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八章人亡政不可息!(5K)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苏允看了一下天色,惊讶道:“这么早就回来了?”

苏允直驱前厅,一会章惇身着常服出来了。

苏允赶紧起身与章惇见礼。

章惇摆手示意苏允坐下,自己也坐在椅子上,道:“今日去哪里逛了?”

苏允笑道:“今日沿着御街往里城去了,沿着汴河而下,到了大相国寺,今日恰是大相国寺开寺之日,十分热闹,我与阿回将大相国寺内外都给逛了个遍。”

章惇笑道:“挺好,可以多走走看看,读万卷书也要行千里路,汴京繁华,多多去体察一下,对你有好处的。

虽说你从川蜀出来,又从汴京一路去黄州,见识上肯定是很广的,但汴京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这里是大宋乃至天下文化之汇聚、经济聚集、天下货物集中之所在,能够读懂汴京,你便算是读懂一半的大宋了。”

苏允笑着点头称是,但心里却是有些奇怪,章惇这是作甚,大晚上的叫自己过来,却是说这些车轱辘话,这是闲的?

苏允有些不解,但也没有问,毕竟长辈找你谈谈心聊聊天,那都是长辈的爱护关心,你要是提出来疑问,那可就是不尊敬了。

所以苏允只能听着。

章惇随后画风又是一转,说起今日去审官院述职之事,说了自己的述职过程,又借机说起官员窠阙之事。

“……在法,做两任知县,有关升状,方得做通判;两任通判,有关升状,方得为知州;两任知州,有关升状,方得为提刑。提刑又有一节,方得为转运……”

这话说的是文官常规升迁途径是县令改京朝官知县后,两任知县任满,迁转为通判;

通判两任满后,担任知州差遣;知州两任满,再为提点刑狱;

提刑满一任后,升为转运使。或两知州满后,担任中央郎官,以郎官身份除中央各部门要员。

苏允:“……”

苏允不明所以,章惇为什么要跟自己说这些?

章惇见得苏允不解,笑道:“这些具体官职以及惯例之类的东西,想来你也不会特别了解,毕竟你没有自己做过官嘛。

官家要见你,总是难免要跟你聊些事情,有一些常识上的东西你若是不懂,终究谈话不会特别愉快。

我知道你不愿意入仕,但这些东西了解一些,总归是好事,谈起来的时候,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倒是个理由。

章惇又讲了一些他今日去审官院那边得授官职什么的。

“……此次我乃是我服丧归来,因此审官院那边给我授官亦是循序渐进,现在我的官职是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这里面你可知道区别?”

苏允点头道:“三馆秘阁应该是职,知审官院是差遣,翰林学院是本官。”

章惇点头笑道:“有些出入,但这么说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你大约知道也就行了……”

章惇又讲了一些常识,随后张氏让人叫吃饭,谈话才算是结束。

不过章惇后面亦是说了,以后每天只要有空,都会与苏允说一说这些东西。

这番谈话平平无常,倒像是章惇当真肩负起来对苏允的教诲一般。

苏允也不以为意,这个倒像是普通官宦子弟会接受的教育常态,倒是如同苏轼那边才并非常态。

大约是苏轼被贬官,有些心灰意冷的缘故,因此疏忽了对苏允的教育。

饭后,章惇回了书房,章若随后而至,笑道:“爹,你就跟居正说这些官制之类的东西,能有用么?”

章惇笑道:“不用着急,有些东西循序渐进即可,来日方长嘛,耳濡目染之后,他可能就会感兴趣了。”

章若摇头道:“其实,阿爹你不用这般的,女儿都说了,居正他当不当官对我来说都不是必要的。”

章惇看了章若一眼道:“现在已经与你无关了,是我需要他来帮我。”

章若道:“朝廷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想要找到能够帮你做事的,难道不是随手可拾么,为什么非要居正呢?”

章惇呵呵一笑,道:“居正……是不一样的,朝廷的那些所谓才俊,不过尔尔,他们与居正相比,乃是萤火之光与明月的区别,我这么说你明白么?”

章若吃惊道:“区别真有这么大?”

章惇点头道:“那篇论汉唐宋三代政治之得失,乃是真正窥见一朝制度之本质,朝廷那些高官厚禄者,在官场混迹一辈子,都未必能够说出来一二三,更何况那些所谓青年才俊。

他所写之《三国演义》,虽是戏说之通俗,但其气魄之雄伟已经是跃然纸上,可见其胸中沟壑,又岂是一般人所能够比拟。”

章若忍不住道:“就算是如此,朝廷也未必就需要这么一个人啊。”

章惇看了一下章若,摇头道:“朝廷不需要,但变法需要。

安石公隐居江宁,元泽兄去世之后,安石公身体也大不如前了,想要起复身体亦是扛不住了。

如今还能坚持锐意变法的朝堂上又有几个,有些人看似坚持变法,实际上不过取巧之辈。

一个变法想要成功,至少得有三代人前赴后继才能算是成功。

安石公将薪火传了下来,为父算是接住了,可为父之后若是无人接下这杆大旗,这变法便还是行千里半九百,不过还是功亏一篑。

主持变法者,非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者不能胜任。

为父见过的所谓青年才俊如同过江之鲫,但蝇营狗苟者众,能同时有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者无。

为父有时候做梦,梦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新法竟是被尽数废掉,全然不甄别一下良法恶法,就仅仅是因为政见,就全被废掉!……”

章若看到章惇眼里流露出来一丝恐惧,随即露出坚毅之色,继续道:“……为父必须做好准备,假如有一日,为父也身故了,必须有人扛起这杆大旗,将变法坚持下去,人亡政不能息!”

章若默然,她心里其实非常清楚,父亲心里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三年丁忧期间,父亲看似清闲,实际上内心非常煎熬。

虽然现在新法还在执行,但与熙宁年间相比,不过是留存下来几个而已。

章若心中有些恐惧,以至于言语都有些颤抖,道:“阿、爹……这个担子会不会……太重了,阿允他背不起来的吧?”

章惇叹了一口气道:“连他都背不起来的话,新法可能就真的彻底完了。”

与此同时,苏允与阿回溜出了门,直奔州桥夜市。

一路经过朱雀门街,又经过龙津桥,走过龙津桥,苏允与阿回便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了。

这是这个时代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盛景,一整条大街,犹如白昼一般,一踏进去,满街扑鼻香味便扑面而来。

从进入龙津桥开始,两人的嘴便没有停过。

王楼前的獾儿肉,野狐肉颇有一番风味,嗯,梅家的鹿肉很有交警,鹿家的鹅头颇有后世广东潮汕澄海鹅头的意思,很好吃。

两人一边吃一直走到朱雀门,然后开始吃煎羊、白肠、鮓脯、冻鱼头、抹髒、红丝、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

苏允不是个浪费的人,虽然每样都尝试,但每样都只要一小口,嗯,尝了觉得很好吃的,再来一口就绝不再吃——再吃就没有肚子了。

今晚晚饭苏允只吃了一点,就是为了给今晚留肚子。

即便是如此,不过走了半条街,他便再也吃不下了。

吃不下,只好纯逛了,于是看到了后面还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冰雪冷元子、盘兔旋转炙烤,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炙鸡、燠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姜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果、旋切莴苣生菜、西京笋……

阿回摸着肚子神色有些哀怨。

实在是吃不下了啊。

苏允笑道:“不着急,总有一天能吃遍的。”

这会儿经过什么会仙楼,大门首绑着彩色的楼子,从外可以看到主廊约百步之长,灯笼烛光闪烁,妆容华丽的妓女数百人聚集在主廊栏面上等待召唤,她们的模样犹如神仙下凡一般令人赞叹。阿回道:“我好像回到了九江楼。”

苏允笑道:“汴京开天下风气之先,可能是九江楼模范汴京的酒楼才是。”

两人在灯火商铺之中游走,不知不觉,夜色已深,等到两人醒觉过来,已经是到了三更了。

苏允赶紧喊阿回回府,好在章惇在后进,他们住前院,叫开了门,倒是没有打扰到里面。

苏允心满意足,不过还是觉得应当自己去外面租房住,否则终究是不太方便。

稍微洗漱,便躺下睡觉了。

不过睡觉的时候老是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一时想不起来,那就算了,睡觉吧。

苏允很快酣然入睡,全然忘记了今日三国演义的更新。

嘿嘿,更新?什么更新?

又不是在后世起点上写书,读者可以投月票催更,可以留言催更,还有寄刀片催更,这会儿他不更新,谁也没有办法奈何他。

哈。

苏允一觉睡到大天亮,也不在章惇家里吃饭,外面能吃的多了去了。

大宋人五更天就开放早市了。

苏允与阿回出了门,往北走拐入朱雀门街,街边各类早点铺热闹营业。

煎白肠、羊肉汤、灌肺、炒肺、七宝素粥、五味粥、糍糕、重阳糕、软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脍面……香气扑鼻,琳琅满目,光是看着便有一种满足感。

这种物资充沛的场景是能够让人感觉到非常满足的,大宋朝除了汴京,其他地方很难给人这种感觉。

时间已经进入了九月,汴京已经开始降温了,大早上的已经是寒意逼人。

苏允寻了一家羊肉汤摊子坐下,一人要了一碗羊肉汤,加了一些面条,唏哩呼噜的吃了起来,不过一会功夫,额头上已经是沁出了微汗,一下子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

“舒服!”苏允冲着天空哈了一口气,只可惜还不够冷,并没有白雾。

吃饭付账,两碗羊肉汤也不过只要四十文钱,十分的实惠。

阿回道:“咱们今天还去相国寺附近找房子么?”

苏允摇头道:“不去那边了,那边环境不太好,咱们换个地方。

咱们沿着朱雀门街下去,到麦稍巷口右转,走过云骑桥,那边有一座法云寺。

法云寺周边比较清净,那边的环境应该好些,咱们去那里看看。”

法云寺离章府不远,在那边居住,章惇若有什么事情,过来也方便些。

阿回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两人一路走下去,拐了个弯,不一会便看到了颇为雄伟的法云寺。

阿回感慨道:“汴京人真是有钱呐,大相国寺那么大,这边又有这么大的一个寺庙,这两日经过一些地方,道观寺庙什么的,都是建得甚是雄伟,比黄州的那些小寺庙可大多了。”

苏允笑了笑,两人经过法云寺前,大早上便有不少的香客前来,香火甚为鼎盛。

两人都不拜佛,自然是过门而不入,直接钻巷子了。

与昨日一般,还是寻找挂出租牌子的院子,这边的环境却是要好了不少,大约是后期规划得好些,道路也更加齐整些。

两人边走边看,经过一家院子,院子前挂着出租牌子,苏允在外面看了看。

这院子看着维护得很是不错,门户齐全,院墙亦是齐整,顿时很是满意。

寻了院子主人问了问,院子主人也颇为和善,要的价格也不算高,各方面都挺符合苏允的要求,便直接拍板签了下来。

院子主人拟了契约,给苏允过目,没有问题便签了下来。

院子不大,其实就是一进的小院,不过客厅、卧室、书房、院子、茅房、厨房等等都是齐全的,而且颇为雅致,住一大家子或许不合适,但就住苏允与阿回两个单身汉,却是再舒服不过了。

院子修缮得当,里面的家具颇为齐全,只需要稍微洒扫一下便可以入住了。

苏允与阿回都是勤快的人,签了契约便立即开始打扫,到得中午时刻才算是打扫干净。

阿回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很是有成就感,转头看向苏允道:“阿允,我们回章府搬东西过来吧?”

苏允摇头道:“明日再搬,今晚总得先跟章叔说一声,说完明日再搬便是。”

阿回点头道:“那咱们下午回去么?”

苏允想了想道:“咱们去找阿虎吧,既然咱们已经定了住处,就把咱们这边的地点跟他们说一声,方便他们找我们。”

两人往大相国寺方向而去,这次走的是保康门街,从法云寺出来就是保康门街。

法云寺与大相国寺正是处于保康门街的一南一北,沿着保康门街一直往北走,尽头便是大相国寺。

一路走过大相国寺桥,然后绕过大相国寺,走进巷子里,来到蔡旺生的院子。

才刚走到院门口,便看到蔡旺生以及阿虎等人都在,而且都十分焦躁不安的走来走去,看到他们的时候,阿虎就像是见了亲人一般扑了过来。

阿虎连声道:“公子公子,您终于来了,出大事儿啦!”

苏允眉头一挑,道:“张娘子那边的事情?”

阿虎急道:“是啊!张娘子还有她的那个妹妹都不见了!”

苏允点头道:“什么时候不见的?”

阿虎道:“昨天你离开的时候,我们过去看了一下,发现已经是人去屋空。

我们赶紧到处去找,也看看她们会不会回去,等了一夜,也找了一夜就是不见人!

我们又不知道公子您住在哪里,所以只能在这里等您过来了。”

蔡旺生赶紧道:“苏公子不要着急,我想应该是张娘子因为昨日之事害怕,所以趁着我们不注意,偷偷地跑了。

这附近算是我们几个看着的,没有其他的泼皮……人会来这边闹事的,所以只能是张娘子自己走的。

而且张娘子的院子我们也查过了,没有厮打的迹象,衣服财物什么的也都带走了,所以不可能是被挟持,应该就是自己走的。”

苏允点头道:“带我过去看看。”

阿虎赶紧前面带路,走了个巷口便到了院子,苏允进去看了看,果然里面的东西颇为整齐,应该不是有人过来强行挟持的。

苏允看了一眼蔡旺生道:“你看看你,多吓人啊,把人都给吓跑了。”

蔡旺生见苏允并没有怪他,心下松了一口气,赶紧道:“苏公子,那现在应该怎么办?要不要去官府那边报一下?”

苏允摇摇头道:“算了,张娘子是个很机灵的人,她能够保护自己的,就这么着吧。”

阿虎凑了上来,道:“公子,您昨天说让我们跟着您,这话是真的吧?”

苏允笑道:“不然我今日过来做什么,我租了个房子,在法云寺旁边,你以后可以去那里找我。”

阿虎几人顿时大喜。

张娘子不见了,他们昨晚真是急坏了,若是苏公子因此恼了他们,不带他们发财了可怎么办,现在得了苏允的承诺,这才放下了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9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