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章 铁鹞子(今日1.1W)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赵顼端坐崇政殿。

虽然最近有些懈怠,但以赵顼的性格,当真让他不理政事,那也不可能,实际上就算是这样,他也比一般的皇帝要勤勉得多。

接见完大臣之后,赵顼便想起身回新殿,在老的宫殿里面待着,赵顼总是觉得有无数的有毒材料在毒害他的身体。

只听得孙思恭的脚步声匆匆传来。

果然,孙思恭出现在门口,加快了脚步进来,还没有走近便道:“官家,西北有信!”

赵顼顿时脸色一沉。

他心里已经有了不小的阴影,西北来信,大多都是坏消息。

赵顼沉声道:“拿来。”

孙思恭赶紧呈上军邮,竟是厚厚的一袋。

赵顼有些惊诧,阵亡名单上次已经抵达了,抚恤也差不多完成了,这是……

赵顼赶紧拆开包裹,最上面的乃是一份奏折,赵顼看了一下下面的册子,竟是一份一份的口供,赵顼赶紧看奏折,片刻之后,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孙思恭小心翼翼道:“官家?”

赵顼将奏折递给了孙思恭,自己则是一份又一份的看起来口供。赵顼翻阅得很快,但孙思恭终究比赵顼先看完。

孙思恭的脸色亦是十分精彩,但不敢打扰赵顼。

赵顼翻了十几本,然后重重放下,起身道:“走,去看看党项人的首级,看看他们长得如何凶神恶煞!”

孙思恭赶紧道:“官家,那么多的首级,您让武将去看吧,免得冲撞了您,您身体才好没有多久……”

赵顼哈哈一笑道:“这些党项人乃是朕的爱卿亲手砍下来的,活的时候都不怕,死了更没有什么可怕的,走!”

赵顼龙行虎步,迈开腿往外走去。

首级自然不能送进这边来,而是存放在大理寺,那里煞气大,可以镇得住。

赵顼乘车前去,没有多久便抵达地方,首级已经是一个个让人摆放整齐,在大理寺的院子里,赵顼一进去,便看到上百首级摆得整整齐齐,蔚为壮观,尤其是首级上的发型,更是十分清晰。

孙思恭一进来便率先道:“大理寺卿何在?”

大理寺卿赶紧迎了上来。

赵顼道:“核查了没有,是党项人么?”

大理寺卿赶紧道:“已经让仵作检查过了,是党项人,绝不会有错。”

赵顼道:“是什么身份能够查得出来么?”

大理寺卿赶紧道:“应该是党项骑兵,陛下可看其头颅,额头周边有茧子,应该是长期带着头盔磨出来。

耳朵上穿了一样的耳环,这耳环上有雀鸟,臣请人看了,该当是西夏那边特有的一种雀鸟,当地人称之为鹞子。

而耳环上刻着鹞子的骑兵,党项人只有一支,便是铁鹞子铁骑。”

赵顼闻言眼睛忍不住微微瞪大,西夏铁鹞子啊。

不过他随即摇头道:“铁鹞子乃是重骑兵,这些都是轻骑,所以应该不是铁鹞子。”

大理寺卿闻言摇摇头道:“那臣就不知了。”

赵顼回头朝一个禁军都头招了招手,那都头赶紧过来,道:“官家?”

赵顼指了指耳环道:“你曾在西北与西夏军交过手,你看看,这个东西你可识得?”这都头赶紧领命,凑近看了一会,道:“官家,这便是铁鹞子。”

赵顼有些奇道:“朕听说铁鹞子是重骑兵,而这些却是轻骑兵,是哪里出了问题?”

都头赶紧道:“世传铁鹞子一共三千余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余人,队长都是“皆一时之悍将”,实行世袭制度,采用鱼鳞阵。

什么“以铁军为前军,骑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然又“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冒冲奔突之兵”。

这两种形容明显是冲突的,既然是重甲,那便难以倏忽往来,若要电击云飞,那便难以钩索绞联。

卑职在西北呆了过年,与西夏骑兵打交代不少,其实铁鹞子根本不是所说的那样。

铁鹞子既有重甲,也有轻骑,只看执行的是什么任务而已,而且,也不仅仅只有三千人。”

赵顼闻言眼睛大亮,道:“也就是说,这些便是铁鹞子?”

都头点头道:“卑职再看看。”

都头赶紧来回看了一遍,然后回来道:“官家,这些人是党项人,耳环的确也是铁鹞子专用的耳环,这两样证据在一起,卑职只能判断他们是铁鹞子。”

赵顼站着不知道想些什么,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到得后面,竟是笑出了声,还笑出了眼泪。

赵顼一边笑一边流眼泪,道:“这就是大宋军队闻之丧胆的铁鹞子!

建国以来一百二十余年,大宋朝多少名臣猛将,在西北抗击西夏,对这铁鹞子畏之如虎。

可怎么苏允一出手,便可以斩杀百余铁鹞子,而且还是仅凭一人之力,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大理寺卿等人闻言面面相觑,那禁军都头更是神色惊诧。

赵顼指着党项人的首级,大声道:“鄜延路经略使种谔,将这些首级送回京城,且为鄜延路兵马钤辖、知绥德军事苏允苏居正请功!

苏钤辖闻党项兵马入侵,亲率一营二百九十八兵马迎击党项骑兵。

此役我军付出死一百八十六人、二十一人失踪的代价,歼灭党项骑兵九十八人,只余一十六人逃脱,苏钤辖阵斩党项骑兵七十二人!”

现场人等除赵顼孙思恭外,其余人全都面面相觑。

不是,这数据有点离谱啊。

铁鹞子死了九十八人,有七十二人是苏允所斩杀?

那死去的一百八十六宋军是干嘛的?

献祭的?

还有,苏允是个文人啊,一个文人自己率军作战,阵斩天下最有名的铁骑铁鹞子七十二人?

嗯?

嗯?

嗯?

这确定不是虚报战功?

可这九十八个铁鹞子的首级便放在这里呢。

而且,这是鄜延路经略使种谔给请的功。

好像都不应该有假的啊?

可是怎么想怎么不对啊。

苏允一个文人便可以斩杀七十二个铁鹞子,那三川口之败算什么,好水川之败又算什么,定川寨之败又算什么,还有签下的庆历和议又算是什么,之前永乐城之败死掉的二十万军民又算是什么?

众人看着官家又哭又笑的,心里亦是五味杂陈。

若是此事是真的,那官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此事是真的吗?

他们其实不太敢相信。

百年来西夏给大宋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大,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可是,这事儿能信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5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