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六章 原来三国演义是纪实的啊!(6k!)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张璪呵呵冷笑道:“固守堡垒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守住了饿么?

堡垒群被拔除将近二百个,死伤军民数万,这也没有守住啊?

连米脂寨、抚宁城这等大寨都已经暴露在西夏人的兵锋之下,若是这几个大寨被攻克,到时候我们想要拿回来,可能还得死伤几万人才能够做到!

他苏允不干正事,却去与士兵同食同住,呵呵,怎么着,这是要邀买人心?”

章惇气得满脸发红,但面对这等诘问,他还真是无话可说。

无论怎么文过饰非都好,堡垒群被拔除将近二百个,这是个事实,怎么狡辩都是没有用的。

而苏允这个鄜延路实际上的一把手,自然得承担起来责任。

而与士兵同食同住的事情,的确是有些不妥当的,总管可以练兵,但与士兵同食同住,这是要做什么?

这不是别的朝代,这是大宋!

大宋朝对军队历来十分敏感,实际上防范的不仅仅是武将,他连文人亦是防的,那一套出兵权力与领兵作战权力的分离,不仅让武将没有办法掌控军队,而且也让文官也无法掌握军队。

赵顼看张璪王珪等人或是嘲讽,或是幸灾乐祸,顿时心下有些恼怒,军国大事,却被人当做是党争互相攻讦的借口,却没有人重视其本身的危害,这让他如何不恼怒。

不过赵顼也发作不得,还是那句话,赢了自然有大儒辩经,可现在落了下风亦是事实,就算是他这个皇帝,也没有办法给苏允过多的辩解,只能这般说道。

“居正练兵常常与朕来奏折的,说是那两营溃兵已经让西夏骑兵杀得胆寒,须得以不寻常的方式,才能够重新激发出来他们的斗志。

所以,倒是没有什么好指摘的,好了好了,诸公赶紧用膳,一会咱们继续讨论怎么解决荆湖地区的水患问题。”

赵顼和了一下稀泥,想着将此事赶紧糊弄过去,岂料这会儿御史中丞李定却是忽然道:“官家,臣听闻鄜延路总管苏允私自越过军需官,将军需发放之权力归于自身,施恩于将士,如此下去,必将让将士不知道朝廷与官家,只知鄜延路总管苏允,如此下去,势必养出一个唐时节度使,臣建议,严查苏允!”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尽皆骇然心惊。

章惇锐利的眼神猛地看向李定,这李定是要往死里整居正啊,这番话语出来,这就是要彻底撕破脸了!

赵顼亦是脸色一沉,愠怒看向李定。

李定却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接赵顼的眼神。

赵顼一下子觉得又是恼怒又是不知所措,李定是御史中丞,他的弹劾是致命的,别说苏允一个小小的鄜延路总管,就算是宰相被一个御史中丞弹劾,也只能黯然下台。

只是,何至于此!

赵顼却是不知,苏允入官场以来,快速地晋升,已经令得李定等曾经陷害过苏轼的人内心极其不安了。

尤其是赵顼在提拔苏允的同时,连带着苏辙的官位也在不断上升,现在的苏辙,已经是起居舍人。

最近又有传言说苏辙会被拔擢为中书舍人,这让许多人顿时心生危机之感,李定便是最感觉到危机的一个。

甚至不知道哪里来的传言,说官家有意将苏轼也给召唤回来,这就直接捅了蜂窝了,李定自然要寻找机会,将苏允这个罪魁祸首给解决掉,就算是得罪章惇与赵顼都在所不惜!

因此在这个时候,李定不惜自己亲自下场,都要给苏允致命一击!

御史中丞的攻击是致命的,一时间连章惇都有些惶然。

赵顼倒是有心回护苏允,但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他,也有些难以回护。

毕竟这等指证,着实是难以辩护啊!

便在赵顼急急思索之际,只听得匆匆脚步声传来,赵顼抬头一看,却见孙思恭匆匆而来。

赵顼心道来得正好,正好先转移一下注意力,将此事压一压,稍后再想办法。

赵顼赶紧问道:“孙大伴,脚步匆匆,可是有要紧之事?”

孙思恭看了一下赵顼,又看了一下众大臣,大声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大喜啊!鄜延路传来喜报,苏总管领兵出得堡寨,亲自带队斩杀党项骑兵首级百余,俘获战马数十,救下一寨百姓数千!”

赵顼闻言心中顿时大喜,又是斩首一百余党项骑兵,这又是一个大胜啊!

赵顼忽而促狭之心顿起,问道:“可有凭证?”

孙思恭赶紧点头道:“首级亦是随着战报一起送至!”

赵顼立即道:“速速送来。”

孙思恭有些惊诧道:“送到这里来?”

这里乃是宫中廊下食堂,送到这里,诸公还在吃饭,见了那些首级,这饭还能吃得下么?

赵顼却是断然道:“就是这里,快去!”

孙思恭心下恍然,看来官家今日是被惹怒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不重要,官家的命令才是最重要的,孙思恭赶紧应道,随即匆匆而去。

王珪想要出声,但见赵顼神色肃然,便没有多说什么。

张璪与李定相互看了看,尽皆看到彼此眼里的冷厉。

他们这些人揣摩圣意自然有一手,自然知道赵顼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借着苏允的大胜敲打自己一番!

可越是这样,他们心里便越是坚定:苏允此子断不可留!

官家这般袒护于他,若是这般下去,不过几年时间,恐怕这小子就有能耐跟他们掰手腕了!

以这小子的能力,若是成为对手,那是比章惇还要难缠的对手!

章惇此时却是心下松了一口气,有了斩首百余的战绩,对于李定的弹劾便有了回环余地了,虽说威胁仍在,但已经有了可以操作的余地了。

还是那句话,赢了跟输了,那就是两种不同的结局。

孙大伴很快便回来,带了十来位小黄门,小黄门一人挑一个担子,才刚刚进入廊下食堂,众人便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尸臭味。

如今正是夏日,从绥德军送回来的首级,就算是用石灰腌制,但一股尸臭味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

顿时众人尽皆皱起了眉头,有的人甚至捂住了嘴巴,看起来是想吐了,或者说,已经吐了,但在君前不可失仪,因此含嘴里呢。

赵顼却是颇有经验,趁着小黄门一一将首级拿出来摆放的时候,他已经用一条绢布绑住口鼻,然后不嫌脏不忌讳的上跟前一一查看。

官家尚且如此,其余人自然不能远离在外,便也跟着凑上去。

越是走近,那股尸臭味更浓,这下子连李定都忍不住了,yue的一声便吐了出来,顿时尸臭味之中夹杂了一股酸臭味。

诸大臣纷纷离李定远了一些。

赵顼抬眼看了一下李定,见他脸色有些苍白,不知道是被吓到了,还是因为苏允有了战功,让他心下有了危机?

赵顼心中呵呵一笑,转头与孙思恭拿过战报看了一下,随后递给其他的大臣。

传阅了一番,赵顼道:“大家怎么看?”

蔡确之前不怎么说话,张璪李定等人攻击苏允的时候他不说话,但这会儿却是笑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得一知军之文臣矣。

之前张参政与李中丞说苏允畏战,又说他另有所图,现在看来,恐怕有些不实。

先来苏允乃是在等候时机,先让西夏耗尽力气,然后等候他们露出破绽,再给与反击。

这不,一下子就灭掉了西夏骑兵百余骑,呵呵,据我所知,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吧?

厉害啊,厉害啊,这还是苏允亲自带队的吧,看看那几个首级,羽箭贯穿头颅,这等惊世骇俗的手段,也就只有苏允有了吧?”

众人一看,果然有不少首级是面门中箭,而且贯穿前后,有人不由感觉脑门有些发麻。

李定却是不服气道:“西夏入侵至今,拔掉堡寨二百,死去的军民何止十万,现在就斩敌百人,便要沾沾自喜么?

一路之总管,不想着坐镇指挥,却带着士卒出去冒险,他若是死了,鄜延路岂不是陷入没有重臣坐镇的境地,到时候岂不是更加危险?

这不是什么勇猛,反而是冒进,是贪功,官家,臣以为,苏允不适合掌军,请官家将其送去州县历练,等明白了什么叫在其位谋其职是什么意思,再让他回来!”

这会儿章惇却是直接怼道:“李定!你懂什么军事!也敢在这里狂吠?

堡垒战略是国策,西夏此次有备而来,便是以拔除堡垒逼迫前线将士出击,借此围点打援。

之前苏允固守堡垒,这是正确的策略,而朝中大臣讨论的时候,亦是坚守这个原则,因此,就算是堡垒战略有所失利,跟苏允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固守堡垒不是当缩头乌龟,堡垒战略的愿意便是可以借助堡垒,可以看准时机进行游击,或是伏击、或是截击敌人粮道,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至于你说苏允应该坐镇指挥,呵呵,文官不怕死,身先士卒的,什么时候竟是成了贬义之词?

你李定一个见了首级都能够吓得呕吐的人,竟然污蔑一个在前线与党项人作战的少年英才?

官家,臣弹劾李定,此人乃是奸臣,见朝廷有能够对抗党项的忠良出现,他便要出手陷害,这是在掘朝廷的根基啊!”

此话一出,李定骇然变色。

他污蔑苏允别有用心,算是与章惇彻底撕破了脸,这会儿章惇自然也不会惯着他了,直接将奸臣、陷害忠良的帽子往他头上扣。

奸臣陷害忠良这种话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一旦这个说法传出,那么他李定在百姓口中便算是臭了!

李定怒道:“章惇!你血口喷人!某乃是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某的职责,某听说大臣犯事,便要向官家弹劾,这跟陷害忠良有什么干系?

而且,西北战事延绵至今,咱们大宋军民死伤十万不止,那苏允就凑了百余首级,这也算是什么大功?

在某看来,这不过是文过饰非,生怕朝廷追责,赶紧各处凑一凑,说是一战歼灭之,送回来朝廷,不仅想要掩饰他的无能,还要借机请功,这等投机取巧、虚报战功的人,也算是忠良?”

既然被扣上陷害忠良的帽子,那就干脆将对方忠良的帽子给扒掉,那就不是陷害忠良了。章惇嗤笑了一声,李定这会儿胡乱扣帽子,已经有色厉内荏之态。

什么都没有调查,直接便攻击这首级乃是苏允凑回来冒功的,这种话毫无根据的便说出来,那之前说的那些,是不是也是没有听说过,而是他杜撰的?

呵呵,再往前想一想,苏轼的乌台诗案之事,是不是李定等人炮制出来的?

果然,赵顼听得李常这般说话,神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

李常犹然不肯定住嘴,朝赵顼道:“官家,臣要弹劾章参政,章参政指使其父亲太子宾客章俞、弟弟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

章惇一听,神色顿时大变,立即摘下头上官帽,与赵顼拱手请辞,道:“臣受御史中丞弹劾,按例该当立即请辞,还请官家准许。”

御史中丞弹劾宰执,那就是你死我活了,不是宰相被拉下马,便是御史中丞远走他乡,但无论如何,宰执都必须先行闭门不出,以示态度。

赵顼愈加恼怒起来,李定也好,张璪也罢,还有这王珪、蔡确、章惇,这些大臣,全都是他一手拔擢起来的,都是新法派的骨干。

他们不思着好好辅助自己变法,却在这里争权夺利!

尤其是这张璪李定,看不得自己重用苏允,竟是这般不择手段,不仅攀咬苏允,现在连章惇都要拉下去!

真是可耻!

赵顼心中的恼怒已经到了极点。

原本永乐城之败以及最近的鄜延路的失利已经足让心烦,而大臣们裹足不前,更是让他失望,现在苏允干出点成绩来,却要被人如此攻击,这如何让他不恼怒?

而在此时,王珪忽而道:“李中丞所说之事,臣亦有所闻,或许是真有此事也不一定,还请官家严查!”

这是给章惇致命一击了!

赵顼原本要发作,但闻听此言,眉头却是微微一皱。

情况不太对劲。

赵顼毕竟是坐在台上看下面的人,对于台下的动作,他自然看得清楚,有时候不愿意说话,只是因为符合他的利益罢了。

他只是稍微一想,便寻到了症结所在。

今天的事情,看似针对苏允,其实目的在于章惇,而看似针对章惇,但最终还是要归结于首相次相之争!

呵呵,王珪名为首相,却受制于次相蔡确,而要动蔡确,便要先剪除蔡确的臂助章惇,而要拿下章惇,便要先拿苏允作为切入口。

呵,都在这里等着呢。

赵顼看得出来,蔡确与章惇这等聪明人自然也是看得出来。

蔡确立即正色道:“臣亦请彻查此事,还章参政一个清白!”

赵顼有些惊讶看向蔡确,蔡确却是肃容以对,赵顼转头看向章惇,却见章惇面无畏惧,反而道:“臣请官家详查!”

赵顼一下子心里便明白了,章惇想来是经得住查的。

赵顼心里盘算,当下的事情,应当怎么处置,便在他思虑之时,此时忽而有匆匆脚步声传来。

孙思恭赶紧与赵顼告了下罪,匆匆赶出去,众大臣亦是纷纷看向外面,片刻之后,孙思恭跑了进来,大声道:“官家,鄜延路总管亲笔所写战报!”

孙思恭跑到赵顼身侧,将战报呈了上去,赵顼快速看了一下,随后脸色狂喜,随即与孙思恭道:“一样呈送进来!”

孙思恭快跑而去。

众大臣有些疑惑看向赵顼。

赵顼笑而不语,一会之后,数十小黄门挑着担子进来,一股更加浓厚的尸臭味传来。

众大臣又是纷纷皱眉。

有人心想,以后这廊下食堂得换个地方了,这个地方是不能用了。

只见小黄门们纷纷从担子里拿出来一个个的首级,将其与之前的百余首级摆放在了一起,片刻之后,食堂之内已经是摆满首级,其气味变得更加骇人起来,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头昏脑涨起来。

这这会儿连赵顼都站不住了,赶紧匆忙查看了一番,便招呼着众大臣赶紧回了崇政殿,可衣服上沾染的尸臭味,却是经久不散,连带着崇政殿的味道也变得不好起来。

不过赵顼却是极为亢奋,令孙思恭宣读苏允亲自撰写的战报。

苏允的战报写得很是详细,而且因为文笔很好,且写过三国演义这等,因此虽然已经是如实在描述,但写出来的东西却是天然有了几分引人入胜的精彩,当然,也是苏允的计谋足够精彩。

战报前部分写的是西北战事遭遇的苦难,嗯,这是铺垫;

随后写的是苏允练兵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思所想,嗯,这亦是铺垫;

随后再写近来前面堡垒的惨状,描述自己出兵的初衷,之后便是说服众将,亲领一营兵马游击。

第一战救下徐员外,斩杀房当氏百骑。

这个倒是寻常,但后面斩杀野辞氏三百骑,却是比还要精彩。

在孙思恭抑扬顿挫的宣读之中,一个机智百出又英勇善战的少年文臣的形象被描绘了出来。

而之后便是苏允给部下请功的折子,孙思恭亦是一一念了出来。

念完之后,赵顼还稍微回味了一下,才道:“设计逼得野辞山鬼分兵三处,分而歼之,这等计谋,朕亦是第一次在现实里见到,原来,三国演义不是,而是纪实啊!

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

关键是,这立下如此大功的齐英营,谁又能够想到,这几个月前,却是一帮被杀得胆寒的溃兵。

苏卿不惜身份,与之同食同宿,与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就是为了振作他们的精神,事实上证明,苏卿的做法是有效的,数月时间,五百溃兵,便已经成为足以匹敌党项铁鹞子的精锐!”

赵顼赞叹了一下,又叹息道:“朕觉得又是振奋,又是觉得悲伤,苏秦一个二十岁的少年读书郎,只了数月,便让五百溃兵蜕变成为可以斩杀差不多数量的铁鹞子骑兵,那么朕想知道,西北的将领们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啊!”

赵顼此话一出,王珪、蔡确、李定三人神色尽皆大变,而蔡确、章惇等人神色却是变得振奋起来。

赵顼这些话看似感慨,但实际上已经将此前王珪一系与蔡确一系的斗争给做了定调。

张璪与李定抨击苏允‘不识大局、打了败仗、与士兵同食同宿有野心’之类的指正,在赵顼的感慨之中,却是苏允知道了症结所在,不惜身份振作士兵士气,并盛赞其谋略,这就是说,苏允不仅胜任了鄜延路总管的职责,还立下了大功!

这便是定调了。

苏允既然没有过错,又有大功,那么既说明,李定对于苏允的指正便如同章惇所说,那是奸臣陷害忠良,而一个奸臣,对于章惇的指证,那自然也只能是陷害了!

李定脸色惨白如纸。

他心里明白,今日却是栽了!

李定不由得心下懊恼,今日的确是冒进了。

若只是弹劾苏允,那倒是罢了,就算是苏允证明自己没有野心,那自己作为御史中丞,大约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害,毕竟苏允只是一个低级官员。

但弹劾宰执便又不同了,御史中丞的确是可以干掉宰执的最锋利的刀,但这刀一旦出鞘,不见血是一定不能归鞘,要么宰执被干掉,要么就是御史中丞被反噬,反正总得有一个人去地方钓鱼。

现在局面这般反转,章惇想来是不用去地方了,那去地方的就是自己了!

李定心下大恨,只觉得苏允此人便是自己命中的克星,自从听到他的名字开始,自己便没有一夜能够睡好觉的,现在更是因他而要去职!

此去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了。

老夫,真是恨呐,早知今日,在那小子在黄州之时,便要果断干掉他才是!

ps:嘿嘿,七点起来码的,六千字,牛逼吧。

另,感谢大家的关心,其实我老婆和我母亲的病都是小问题,只是跟大家说明白一下而已,不用为我担心,只是这段时间稍微辛苦一点而已,问题不大,中年人的承受能力强得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6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