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六章 强军的种子在茁壮成长!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国朝崛起于末代,而在国朝立国之前,幽云十六州已经让窃据中原政权的石敬瑭割让给契丹。

你们都是军人,也应当知道,幽云十六州意味着什么,那是中原防御蛮族的一道最重要的防线,而在咱们大宋建国之前,这道防线已经是失去了。

没有了这道防线,我们便需要在北方布置上百万军队,防范契丹南下。

而这上百万军队,每年耗费的钱粮之巨,是你们难以想象的。

而这些钱粮,一分一毫都是来自你们这样农户,寻常时候赋税便不轻,到了打仗的时候赋税更重。

而党项人趁着辽国威压国朝的时候,起兵叛乱,直接分裂国土,而这块国土,乃是战马出产地,直接堵住了我们建立骑兵的渠道。

没有了骑兵,我们只能固守,用堡垒这种笨方法来防守,如此更是耗费极大。”

说到这里,苏允叹了一口气。

下面有士兵问道:“既然打不过,那我们不打,维持和平不好么?”

苏允笑道:“嗯,问得好啊,朝廷上的大臣也有一些或者说大部分都不想打仗,说维持和平,大家平平安安过日子不好么,百姓的儿子们也不用死在战场上。”

苏允呵呵一笑,神色变得讥诮起来,道:“如今的辽国与西夏就像两把大斧一般悬在我们的头上,而我们为了防御,拼命的往头上披上重重的铁甲。

可是走过远路的兄弟们都该知道,当你背负重物的时候,你又能够走多远?

这些重负既是压在朝廷上,而真正承受压力的其实还是底层的老百姓啊,也就是你们,以及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姐妹、你们的子子孙孙。

所以,要卸掉这个重负,我们必须强大起来,然后击败党项人、契丹人,将幽云十六州收回来,将河套给收回来。

到时候我们可以依靠地形防御,只需要几十万军队便可以守住国门。

而朝廷便可以减轻赋税,拿赋税来治理水利,扶持百姓,百姓的日子才能够好起来!

你们总觉得,跟党项人打仗,跟契丹人打仗,对于老百姓都是没有丝毫益处的事情,从中取得利益的只有官家以及权贵……实际上是这样么?

再说,和平是我们想要就能有的么?”

苏允顿了顿,笑道:“三川口之战,李元昊率大军围困延州;

好水川之战,李元昊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定川寨之战,李元昊派大军直接南下直捣中原腹地;

大顺城之战,西夏攻略庆州;

这些都是党项人主动对我们大宋发起的侵略。

至于契丹人,景德元年,萧太后与辽圣宗大举攻宋,是为瀛洲之战;

同年,萧太后与圣宗再次大举攻宋,是为澶州之战。

这两战后,仁宗皇帝这才深感危机深重,才有了庆历新政。

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想要不打就可以不打,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他们随时可以南下。

咱们大宋本来占据了天下最为膏腴之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想来你们也是懂的。

党项人西北苦寒,契丹占据北方亦是穷困,他们看着富裕而又孱弱的大宋,他们当真能够忍得住不来咬一口么?

还是这句话,不是我们想不打就能不打的。

而对于咱们来说,无论是打还是不打,我们的负担都会很重。

你们的家庭每年都要缴纳大量赋税,原本这些钱是可以拿来买菜买肉的,可以拿来剪几尺布给家中妻儿做几身漂亮衣服的,可以存下来应付灾年的。

所以,只要我们不拿回河套、西域、幽云十六州,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得过朝不保夕的穷日子……”

从这一晚上开始,之后的每个晚上,不再仅仅是拉歌为主,苏允常常会跟将士们讲述类似的话题。

当然,苏允所讲的东西,主要还是以讲明白士兵为什么而战的问题。

宋朝国内的其他问题苏允没有敢讲太多,讲太多怕这些人士兵要揭竿而起。

所以主要是讲辽夏给宋朝带来的沉重军事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便是展现在经济上,最终都会落到每一个百姓的头上去。

这个逻辑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避而不谈一些其他的问题而已。

而在基本上讲清楚为什么而战之后,苏允便开始给士兵们灌输百姓子弟兵的观念,开始引进三大纪律以及八项注意。

苏允随后将五百士兵拉到绥德城中,做的第一件事是打扫街道,并且修理破损的地方。

军队出现在城里,顿时令得绥德城的百姓惊慌失措。

但随即有些惊异的发现,这些士兵说话很和气,上了街道之后不仅不拿百姓的东西,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竟然是公平买卖。

有些百姓家的妇女上街被碰到了,也没有上来调戏的。

而这些士兵要打扫街道,要修理损坏的地板,需要扫把、以及其他的修理工具,便寻了街上的店铺借用。

这些店铺主心里叹气,认为这些东西被借了之后肯定是不可能还回来的,但也不敢得罪,没想到用完之后,这些士兵竟然恭恭敬敬的送了回来。

这支军队还真是挺有意思。

以往的军队可不敢让他们随意进城的,一旦进了城,打砸抢可比一些土匪厉害多了,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随后苏允又带着五百士兵去了穷苦百姓居住的地方,帮穷苦百姓换屋顶上的茅草、修整道路,甚至帮着种地等等。

这段时间后,苏允带领的这一营赢得了颇大的名声,百姓都称之为百姓军。

苏允对于百姓对军队评价如何并不太上心,他关注的是这五百士兵的变化。

苏允发现,在他讲述为什么而战的过程之中,士兵的眼神渐渐变得清澈起来。而在帮助百姓过程之中,百姓们的称赞与亲近,让士兵们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苏允颇为欣慰,这些士兵并非当真那么麻木,只不过之前从上到下都烂透了,根本没有人去引导他们,实际上证明,中国人的基因里,只要有人将其团结起来,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战士!

不过苏允没有放松,现在不过还只是个雏形而已。

只是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以及知道为何而战的士兵,虽然算是一个合格的士兵,但打仗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只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而已,但这个基础只要夯实得足够稳固,那以后的上限也就越高。

而现在的这齐英营,才算是勉强有了个样子。

不过还远远不够。

现在的齐英营士兵只能算是有了点基础,打仗所需要的技战术可还差得远呢!

在苏允看来,这齐英营的士兵的技战术没有一个是合格的。

这齐英营里只有不到两成的骑兵,但这些骑兵面对铁鹞子的时候,跑得比别人可快多了。

这些骑兵骑马的技术、射箭的技术,以及马上冲锋近战的技术,在苏允看来还是太差了,能够进步的空间太大了。

而八成的步兵射箭的技术、对付骑兵冲击的技术,亦是太差了。

当然,实战的时候苏允看到的是毫无斗志的士兵,但在校场上训练的时候,苏允亦是看得连连摇头。

各种技术生疏,而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合作,除了一点粗糙的什么将后背交给你的兄弟的理念,其余的配合便基本没有了,这还是步兵之间的合作。

而步兵与骑兵之间的配合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根本就没有。

尤其是近些时日,苏允认为之前的根基算是打得差不多了,可以加入一些技战术了,于是进行一次模拟的训练,然后看到的是一通闹哄哄的景象。

步兵没有跑一会阵型就全都乱了,都不用苏允骑马来回牵扯,步兵自己就全都乱套了。

而苏允要求的骑兵从侧翼发起对对方阵地的引诱冲击再引诱再冲击的一个基本的战术,没想到跑了一小段,然后阵型也都全都散了,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的甚至跑掉了队伍……

不过苏允没有怪责这些士兵,因为他知道这些需要多人配合的事情有多难。

后世有人这么形容道:“你若是不明白要组织一个军队军力的投放有多难,那你可以尝试着组织自己班几十个人去春游,你便知道这个事情有多么的困难了。”

涉及到多人配合的事情上,一是要有足够完善的预案,二是要十遍百遍乃至于千遍的训练。

若是有参加过足球或者篮球运动的同学,便该知道,一个简单的,两人配合的战术,便已经足够艰难,若是再多一人,那难度倍增,若是涉及到四人五人以上,没有一个极为厉害的教练,根本就协调不过来。

而打仗时候的配合,那可是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乃至于大军团作战时候的上万、十数万人,那种配合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人类的想象。

而训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代表着军队的战斗力。

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就算是没有打过实战,但他的战斗力一定不会差。

而一个就算是打过很多战的军队,若是训练太少,那么他们的实力上限未必就有多高。

因为个人的战力的确是可以通过实战来提升,但涉及到团队的配合,那一定是通过千锤百炼,一遍又一遍的练出来的。

在苏允看来,大宋的军队因为种种的原因,导致练得太少,练得少就生疏,生疏了就有机可乘,被人打击了就容易士气崩溃!

归根结底,就是练得太少!

军队就跟竞技体育一般,只要练,就有用!

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后世的中国男篮,基本上每过十年时间,便会有一个低谷,然后中国男篮便会请出宫鲁鸣来带队,宫鲁鸣每一次也都能够成功让男篮重回巅峰,而他的秘诀其实也就是一个,就是贯彻三从一大原则。

所谓三从一大,便是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这个看似不太科学,有些逆反人性的原则,却是屡屡拯救于中国男篮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道理很简单。

——练,就有用!

苏允开始组织齐英营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这会儿自然要让各个都头重新带领他们的都队,这些都头经过这些时日的锻炼以及精神层次上的提升,现在的他们明显多了一股精气神。

在王舜臣的指导下,齐英营执行的便是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原则。

苏允有心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因此从祁克勇那边调集来数百匹马,争取让齐英营的五百人至少人均一匹马。

马匹到位之后,所有的士兵进行高强度的骑射训练,骑兵各种战术的训练,马累了,则是马歇人不歇,再次进行骑兵战术的模拟。

训练是极其艰苦的,但是苏允前面的根基打得足够夯实,将近两个月的长跑以及每天大量的碳水以及肉食的供应,让这些士兵的体能变得十分强悍,才让他们勉强适应了这种强度的训练。

果然,练就有用。

一个月高强度的训练之后,齐英营已经有些像模像样了,当五百骑兵开始冲锋的时候,那种压迫感已经是有所成型。

高强度的训练之下,不仅原本的步兵基本上已经学会了骑射,而且各种骑兵的战术,亦是练得有模有样。

苏允还是颇有成就感的,就这齐英营拉出去跟西北军演武,除了一些极其精锐的亲兵营,大部分的骑兵未必就能够有这效果。

先不说齐英营的实力如何,单就各种骑兵的战术,可能连铁鹞子看了都得鼓掌。

苏允自然没有闲着,每天都跟着齐英营的人一起摸爬滚打,齐英营怎么练,他也跟着怎么练,这也是齐英营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

什么,你说你坚持不了了,看看那是谁,苏总管都在跟着一起练呢,你就说你坚持不了,难不成你比苏总管还高贵?

苏允欣喜的看着这一颗种子发芽茁壮成长,只要给他一年的时间,他便可以将这五百人训练成一支精锐骑兵。

而他们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都头,到时候这些经过他精心培养的士兵,便可以将他训练的方式、为何而战的理念等等都给传播出去。

而五百都头,则是可以扩建出来五万军队,五万军队,按照他现在的训练方式来训练,那么再过一年,便可以收获一百个齐英营啦!

而只需要给他三四年的时间,这五万军队将会成为西北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6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