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请守边!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苏允哭笑不得,赶紧坚定的拒绝了这个不靠谱的提议。

苏允又不是什么好色之人,对于纳妾之事从来没有什么想法,更不会将风尘之中的女子纳入房中。

不是他对风尘女子有偏见,而是职业通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风尘女子见过太多的黑暗,三观与常人已经不是一样的了,若是纳了进来,后宅哪里还能清净得了。

章若见苏允这般坚定,自然是十分高兴,但还是跟苏允道:“夫君瞧不上这些魁,那也无妨,但夫君却是不可拒绝此事。

咱们苏家现在人丁太稀,你这一脉就剩你一人,自然还是得想办法开枝散叶的,光靠妾身一人,可生不了几个。”

苏允苦笑,不过对章若的想法表示理解,章若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女性,这种当家主母的想法,通常是要考虑这些的。

章若又是那种十分得体、有大局观的女子,自然不会在这上面被人所诟病。

章若的支持,让苏允的决心变得坚定起来,接下来便是如何付诸实践的问题了。

不过这事情苏允不能只自己做决定,还得与叔父苏辙以及岳父章惇商议一番。

苏允先找了苏辙,苏辙对苏允的决定很是诧异。

苏辙想了想,道:“你去西北,能做什么,想要做什么?”

苏允道:“此次永乐城大败,西北军估计正是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时候,侄儿此番过去是一个好时机,正好可以收拢溃兵,重新以新的练兵方法练出一厢兵马。

侄儿的练兵法,说不定可以练出一支精兵,下次再打起来,便可以倚之为箭头,定然不会重蹈覆辙。”

苏辙闻言有些不悦,道:“夏人引兵三十万,直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

此次大败,难道还不能警醒你么,若不是官家好大喜功,这二十万好儿郎何至于葬身他乡?

你不知警醒,还想以一介文人之身,去投身卒伍,难道没有想过要继续掀起战争之心?

岂不知道,兵起之后,兵连祸结,三五年不得休,将奈何?”

苏允听了苏辙的话,顿时有些诧异,前世早就听说苏辙是个绥靖派,没想到竟是有这般想法。

苏允心下有些不是滋味。

在苏允看来,他当然不是天生的战争狂人,但在家国大义上面,他还是拎得很清楚的。

首先,西夏乃是中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哪有不将其收回来的道理。

其次,西夏屡屡主动攻击大宋,反击亦是道理之中。

最后,此次二十万大宋好男儿葬身西北,此仇不报,枉为中国人。

以上乃是从大义出发。

从国家策略来说,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个道理,后世的中国人没有不了解的。

所以,苏允很难苟同苏辙这种馁靖的立场,但苏辙毕竟是叔父,苏允并不想与苏辙有争执,便笑道:“侄儿此去,只是想要练出一厢精兵,并无掀起战争的想法,国战也不是侄儿能够干涉的,只是想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而已。”

苏辙有些愠怒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没有精锐的军队也就罢了,若有精锐军队,君王便会忍不住想要动武,你为何不想想这个道理呢?”

苏允皱起了眉头,沉吟了一下道:“叔父,保家卫国,没有精锐的军队,又如何抵御入侵,侄儿要做的事情,对朝廷来说并无问题。”

苏辙摇头道:“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能够评判的,你的才能在于官场,你留在汴京,有你岳父照看着你,有官家爱护你,无须十年,你便可以成为朝中大臣,何苦跑去西北吃风沙呢?

你若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那就不用去西北,你若是去西北,当然有建功立业的想法,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苏允沉默了起来,苏辙说的没错,他既然要去西北,自然是要做些事情的,不做事情,去西北做什么。

苏辙见状哼道:“你听叔一句劝,就留在汴京,你若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等你做到一方封疆大吏乃至于参政的时候,到时候你去西北指挥大局,岂不是更好?”

苏允摇摇头道:“十年太久,侄儿只愿争朝夕。

而且,若是不去训练出来精兵,我去指挥大局,又有什么用呢,打仗靠的是精锐的士兵。

没有精锐的士兵,侄儿就算是有诸葛丞相之智,也难以尽情发挥。

叔父,今日我来,是想提前跟您辞别来的,侄儿以后不在汴京,叔父还请好好照料自己,照顾好婶娘以及弟弟妹妹们。”

苏辙闻言顿时怒起,苏允这意思是,我不是来跟你商量的,我已经做好了决定,你就别再劝了。

叔侄二人闹了一个不欢而散。

苏辙甚至都不给苏允留饭,自顾自跑书房去了。

婶娘赶紧出来跟苏允说合。

苏允安慰了一下婶娘,然后便告辞去了章府。

章惇见到苏允却是冷笑道:“呦,贵人光临,那可真是罕见啊,以前倒是常常来,自娶走老夫女儿后,就不怎么登门了,今日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

苏允忍不住一笑,道:“您这风凉话说得令人发笑,小婿最近在做什么,您能不知道?”

章惇闻言笑了笑,他不过是开了个小玩笑而已,自家女婿的事情,他可是常常关注着呢。

“嗯,听说了,逛了把青楼,魁当众告白,啧啧,了不得啊,自荐枕席,给自己赎身,非要带着珠宝箱嫁给你呢。”

苏允:“……”

妈的,都是什么人传得闲话!

苏允哭笑不得道:“连您都知道了,恐怕满朝文武,就没有不知道的了吧?”

章惇仰天大笑,随后有些好奇道:“可不是么,这可是蔡相跟老夫说的,整个三省六部都已经传遍了。

都说苏状元已经超越柳七公,成为青楼魁杀手。他们还将你在黄州时候的事迹也给挖了出来,听说鄂州九江楼也有一个魁,为你赎身,想要给你做妾是不是?”

苏允苦笑道:“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鄂州九江楼那一个不过是借我声名,以脱离青楼而已,成功之后,早就隐姓埋名过自己的生活去了。

这个樊楼的柳香兰,未必不是走的这个路数,她爱赎身赎身去,反正小婿也懒得搭理她们。”

章惇呵呵笑道:“你也不必这般避讳这些,这些算是文人的雅事,对你的声名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让你的声名更大一些,男人嘛,青楼的风雪月,也算不得什么。”

苏允瞟了一眼章惇,道:“岳父大人说这话,丈母娘知道么?”

章惇笑道:“你去问你丈母娘,看他会不会阻拦老夫,还有,你也去问问若儿,她会不会避讳这些。”

苏允:“……”

好吧,大家的三观终究还是有些不太一样。

说了一会笑,苏允便说起来意,道:“岳父,小婿有个事情要跟您商量一下,小婿打算自请守边去,便去西北。”

章惇顿时愕然抬头,看向苏允,道:“仔细说说。”

苏允点头道:“大宋之患在于边疆,在于军伍,若是不思以改变,说不定某一日,西北与北方的敌人便要南下,灭国灾祸便在不远处。”

章惇闻言皱起了眉头,道:“也不至于吧,你这说得有些危言耸听了。

大宋与辽国也好,西夏也罢,打打和和一百余年,有胜有负的,也不过是维持个平衡罢了。

辽国早就熄了灭宋的想法,就算是西夏跟咱们大宋连连摩擦,其实也不过是其深感大宋的威胁,先发制人罢了,若是说他们有灭宋的想法跟实力,老夫却是不信的。”

苏允点点头道:“辽夏汉化多年,已经是趋于稳定,但是草原以及东北皆有蛮族,蛮族初崛起之时,锐气十足,如同五胡乱华时期一般,到时候大宋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届时该当如何?”

章惇呵呵笑道:“你这是异想天开,辽国与西夏尽皆是强国,哪有什么蛮族可以在这种时候击败他们的。

而且就目前来说,大宋遭受了这么大的一个失败,恐怕短时间对于军队的支持将会降到最低,官家就算是想要给与支持,想来朝中大臣也不会再允许的了。

所以,最近十年八年的,守边已经不是能够快速升迁的地方了,你还是呆在汴京为好,你再干出一些成绩来,谁都拦不住你的升迁。”

苏允心下叹息,也怪不得苏辙与章惇阻拦,当下情况的确就是如此,永乐城之败后,朝廷肯定对边疆战事避之唯恐不及,十年之内,再有人敢言战,恐怕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改革军队的好时机嘛。

西北二十万精兵覆灭,这会儿的士兵,恐怕是要重新招募的,新招募进来的士兵,正好是白纸一张,可供自己挥墨。

而且这个时候军队将帅尽皆气沮,自己若是过去,提出新练法,他们大约也不太敢阻拦的。

嘿嘿,若是能够想办法从赵顼那里得到点可以当令箭的鸡毛,那能够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苏允点头道:“岳父说的是,不过小婿正想验证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练兵法,也想钻研一下军阵,换了平时,想要去那边可能还不太容易,这个时候去,反而要简单许多。”

章惇点点头,苏允所说是这个道理,这会儿西北州县的差遣,恐怕许多官员都视若畏途,能不去肯定是不去的,若是苏允这个时候肯去,自然是相当轻松便能够得到差遣。

章惇知道自己这个女婿主意大,一旦下了决定,就算是自己,也很难拦得住的,想来苏子由亦是拦阻过,但没有成功。

章惇想了想道:“若儿知道你想去西北么?”

苏允点头道:“若姐已经知道了,若姐想要跟小婿一起去西北。”

章惇闻言叹了一口气,点点头道:“你们夫妻都没有意见,那老夫又能说什么,去吧去吧。”

苏允倒是有些诧异道:“岳父就不怕若姐在西北吃苦?”

章惇笑道:“她既然嫁给你了,你去哪里,她便要跟你去哪里,吃不吃苦的,就看你这个夫君的本事了。

你们两个感情若是好,吃些苦又如何,人这辈子,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既然结为夫妻,自然是要同甘共苦的。”

苏允不由得感慨,自己能够遇到章惇这对父女,真是自己的幸运。

苏允不由得对比起来苏辙与章惇,心下不由得有些忧虑。

政见这种东西,有时候并不因为亲情而改变。

就像他自己一样,若是到了以后,苏辙当了宰执,然后要将大宋取得的土地还给西夏,将建好的堡垒给拆掉,到时候自己能够因为自己是苏辙的侄子而对此事置之不理么?

答案是不会。

同样的,苏辙以及苏轼同样不会因为自己是他们的侄儿,而同意自己发起对夏战争,乃至于对辽战争,届时势必要起争执。

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党争这个事情,等到高太后执政,旧党回归之际,旧党势必要清洗新党,到时候章惇要被清洗,自己又该如何站队?

唉,算了算了,正好趁着去西北,避一避这个风头,免得在这里自己也难做。

如今已经是元丰五年的年底,很快就是元丰六年,而赵顼是在元丰八年年初驾崩的,满打满算,也就是不过两年时间,高太后与旧党就该执政了。

苏允从章府出来,马上就上书,自请去西北守边。

不过很快便被打了回来。

苏允又再请,又被打了回来。

但苏允是铁了心想去西北,再次上书。

这一次终于有了回音,甄时选来了,是赵顼派来带他进宫的。

苏允见到赵顼,顿时大吃了一惊,短短不过一个多月不见,赵顼像是老了十岁一般,才三十六岁的人,竟然已经是两鬓斑白,已经是有了暮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1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