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八章 章惇很满意!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不当官是因为科举太难,不下一番苦功夫根本就考不上,而且就算是下了苦功夫,也未必就能够考上。

而当了官也是要东奔西走的,想去哪里都不甚自由,苏允自忖以自己的精神状态,若是生活不如意,难免又要旧疾复发,可谓是得不偿失。

但偷偷给章惇这样接下来的实权人物递点小抄,看看自己对历史能否有些许的改变……这事情就好玩了。

当然,这事情也有风险,很可能成为章惇对付他们的把柄。

这个事情苏允也想过,不过大宋一般不杀士大夫,所以对苏轼的处境大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于自己么……嘿嘿,一个不当官的烂泥,章惇才懒得去对付他呢。

相比起这事情的好玩,风险不足道矣。

当然,苏允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潜意识里依然有着些许厌世,因此对一些风险不甚看重——生死大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夜,果如章惇所料,夜晚才是苏子瞻的舞台。

宴席自是十分丰盛,酒亦是美酒,两个好友久别重逢,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吃到后面,家眷们,后辈们一个个自己先行告退休息去了,苏轼与章惇依然方兴未艾。

苏允也想偷偷溜走去写小说去,但却被章惇叫住,苏允虽然忌惮章惇,但也不是畏缩之人,既然叫住了,那便留下来喝便是了。

而章若也没有告退,跑前跑后,给三个男人斟酒倒水的,两家算是世交,自是没有那么多的避讳。

苏轼酒一喝多,话就多了起来,加上章惇善于引导,将一路前来黄州,以及在黄州的事情说了个底朝天。

虽说苏轼之前在信里面说过一些,但哪有面对面说得清楚。

于是,在苏轼的讲述里面,苏允的身影始终在其中,或者说,苏允始终是苏家人的中流砥柱。

随着讲述,苏允在章惇父女二人的脑海之中的形象也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幼失祜恃、少无良师、挣扎求生、经商天赋过人;

孝顺贤良,知恩图报,洞明世事,人情练达,但又有隐士隐逸之心;

为人不拘小节,有悍勇的一面,又有悲天悯人之心……

而在章若这里,还加上了一句:……离经叛道至极!

这大约是与幼失祜恃有关,一个小小孩童,很小便没有了父母,一个人在黑暗之中前行,早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自然对什么婚配、生儿育女没有什么概念了……

章若忽而觉得有些心疼。

越是了解苏允的过去,便越是能够理解苏允的所有选择,包括不愿意入仕途,包括不愿意成亲,设身处地一想,若是自己五六岁的时候没有父母,很可能都活不下来。

而苏允不仅活了下来,不过十二三岁,便开始经营商业,挣到了万贯家财,又回馈了家族,还不忘千里迢迢去救助落难的昔日恩人。

而一路南下,家财散尽,到了黄州不过半年,便又置办起来万贯家财!

如此心性、如此能力,的确是十分厉害。

若是再加上其在诗词上的造诣以及治国理政上的能力,这样的年轻人,的确是令人惊艳!

章惇倒是无所谓心疼不心疼,反而是对苏允的身世颇为满意。

章惇虽然出自名门,父亲乃是浦城章氏出身,其时浦城章氏章得象乃是朝中宰执。

但章惇自己的身世却是不太好,父亲章俞年轻时候浮浪无行,与一个熟妇勾搭,熟妇偷偷生下章惇,后来送回给章俞。

也就是说,章惇乃是一个私生子。

大约正是因为这样,章惇少年时候开始,其性格便十分锋锐,自尊心极高。

但章惇亦是认为,若非少年时候的经历,他可能还没有今日之成就呢,少年时候经历过苦难,长大后反而会成为一生的财富。

在章惇看来,苏允若非幼时的经历,如今的他不可能有这般出色,所以小时候的经历对苏允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情。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父母双亡这个事情,无论是对以后做官也好,女儿嫁过去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好事。

当然这话说出来有些难听,但很多官员在上升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要为父母守孝的事情,若是父母一前一后而去,就是六年时间过去了,其实是很耽误事的。

而对女儿来说亦是好事,即便章惇自己官位高,但女儿嫁入别人家,侍奉公婆终究还是一件苦差事的。

如苏允这种情况,女儿一旦嫁过去,立马就是家中做主的人,岂不是十分愉快?

至于女儿下午回来说苏允既不愿意做官,甚至在婚娶的事情上都是离经叛道的事情,章惇并不当一回事。

谁没有年少的时候,年少的时候通常都是标新立异的,而苏允又没有父母引导,有些不同常人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只需要多加引导,何愁不能引回正轨?

酒桌上大多数时候是苏轼在说,其余三人在听,苏允听苏轼在吹嘘自己,实在是臊得不行,于是一杯一杯的喝酒,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没想到这宋朝的低度酒喝的时候顺滑,后面酒劲一上来,却是扛不住了,直接倒头就睡。

这副身体终究没有太多经过酒精的考验。

苏轼与章惇都是老酒客,虽然喝得多,但到了后半夜还是聊天。

章惇见女儿章若亦是困得不行,干脆让章若也去休息了,只剩下他与苏轼两人。

苏轼逸兴遄飞,道:“走,子厚,咱们去江上泛舟!”

章惇笑了笑,唤来下人备车,两人直驱江边,上了章惇的大船,倒是不虞有落水的风险。

大船滑入江中,月色姣好,苏轼诗兴大发,想与章惇谈论诗词,但章惇却是拦住了苏轼,问道:“子瞻,你与苏允说过与我若儿的事情么?”

苏轼闻言酒意顿时去了一半,关心道:“子厚,你觉得阿允如何,可配得上令爱?”

章惇点点头道:“看着倒是不错,不过,你可知道苏允并无婚娶之意?”

苏轼闻言吃了一惊,道:“这事儿倒是从未听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