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九章 消极防御!(4k)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苏允等人虽然凝重相待,不过并没有过于担忧。

大宋朝利用雄厚财力,在西北边境大量修建村落式的堡垒,由朝廷拨款,让百姓将自家村落加固为堡垒,同时负有防务责任。

而作为补偿,村民将获得免除大部分赋税等优惠。

所以这种半军事化的村落很快在西北一带拔地而起,形成了大量大大小小的堡寨。

清边寨是靠近横山最大的一个堡垒,而在清边寨的附近,大大小小的民间堡垒星罗密布,相互之间可以支援。

大宋依托堡垒战术之下,游骑兵部队则可在各座堡垒间快速机动转移,对西夏军队实施骚扰、突袭和切断补给线等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的优势互转,战局也随之扭转。

有这些堡垒的存在,要防御可就轻松多了,所以苏允等人并没有过于担忧,只需要沿袭以往的策略便是了。

但接下来的情报却让苏允等人真正紧张起来。

西夏大军并没有如同往常一般绕开堡垒,直奔清边寨、米脂寨、绥德城,乃至于延州这等大城,而是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逐一拔除小堡垒。

不过数日之间,便拔除数十堡寨,虽然拔除的都是一些小堡寨,但清边寨旁边的堡寨已经是被尽数拔除干净。

随后西夏大军围困清边寨,清边寨乃是一个大型的堡寨,里面日常驻军便有两个营,民众更是有上万之多,里面粮秣众多。

苏允等人这会儿算是摸清楚西夏人的套路了,西夏人便是利用这种方式,一个钉子一个钉子的拔,便不用担心深入之后被切断粮道,而且,将这些堡寨打下来之后,堡寨里面的粮食便尽数属于西夏大军了。

而且,苏允看到西夏人开始在堡垒附近抢收水稻,一般来说,绥德军这边都会在西夏军进攻之前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

但这一次西夏军来得太突然,在西夏中的细作也没有将消息传回来,因此竟是有些应接不暇。

“议一议吧,该当怎么应对?”

苏允召集了众将议事,开场就说道。

“总管,末将认为,还是依照以前的旧例,固守堡垒,等西夏大军深入之后,依靠堡垒之坚固,切断其粮食要道,等他们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动袭击!”

苏允看向说话之人,说话的人叫孙瑞,乃是一营指挥使。

苏允看向其他人道:“其他人有什么想法,也尽皆说说看。”

军都虞候姚尚智想了想道:“总管,西夏军势大,且善于野战,咱们除了坚守堡垒,想来也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使用了,卑职觉得使用旧例就挺好。”

苏允看向其他人道:“都这么认为么?”

其他人也大多点头。

苏允看向祁克勇,道:“祁将军,你将情况跟大家讲个明白。”

祁克勇赶紧道:“西夏军采取的战略与之前不一样,之前通常都是盯着某个大城而来,想要一举建功,这就掉入我们的陷阱之中了,只要他们攻击大城不下,只需要十天半月,他们便会陷入缺粮的窘境。

而现在他们采用的是一个个砸堡垒,砸破堡垒之后,便用堡垒之内的粮秣补充,截止至今日,他们已经攻破五六十个堡垒,当下西夏军的主力已经围住了清边寨,清边寨危矣!”

军都虞候姚尚智赶紧道:“未必是真,西夏大军足有二十万之众,就就靠砸破堡垒分取粮食,再加上抢收水稻,也不过是稍延些时日而已,并不能真正解决粮食的问题。

而西夏人口太少,二十万精壮若是在这里拖延太久,势必影响西夏国内生产不足,因此,他们不可能那么耐心一个个的砸破堡垒的。

所以,卑职认为这有可能是西夏人的一个陷阱,先是摆出来一个稳扎稳打的拔除堡垒的姿态,随后围住某个大寨,逼得我们不得不去救援,然后围点打援,利用他们骑兵的快速机动,歼灭我们的大军!”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点头。

这个猜测可能性很大,苏允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对攻击堡垒的难度与需要付出的成本估计不是特别清楚,因此不好判断对于西夏军来说,这种方式是否有利。

苏允问道:“若是西夏人以这种姿态来迷惑我们,让我们按兵不动,任由他们作为,然后趁机拔除我们的大寨,如之奈何?”

众人顿时一愣。

军都指挥使翟知和皱眉道:“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咱们的大寨防御力足够坚固,西夏人想要拔除也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只能相信我们的同袍能够守得住。

但若是派军队出去,一旦中了西夏人的计策,那到时候可能失去的可能是的大股的军队,反而可能会全盘皆失。”

苏允闻言并没有责怪翟知和与姚尚智等人畏战,因为宋军的确是吃过这样的亏。

三川口之战时,李元昊派大军假意包围延州,宋朝赶紧派出大将刘平、石元孙增援。

当他们到了三川口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于是刘、石二人不得不率军与夏军苦战,虽然此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宋军损失亦是非常严重,因此失去了战略的主动。

而定川寨之战中,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派了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

李元昊派出两路大军,一路从刘燔堡出击,一路从彭阳城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

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李元昊在定川寨伏击宋军,宋云因此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此战宋军大败,葛怀敏等十五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全军覆没。

诸如此类的战役几乎贯穿在宋夏战争之中,因此绥德军将领对此十分警惕。

苏允亦是赞同姚尚智等人的见解,因为他十分明白,以宋军的野战能力,在堡垒之外与西夏军队交手的话,宋军就算是能胜,也只能是惨胜。

而大概率是如同他经历过的那场遭遇战一样,才刚交上手,宋军立马就溃散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苏允便没有多加插手,该如何防御,祁克勇这些宿将自然是轻车熟路,不必他多加置喙,或者说,他若是插手太多,反而会有外行指挥内行的嫌疑。

苏允算是饱读兵书,在军中也算是历练了好几个月,但若是因此便觉得自己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那就是找死了。

既然如此,反而放手让祁克勇等人按照惯例施为便是了。不过苏允也没有自己躲清闲去,而是借助这个机会,观摩祁克勇等人是怎么指挥作战的,是如何布置防御的,又是如何处理军报、情报等等事宜。

祁克勇、郑年安、齐英等人亦是看出苏允的想法,从他们的层面出发给苏允进行讲解。

苏允因此得到了一个极佳的学习机会。

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苏允虽然不亲自指挥,但从旁边观摩,在学习祁克勇等人的指挥之时,他亦是联系读过的兵书,以及后世一知半解的军事知识,通过这一次实战观摩,尽皆融会贯通起来。

虽然不至于就此成为军事大师,但已经是有了对战争的初步认识了。

如此这般,十几天的时间也过去了,苏允倒是收获极丰,但绥德军这边战场上的局势却是越来越显颓势。

清边寨倒是没有被破,但西夏军持续的扫荡小堡垒,却是有些乐此不疲的意思了。

十几天来,已经是拔除将近百来堡垒,虽说都是一些军民合起来不过数百人,有些甚至只是一些小村庄的小堡垒,但横山脚下的已经被扫荡出数十里的空白区域了。

这会儿不仅清边寨孤悬在外,连抚宁城、米脂寨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大堡都已经暴露在西夏军的兵锋之下了!

苏允注意到祁克勇等人的神色越来越凝重。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苏允问道,他不是看不懂,而是让祁克勇等人说出来,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祁克勇凝重道:“看来西夏这一次是要铁了心将我们的堡垒一扫而空了,他们现在的做法,便是将堡垒一一拔除,将堡垒据为己有,作为进攻我们的前进堡垒,如此一来,咱们大宋数十年的努力有可能功亏一篑!”

苏允问道:“他们守得住么?”

祁克勇苦笑道:“他们自然守得住,西夏人也是能造堡垒的。

熙宁四年时候,梁乙埋听说宋朝在陕西五路新任命了四十二位将领,准备大举进攻西夏,便决定提前做好准备,在绥德城以北修筑啰兀城,以此城来扼守横山要地。

虽说期间曾丢过一次,但后面被夺回去后,便成为西夏最坚固的堡垒,我们屡次想要进击西夏,那座啰兀城便是我们前进的障碍。”

苏云闻言点头道:“所以,一旦我们失去了清边寨、抚宁城、米脂寨的话,以后想要再夺回来,便要付出十倍的代价?”

祁克勇等人尽皆点头。

苏允点点头道:“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祁克勇苦笑道:“西夏人没有这种长性,他们就以围困大城围点打援,若是攻不下的话,十来天时间就退了。”

苏允点头道:“所以,这次的确是情况不同,而且,你们也没有旧例可循了?”

祁克勇看了一下其他人,随后点点头道:“是这样。”

苏允点点头道:“既然这样,那大家商量一下,这一次该怎么应付。”

众人相互看了看,没有谁出来说话。

苏允点名姚尚智,道:“姚将军,你觉得该当如何?”

姚尚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道:“卑职的意思是,继续守,西夏人虽然攻破诸多小堡垒,但大的堡城他们想要打下来也不容易的,打不下大的堡城,那依然是没有什么用的。

而且,攻打了这么多的堡寨,西夏人的损失亦是不少,若是在大的堡城之下受到大的挫折,说不定他们还是得退却。”

此话一出,其余人亦是认可,纷纷出声赞同。

苏允见状没有说话,便赞同了其余人的意见。

然而第二天,米脂寨那边传回来消息,说清边寨传出来消息,已经是精疲力尽,就要坚守不住了。

连日大战之后,清边寨里的士卒死伤惨重,民兵亦是如此,现在寨中已经有不稳的局面,恐怕再过些时日,就算不被西夏人攻破,寨中可能也会发生哗变。

苏允再问祁克勇等人,祁克勇等人一个个面色如土,但说起出兵救援的时候,一个个脑袋都摇成了拨浪鼓,死活就是不肯出兵。

但问解决方案,就是坚守二字,除此之外,别无他策。

说实话,以苏允对宋军战斗力的估计,祁克勇等人的做法还真未必是错的,但宋军为何是这般战斗力,又与祁克勇这些人的这般作为有直接的关系。

连将帅都没有一颗英勇敢战的心,士兵又如何有敢战之心?

然而苏允内心的愤怒已经到了极点。

二十天来,苏允每天收到的伤亡情况已经堆满了书案,一百多个堡垒被破,里面多的有数百人,少的也有百来人,加起来已经有三四万军民或死或被俘虏。

甚至出现过好多次屠堡之事,因为堡垒之内军民反抗极为激烈,让西夏军伤亡颇重,堡寨一破,西夏军便行大屠杀!

苏允看着伤亡的情况,心中早就怒火中烧,而将领们的软弱,让他怒火已经是无法抑制了。

当然,苏允内心之中还有理智存在,他心里明白,祁克勇他们固然是软弱的,但其行为逻辑也算是合理的。

宋朝堡垒的存在,便是一场消耗战,这会儿不过是西夏愿意跟宋朝死磕罢了。

而朝廷那边听到西夏这般作为,未必没有弹冠相庆的想法。

毕竟攻击堡垒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西夏攻破一百多堡垒,自己要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不小的。

而要攻破清边寨、米脂寨这些大寨,足以让西夏耗费大量的国力,到时候等西夏力量耗尽,便是大宋反攻之时!

只是,苏允终究还是不甘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