信任的外姓官员,钟繇一直告病,陈群威信难支,而司马懿预测汉中形势失败,前途未卜,一时间在宫中的郭皇后也失去了分寸。

想到临走前司马懿信誓旦旦向曹丕保证汉中半年内部不会丢失,郭皇后就恨得牙痒痒,这司马懿是预测失败,还是骗了陛下?

郭皇后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以来总觉得司马懿这人有问题,但曹丕对其极为相信,所以郭皇后也不好拿自己的猜测说给曹丕,毕竟她自己也没有证据。

然而想到这几年司马懿威望水涨船高,郭皇后也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心道陛下对曹氏宗族提防,是怕其夺了自己皇帝位置,但谁又能保证,司马懿此人没有问题呢?

他要是明里一套,暗地一套,私下勾结曹氏下注,那陛下现在还有什么牌吗?

想到夏侯惇手握重兵,郭皇后心中更是忧虑,陛下要是情况不好,曹氏会不会直接换天子?

此时面前的曹丕缓缓睁开眼睛,他不顾郭皇后惊喜,直接开口道:“城内如何,你快说给我。”

郭皇后连忙将形势说了,曹丕听到夏侯惇带兵控制了成都,当即脸色更难看了,说道:“要是朕快死了,他肯定会扶持四弟上位吧?”

“不行,得把司马懿召回来。”

郭皇后听了,实在忍不住了,便将心中的疑虑说出,最后道:“司马懿败绩不少,如今更是预测错了汉中形势,陛下为何还要如此信任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7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