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决心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先前袁熙打下邺城之后,几乎是同时收到了鲜卑入寇的消息,他没有任何时间在邺城稳定局势,就匆匆赶往幽州守城。

中间他先后在蓟城和易京与和鲜卑交手数次,直到他把诸葛亮调过来一锤定音,不知不觉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此时已经是深冬过去,几乎到了开春了。

这个时候,自然早已经是过了新年,也是袁熙少有没有在蓟城过年的时候,想到他自重生到这世上,去北新城守城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这也让他不禁感叹时光荏苒,自己也不再年轻了。

经年无休止的争战,不仅在他的脸颊两鬓留下了风霜之色,也让他的身体留下了不少暗疾伤痛,在这个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这并不是个很好的状态。

原身的这具身体,其实根基颇为一般,甚至还不如大部分世家子弟,虽然这些年袁熙很是注意锻炼养生,但打仗本来就是极为伤身,自古以来皆是有英年早逝者,所以袁熙身体的情况,并不是太乐观。

曹操之死也给袁熙敲响了警钟,他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倒下,如果自己身体垮了,晋国乃至天下的这条道路,很可能便会戛然而止,自己之前所付出的一切,都会付诸流水。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力坚持替袁熙挂帅去打鲜卑,最后袁熙让步的原因,因为他发现自己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

战争给人带来的压力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这几年他除了刘备之外,几乎是孤立无援的对抗魏吴和关外胡人三个大敌,数次险象环生,还好如今终于是有惊无险撑了过来。

如今魏国退往关中,鲜卑这次规模巨大的试探也被击败,袁熙终于能腾出手来好好想想吴国的问题了。

如果可以的话,袁熙也不想这么急着动手,这几年来晋国用兵不停,虽然他竭力控制在不太过劳民伤财的程度,但只要打仗,就必然是损耗国力元气,尤其是和曹操最后这次大战,更是耗尽了袁熙这些年的绝大部分储备。

眼下他已经很难在三年之内发动数万人的大战,但吴国的问题必然要解决,不然刘备真要被灭了,晋国这边就要面对一个长江以南横行无忌,行事毫无下限的吴国。

而且不同于早有隐疾的曹操,孙权后世可是很长寿的,所以袁熙要是和其打消耗战,还不知道谁能耗的过谁,尤其是寿命这块,袁熙还真没有信心比孙权活得长!

所以当鲜卑被平定的消息传来,袁熙对吴国用兵的心思又浮现出来,尤其是和诸葛亮大胜的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江淮那边的情报。

这些消息并不怎么好,首先是吴夫人和孙权见面的请求被拒绝了,显然孙权在孝道和天下面前选择了后者,而且吴夫人的死是孙权亲自宣布的,孙权怎么可能再打自己的脸?

当初吴夫人提出和孙权见面劝说的时候,袁熙其实就不太赞成,一是他觉得孙权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君王,断不会被血脉羁绊阻碍,更何况从后世来看,孙权本来就极为无情,自己的孩子都照杀不误,哪会为了吴夫人一个女子坏了他的千秋大计?

二是孙权若是投降了,袁熙反而头痛了,因为以孙权的身份,自己要给他一个什么位置合适?

要是仍然将其封在南方,那肯定会产生相当多的麻烦,但要是调往北方,其用心天下人都会看的到,袁熙起码这方面还是要装装样子的。

虽然这种行为极为虚伪,让袁熙也有抵触,但正是就是这样,默认的潜规则大家不遵守,将来必然生乱,尤其是对于士族的态度。

魏国那边,曹操其实也是在压制世家力量,保证曹氏的主导性,但这反而招致了更为猛烈的反弹,以至于后世曹操去世后,魏国便采用了九品中正制向士族妥协,让一切都回到了原点,甚至犹有过之。

在这方面,孙权其实和曹操也是相通的,也是在强化孙氏的绝对掌控力,他的手段就比曹操直接的多,利用官员内斗,找借口大肆杀戮,从而削弱世家力量。

这其实和曹操先前在兖州边让时候的做法很是相似,但曹操失败了,由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迫和世家达成了妥协。

而在这方面,孙权却是天生有着极为高明的嗅觉和手段,他能在精准试探到江东士族底线的同时。采用极为隐秘的手段给其安上罪名,在不至于刺激到其造反的边缘反复横跳,加上江东士族的反抗远不如中原士族硬气,所以江东士族在不知不觉间他们被孙权死死拿捏住,家族的血被慢慢放光,再无反抗之力。

这种方面的天赋,袁熙自愧不如,他认为这个时代其实最适合搞政治的就是孙权,这方面的才能,孙权甚至要超过了曹操。

而袁熙本人采取的手段,却是和曹操孙权完全不同,他走了一条不那么正大光明的路线。

他真正依靠的心腹,大部分都是起于微末布衣,自始至终袁熙都将这些视为自己将来的栋梁,但在明面上,他却是做出了很大的妥协,任用了刘姓皇室和袁氏子弟在内的很多官员,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内事官员和虚职上,但比例相当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天下很多士族舍弃了魏吴,前来投奔袁熙的原因,其中固然有晋国势大的原因,更是因为袁熙做出来的种种假象,让天下士族以为,袁熙先前将士族挂城头的作为,只是单纯因为袁熙性格所致。

只有袁熙心里才明白,他最终的目标,便是彻底消灭士族这个群体,现在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那个长远的,可能直到他死,都不能完全实现的目标。

对此袁熙做的很是隐秘,他对于每次对士族下手,都有着看似极为正当的理由,比如北新城的士族藏粮,比如徐州的士族反叛,这都是属于自卫,让天下士族也说不出太多东西来。

在这点上,袁熙其实也效仿了孙权,只不过做的更加让人无法察觉,他对孙权压制士族的做法,倒是颇为赞同,如果真能让孙权替自己将一些不好下手的士族杀光了,自己晚灭吴国几年又有何妨?

但孙权的嗅觉很是灵敏,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被灭,所以带着所有的牌上桌,准备和袁熙刘备梭哈了。

袁熙心道幸好孙权打仗不行,江东的位置也有天然的劣势,要是自己和孙权位置互换,还真没有破局的把握!

不过现在既然吴夫人交涉失败,汉南被攻打,晋国的江夏也被入侵,袁熙不得不认真应对了。

他提笔写了几封信,一封是给皖口的吴夫人的,言说其已经仁至义尽,加上吴夫人现在已经是袁氏的人了,两边再无关系,如果其再呆在前线,说不定会给鲁肃蒋钦这些人压力,所以让吴夫人先回邺城,等自己诸事谋定再说。

另外一封信是给甄宓的,他言说邺城被打下来,甄宓也该回邺城看看了,何况现在马上开春,邺城百废待兴,去岁大火烧毁的城防房屋,也需要进一步修缮补完,所以建议甄宓带着甄家的财产来邺城,至于带多少,让甄宓自己斟酌。

袁熙相信以甄宓的见识,应该会很容易猜到自己的用意,邺城重建是个大工程,光凭冀州本地的税赋是很难的,尤其是这几年大战,将冀州完全抽空的情况下。

所以这种情况,若是能让各州的士族捐款,便能解决相当大的一份缺口,但袁熙又不能搞得太明显,所以让甄宓带头捐钱的话,也能够让很多逃难的幽州的冀州士族解囊,解决经费问题。

对此袁熙肯定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冀州平定,先前逃难的很多冀州士族也是希望重新回到家乡的,而捐出的家产,就是袁熙给他们发的通行证。

同时甄宓回邺城的这段时间,也是让其建立威望,给河北释放善意的信号,让天下知道甄宓的皇后地位不可动摇,毕竟前段时间,有些别有用心的江淮士族在炒作吴夫人上位的谣言。

袁熙用屁股也能猜出这些人安的是什么心,他现在不好发作,但是等天下平定,事后清算,这些人都是跑不掉的。

写完这两封信,袁熙本来想给陆逊写封信,嘱咐些要注意的事情,但他写了一半,便把竹简丢到火里烧掉了。

之所以如此,是他得到消息,孙权派出攻打刘备的军师是诸葛瑾,而攻打晋国这一路的军师,却是陆绩。

袁熙自然猜得到孙权的用意,陆氏曾经在庐江和和依附袁术的孙氏死拼,两边都死了不少人,可以说是有着恩怨的。

如今孙权启用陆绩,一方面是做出捐弃前嫌的姿态,另一方面也是对于陆氏的打压警告,因为陆逊是晋国的江淮都督这事人尽皆知,让陆绩对付陆逊,自然是要看陆氏的忠心。

对此袁熙也不由感叹,孙权还真是玩弄政治的好手啊。

此时袁熙给陆逊写信说什么都不太合适,不如就让其放手去干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74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