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三章 军改之路困难重重!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苏允此话一出,众将领顿时面面相觑。

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合不合法?

这自然是又合理又合法。

而苏允既是鄜延路经略使,又是朝廷的翰林大学士,关键是,这位还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绝世军事天才,权威甚至比那之前的种谔还要重,众人还真的不敢当面反对。

但是他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

苏允问道:“有困难就说,不说就是没有困难,没有困难就要执行,执行不了就要吃军法,你们看着办。”

多个将领知道祁克勇跟了苏允一段时间了,赶紧打眼色让他跟苏允说,祁克勇只好硬着头皮道:“苏经略有所不知,这个事情很难办啊,困难太多,阻碍太多,里面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想要一一厘清,根本就不可能啊!”

苏允闻言一笑,道:“一一道来便是,只要能提出问题,我自然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祁克勇叹了一声道:“苏经略一定是认为,我们边军之中缺额这么严重,应该是我们这些将领在喝兵血、吃空饷。

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喝兵血,吃空饷……不瞒经略,的确是有的,但这么跟您说吧,四成的空饷、加上克扣下来的粮饷,大约能占朝廷拨给军队粮饷的八成,最终都落向何处?

别的地方卑职不知道,但就咱们鄜延路军来说,原本有两成被枢密院扣下,两成被三衙拿走,有一成被我们这些各路高层将领扣下,有一成则是在各中低级军官手中,原本最后到士兵的手上口中,还能剩下四成,但元丰改制后,兵部重掌部分权力,他们也拿走了两成!

所以您要求我们满额招募兵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不要这一成的空饷,但这一成空饷,是没有办法支撑的。

哦,就算是您中低级将官手中克扣的一成也要回来,也没有办法支撑,因为大头已经被枢密院、三衙以及兵部给侵吞了。”

苏允顿时皱起了眉头,枢密院跟兵部的事情他还真是知道,元丰改制便在不久前,之前他还在汴京呢,自然是听说过一些。

因为五代混乱的原因,兵部的权力早被枢密院给夺走,此次元丰改制,赵顼推动将各种权力归还给三省六部。

因此兵部在元丰改制中的确是将管辖权力收回了部分,有人提议废除枢密院,将全部权力收归兵部。

然而,赵顼在这个上面态度却很明确:“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兵部),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

不过即便如此,兵部依然拿回了大礼与朝会仪卫、武举、非正规军(民兵、厢军名籍与土军、蕃军),及四夷官封、承袭,舆马、武器等准军事与后勤供应之事的权责。

苏允对事情的复杂性有所预料,但听了祁克勇的描述,依然觉得的确是很难克服。

先看看这些拿走利益的群体,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嗯,最好惹的就是眼前的这些军中高层,他们之所以好惹,是因为他们最靠近苏允的人。

他们最靠近苏允,能够从苏允这里借走最多的权力,但也要被苏允所控制,苏允要他们交出拿走利益,他们通常是很难反抗的,尤其是苏允可能是一个权柄最重的经略使。

但除了祁克勇这些人之外,其余的人可就不好惹了。

枢密院自不必多说,这个部门堪称是宋朝最神奇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夺取兵部的权力,后来直接压过兵部,成为独掌兵权的存在。

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经佐邦治;

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揭帖升揀、废置兵籍,遣使给降调发更戍兵符;

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除授。

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空前膨胀,其主政人员几乎为当时之天官,兵部直接被其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到了宋朝,宋朝有意瓜分兵权,所以在初期,枢密院依旧非常强势,一般能和中书对掌文武二柄,为朝廷政权的两大支柱。

甚至有战事发生时,皇帝独与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

因此在宋朝初年,枢密院地位犹在中书之上。

嗯,枢密使甚至可以参与朝廷一些非军事类政事的决策之中,就说神不神奇。

而如今虽然枢密院的权力被兵部分走部分,但枢密使依然是朝廷宰执之一,而且排名是仅次于首相次相,通常是位列第三,比参知政事还要高一些。

对于这样的一个部门,别说他一个经略使,就是章惇这个参知政事,想要去与之理论,也未必就能够占得上风!至于兵部现在看起来是势弱,但再势弱也不是他一个地方上的经略使能够招惹的,翰林学士虽然清贵,但你要真打着这名分过去,人家也不会搭理你。

而历来强势的三衙更是招惹不得。

宋朝初年,每与外敌作战时,皇帝必定格外重视枢密院,其地位自然超过了中书。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进入,枢密院的专业素养越来越低,在皇帝的心目中,重要性自然越来越弱。

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官开始掌握枢密院的支配权,其专业素养更是差到极致,这也变相导致了枢密院开始在与中书的对抗中处于弱势。

于是三衙便开始冒头了。

三衙与枢密院不同,枢密院已经渐渐变成了更加偏向文职类的部分,而三衙是更加纯粹的军事部门,大家自然知道,军事类的部门历来强势。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皇帝亲兵卫队扩展为统领全国军旅的“国家正规军”,是直接掌握地方部队的绝对实权部门。

呵呵,跟这样的部门去要钱,能够要到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最后一个中基层军官,他们便好惹么?

其实也不好惹,或者说更不好惹。

别的部门得罪了最多是钱要不到手,但中低层军官可不同,宋朝的军队嚣张跋扈惯了,真要惹恼了他们,他们是真的会兵变的!

苏允摇了摇头,果然,宋朝军队的问题早就积重难返。

枢密院、三衙、兵部、地方将领、整个体制、文官……各种问题盘根错节,你老老实实在其中混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一旦你想要推动一下任何事情,这个早就已经癌变的系统会便会予以反击!

王安石倒是尝试过对军队做改革,在熙宁变法时候搞出来一个置将法,说实话,这置将法是有效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宋边军的实力,但也只是解决了部分的问题而已。

而这个置将法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这个置将法并不伤害到各个阶层利益,因此这才被执行了下去。

但若想要像苏允这般对军队做一个彻底的军改,那么所遇到的阻力可就太大太大了!

祁克勇等人见苏允陷入沉思,不由得心生欣喜:想来苏经略已经是知道其中的困难所在了,这样挺好,不折腾对大家都是好事!

苏允想了一会,然后让大家回去,他先自己多思考一会。

不过苏允单独留下了章楶。

苏允问道:“伯父,这里就咱们两人,咱们就不用那么严肃了,您的才华我是知道的,我岳父跟我说了挺多次,您帮我分析分析,这军改能够改么?”

章楶闻言摇头道:“此事难于登天!”

苏允点点头道:“伯父请仔细讲讲。”

章楶道:“你可曾想过寻你岳丈,让他与跟枢密院、三衙、兵部等部门说情,让他们网开一面,不要扣押鄜延路一路的粮饷,全额发放下来?”

苏允点点头道:“此事有什么不妥么?”

章楶点头道:“世上的事情,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你鄜延路要到了全额粮饷,那其他路的会不会觉得有问题?到时候他们也要全额粮饷,到时候你让枢密院他们怎么办?

所以,他们不会放开这个口子的,无论是谁去,就算是官家,他们也不会放的,至于你要说他们这般做法不合法?

呵呵,他们贪下的钱未必就是进了私人钱包,你要知道,一线的厢军战斗部队缺粮无马,躺着养膘的禁军啥都不缺,京城上驷院里面养着数万匹战马,却不肯拨给边军一匹,其中缘由是什么,想来你也是明白的。”

苏允深吸了一口气,嗯,实内虚外政策。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还是防着边军,将好的紧着京城禁军来用,刻意压着边军,生怕边军有不轨之心。

章楶道:“所以,想要走上层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符合上面人的利益的,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苏允点点头。

上层走不通,那么军队里的高层将领与中低层将领那点油星拿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反而容易引起众怒,拿了还不如不拿。

所以,这就意味着想要靠朝廷的钱来进行军改的路子,基本上算是断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1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