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八章 苏允的野心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苏允见阿回处理得都很好,也不多说什么,第二天又回太学了。

苏允带了从章惇处拿来的谷梁传、公羊传,以及三传的注疏,《春秋左传注疏》(也叫《春秋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

这段时间,他准备将春秋三传尽数给啃下来,过了年,他就要开始参加月度、季度、年度的考试了。

虽说他并没有走太学赐官的路径的打算,但参加这些考试,也算是为科举做准备了。

毕竟他从没有参加过这种考试,贸然参加科举的话,能考得上才是咄咄怪事呢。

他的基础比大多数的太学生都要薄弱一些,毕竟他们都是童子功,自己这算是半道出家,想要考及格,还得下一番苦功才行。

宋代的节假日,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传统三大节: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

天庆节、上元节也休假七天。

春节休七天假,所以到初七之前,苏允都算是得到一个空闲的时间读书,除了每天去章惇家里吃晚饭之外,其余时间就在太学里面读书。

当然啊,别人叫苦读,他就叫读书,因为沉进去之后,当真是很有意思。

苏允经过汉书以及三国志的磨练,他的史学功底已经是很扎实了,读春秋对他来说不算难,何况都还有注疏呢。

从进太学开始沉浸去读书之后,苏允感觉内心极为充实,再没有以前那种心里轻飘飘的感觉,他感觉自己的根已经慢慢扎了下来了。

苏允已经有了新的目标,他要正儿八经的修一部史书,另外,还要在经义上写出一部著作。

这两个事情都是需要费很多时间,费很多精力的事情,有这两个事情压着,那他的精神疾病将不会再有复发之虞。

当然,这是主要目的,次要目的他还是觉得,虽然后世人批判儒家,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时期,包括在国家经济落后的时候批评得尤其猛烈。

但苏允读了这儒家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虽然各有各的问题,但总体问题不大。

可以说,这十三经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的底层架构,别看有些人批判儒家犀利得很,但仔细去剖析这个人,他依然是深受儒家影响的。

就算是去留学归来,一副二鬼子样,但真把他跟外国人放一起,你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就是一个中国人。

经典的问题不大,问题出在于注释他们的人身上。

五经注我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还有春秋三传等等,说是为正经注疏,但里面的私货可太多太多了。

苏允不否认这些人的成就,但里面有些东西他并不认可,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是有谬误的,会造成大影响的。

以前苏允对经义不太了解也就罢了,现在机缘巧合之下闯了进来,何不尝试着纠正一下?

苏允不是一个不积极的人,而是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那也不用头撞南墙,比如说当官拯救大宋这件事情,他是觉得就算是神来了,也没有办法拯救的。宋朝立国不正,为了维持这架底盘有缺陷的马车跑动起来,赵家人给这架马车叠了太多东西了,一旦想要通过变革拯救这架马车,就会发现,你但凡想要抽掉任何一个东西,这架马车立马就得散给你看。

所以,除非将这辆马车全都拆了重新构建一个扎实的底盘,否则根本救不了大宋朝。

明知不可为,自然就不为了,逍遥一些过日子不更好?

但他现在的目标又不同了,修史书这个事情,大家各抒己见,想怎么修就怎么修,了不起大家互喷口水,但修了就是修了,没有人拦得住你。

而纠正经义这个事情,比修史书的争议可能要大得多,而且可能风险更高一些,但这个时期,正是最好的时候啊。

儒家思想从春秋时期正式形成,经历了秦朝的低谷,在汉朝时候开始系统化。

传到隋唐时候,儒家思想开始变得僵化,好在有一个韩愈重振儒学,经过五代的混乱时代后,宋人开始觉得儒学又渐渐进入一个僵化的阶段了。

所以,最近这几十年,就是儒学重新掀起新高潮的时期。

现在已经有这个端倪了,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的理学、苏轼兄弟的蜀学等等,到了朱熹这个理学的集大成者的出现,让理学成了影响后世千年的儒学。

后世人多仇视理学,认为理学是文化糟粕,但在苏允看来,理学其实并没有糟糕到那个地步。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承二程衣钵,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气本论的思想,将理学推至顶峰。

南宋为什么推崇理学,其实与当时的政治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宋朝丢掉了半壁江山之后,世家大族,地主富商跑到了江南,他们被金人打怕了,不愿意再打仗了,只想过自己的安宁小日子。

有钱有权的整天沉迷于享乐,三妻四妾,山珍海味,豪宅美院。

百姓们日子也富起来了,有好日子过,谁又愿意再去打仗呢?

但偏安一隅,耽于享乐,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风一涨,不仅无法收复旧河山,恐怕连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

东晋南渡,南北朝等都是惨痛的教训。

所以,理学自然而然便被推崇起来。

这是个时代的产物,应对当时的时代其实是没有错的,但这套东西一旦进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的时候,势必会禁锢人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

所以,苏允有个野心,便是在这个一切都还可以改变的时候,将后世的唯物理论、辩证思想等先进理论加入进去,让儒学变得更加开放有活力。

嗯,未必能够像理学那样一统天下,但能够往儒学里面掺进去一把沙子,说不定对某些事情有所裨益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