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七章 右司谏!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崇政殿。

孙思恭匆匆而入。

赵顼屏退左右。

孙思恭道:“官家,孩儿们连夜拷问说书先生,但那些说书先生都说是一陌生人持大量钱财收买他们,但他们并不知道对方后面是谁,这线索算是断了。”

赵顼点头道:“这些人传播谣言,送去开封府,流放千里吧。”

孙思恭赶紧应了下来。

赵顼道:“可有怀疑的人?”

孙思恭凑近了低声道:“孩儿们怀疑的对象有两个,一是与眉山苏氏有仇的王相公、何侍郎等人,二是程门弟子。”

赵顼眉头一挑:“程门弟子……嗯,《孟子集注》与洛学之根基相悖,有撅了洛学根基的嫌疑,程门弟子因此想要给孟子集注泼脏水,倒是极有可能。”

孙思恭道:“官家,那要不要提审一下程门弟子……”

赵顼摇摇头道:“这是学术之争,若没有确凿证据,朝廷不宜介入太深,否则有弹压学派、肃穆学术风气之嫌疑,秦皇汉武覆辙在前,朕不敢为矣。”

秦始皇、汉武帝二人武功何其伟大,但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独尊儒术,都遭受了诸多的批评。

孙思恭赶紧道:“是,那老奴让孩儿们赶紧撤下。”

赵顼想了想道:“倒是不必撤下,按兵不动便是。”

孙思恭又应了声是。

赵顼问道:“苏允那边如何了?”

孙思恭赶紧道:“苏大家那边已经开始动笔了,写得很快,看着应该是成竹在胸了。”

赵顼闻言面有喜色,道:“那就好,若是完成了某书集注,可以先拿来给朕看看。”

孙思恭又应了声是。

赵顼关心道:“生活起居,诸般用品都要用心,勿要使苏允分心其他。”

孙思恭点头道:“官家您请放心,老奴派去的人乃是宫人,自然可以将苏大家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说完这话之后,孙思恭观察赵顼神情,见官家陷入了沉思之中,正待悄悄退下,赵顼忽而道:“下一道任命去二府,调秘书省校书郎苏辙为右司谏。”

孙思恭闻言暗自吃了一惊,但随即了然,赶紧应了声是。

一道诏书从宫内送抵政事堂。

王珪看完之后,虽然微微皱眉,但很快便签字用印,不愧是三旨相公。

不过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谏官任命是官家的权力,虽说诏令需要经过二府,但就算是宰相,也不敢在这个任命事上有所置喙,这是属于君臣之间的默契。

这道诏令流程极快,苏允入崇书院第三天,苏辙便得到新任命,从秘书省校书郎调为右司谏。

元丰改制后,这右司谏可不是之前的寄禄官阶而已,而是真正的谏官,不过改制后谏院已经废弃,右司谏归中书省所辖。

苏辙接到吏部调令,心中五感杂陈,兄长苏轼托他照料苏允,但没想到自己没有怎么照顾苏允,却让苏允照顾了个透。

原本应该在贬所度过四五年时间的,但却因为苏允而归来。

初来汴京城,苏允又是接送,又是买房子作为落地点。

现在更是因为苏允,从一个闲职调任为右司谏。

右司谏可不是什么闲官,这个职位虽然只有七品,但言官历来职卑但权大,当了右司谏,以后可算是朝廷的一个实权人物了。

右司谏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官职,设置于北宋太宗端拱元年,由右补阙改置而成,主要负责规谏讽谕,品级为七品。

在北宋时期,右司谏的职责包括对朝廷的政策和决策进行监督和建议,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嗯,换成大家可以看懂的字眼就是,这个右司谏相当于后世的监察专员,以及政策顾问。

就是说,苏辙现在虽然品级低,但实际上已经有监督政策,甚至叫停政策的权力了。

至于官家为什么要给自己一个右司谏,是因为自己在秘书省。

改制之后,秘书省与崇文院有关联关系。

因为苏允在崇文院闭关写书,自己在秘书省,传出去难免又有自己代笔的嫌疑。

于是官家干脆将自己给调出秘书省,另加委任。

但是调出秘书省,还有诸多闲职可以委任,但官家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右司谏的关键职位。

这是什么意思?

一是为了酬功。

苏允写出《孟子集注》,这是为官家的文治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本官家该好好重赏苏允的,但苏允现在还是白身,也赏赐不了什么东西。

而这会儿又要写《四书章句集注》,官家为了让苏允更有动力,于是提拔自己上来,以安苏允之心。二是当下的形势,自己作为苏允的叔父,若还是身居闲职,如同之前有人造谣生事,但自己手上没有半点权力,别人自然肆无忌惮。

但现在身为右司谏,手握监督官员的利器,任是谁想要再次对付苏允,那可得好好想一想了!

要知道,虽说谏官与御史有所区别,若是唐代宋初,谏官只负责劝谏皇帝,并不能监督百官。

但现在言谏御史的职能已经慢慢混淆,御史可以劝谏皇帝,而言谏亦可以监督百官。

所以,自己这右司谏,完完全全便是因为苏允而得。

苏辙虽然因为又有施展才华之平台而欣喜,但又再次承恩于苏允,心中总是感觉有些羞愧。

别人家的侄儿都得依赖叔父余荫,而自己这个当叔父的,不仅不能荫及苏允,还常常因为苏允得到好处。

唉,想一想,真是惭愧难当,不过,午夜回思之时,又难免庆幸与欣喜。

嘿嘿,我有好侄儿,你们可没有!

……

门外有轻微脚步声起,随后有放置东西的声音。

苏允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用毛笔写书真是受罪。

写了一早上,手腕已经酸得不行,干脆起身开门,见老丁正将热茶、以及食盒放置在门口的桌子上。

苏允笑道:“拿进来吧。”

老丁赶紧将食盒以及热茶端进来,见书桌上铺满书本,赶紧道:“老朽先将外面的桌子搬进来权当饭桌,稍后我寻摸一张专门的饭桌给您。”

苏允点点头道:“好,辛苦了。”

老丁呵呵一笑道:“能够服侍苏大家,乃是老朽的荣幸,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大家,我来服侍您用膳吧?”

苏允连忙摆手,失笑道:“不用不用,我自个儿来吧。”

老丁笑了笑,将桌子搬进来,仔细擦了个干净,然后将饭菜从食盒中一一拿出来放好,一边说道:“大家,这些都是刚出锅的,因为怕您一时放不下笔,因此给您盖了盖,装食盒里,可以保持一个时辰内都有余温,现在却是不必了,您趁热吃。”

苏允自也是不客气,坐下便吃了起来,老丁侍候在侧,轻声道:“今日苏学士调任右司谏,可喜可贺。”

苏允抬起头来,看向老丁。

老丁神色谦卑,道:“官家说,居正只管安心著述,其余的事情他都会帮你考虑。”

苏允闻言,朝北面拱了拱手,道:“圣上恩重,小子感激不尽,定会加倍努力,以早日成书。”

老丁笑着点点头,随后悄悄退出。

苏允继续吃起了饭,吃着吃着脸上露出笑容。

官家的确是有心了。

不过,王珪、何正臣那边该翻天了吧?

苏辙这个老愤青,让他当上右司谏,嘿嘿。

苏允很快将此事放下了,这会儿他的心思全在四书章句集注上,时间紧任务重,他还是想要尽快完成这著述,倒不是为了赶科举,着实是打脸的心思过于浓烈。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苏允看来太久了,君子报仇,就该当面打脸,只可惜这著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能够快一天是一天。

不过第二日吃饭的时候,老丁给他带来一个惊愕的消息。

苏辙上任右司谏的第一天,便将大炮对准了朝堂百官最为惧怕的李定。

李定以翰林学士知谏院,后改制,谏院废除,李定二度为御史中丞。

重回御史中丞职位的李定,气焰更是嚣张,最近更是连着弹劾三朝元老文彦博,远程抨击司马光,令得朝中百官无不瑟瑟发抖。

然而苏辙却是毫不畏惧,第一炮便对准李定。

苏辙弹劾李定三罪,一罪不为生母仇氏服丧,是为不孝;

二罪结党以冒进,与舒亶、何正臣为御史期间,炮制诸多罪名,令得诸多正人君子被贬谪,是为奸邪;

三罪身为御史,却对不法事视而不见,此为失职之罪。

苏允听闻之后笑了笑,心里为苏辙点了一下赞。

虽说这种弹劾自然动不了李定,先是服丧之事,在熙宁年间已经是有定论了,王安石不惜贬谪几个弹劾的御史,都要保住李定,这会儿时过境迁,想要再用此罪弹劾,却是作用不大。

至于结党之类的,若是治罪,岂不是说赵顼当时的决策亦是有问题,所以也不可能用这个来治罪。

还有那什么对不法事视而不见,苏辙并没有提及是什么不法事,含糊而过,因此治罪亦是不可能。

但是这个弹劾表明了苏辙的态度:我不怕你!

能够在李定的嚣张气焰之下,勇于发起冲锋,这便是勇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