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一章 陈季常来啦!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阿回口中说着话,但手上可没有停,一边清洗了大锅,给下了米生了火闷着,然后又快手快脚的处理起来鲥鱼。

因为这里是昨天收拾的,还留着米面油盐以及许多的调料在,甚至还有几罐的咸菜在,因此做一顿好吃的也不算难。

阿回一边做饭一边听着苏允讲官场上的事情,听得甚是津津有味,但还是有些疑惑:“阿允,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苏允笑了起来道:“这人要脱离自己的困境,需得有超过自己环境的认知,否则只能一辈子在原有的困境里面无法自拔。

你多听一些,多了解一些,对你以后有帮助的。”

阿回笑道:“我听了这些,不过以后跟村里的人多些谈资而已,还不是该打鱼打鱼,大约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苏允不置可否。

阿回做饭很快,到了中午时分,鱼汤便熬得乳白,米饭亦是蒸熟,挖了几盘子的咸菜,一顿饭便算是做好了。

苏轼苏迈父子,以及祝阿大两人一起过来吃饭,苏轼喝了一碗鱼汤,感慨道:“多日不曾吃鱼,方知鱼汤竟是这般鲜美。”

苏允笑道:“叔父,我看阿回做饭还是颇有一手,要不要留下阿回,帮我们做一段时间的饭?”

苏轼笑道:“这事你做主便是了。”

阿回有些局促道:“我还得打鱼呢。”

苏允笑道:“打鱼又能挣多少钱,我不仅会补偿你打鱼的损失,还多给你一倍的薪资。”

阿回顿时高兴了起来。

阿回这便留了下来,每日回去看望一下母亲,其余时间都留在这临皋亭,反正离家里也不远。

第二日,临皋亭在换了主人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

来客便是之前来信的人,此人叫陈慥,字季常,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但若是说出此人的典故,大家或许便都很熟悉了,这个典故叫——河东狮吼。

陈慥身着道袍常服,骑着一匹瘦马,孤身一人便来了。

其身上带着淡然气息,不像是个世家公子,倒像是个隐世修行的隐士。

老友相见格外亲切,苏轼陈慥两人一相见,便有无数的话述说。

苏允见了笑了笑,随后便带着阿回张罗着招待客人的吃食。

先是去阿回村里找人家买了鸡鸭鹅,又去阿回家里捞了几条鱼,又使唤一些农人去山上采了竹笋、蘑菇、野菜等,这才算是置办了一桌子好菜。

也就是近来春已至,下了几场春雨,才有野菜蘑菇竹笋,不然就只能吃咸菜了。

苏允买了几十只鸡鸭鹅,带着祝阿大、田阿三在临皋亭旁边下风处扎了鸡圈、鸭圈以及鹅圈各一个。

至于为什么要分开扎,是因为怕它们打架,要是相互间咬死了,可就亏大了。

苏轼与陈慥经过,苏轼惊讶道:“苏允,你扎这么多的圈,这么多的鸡鸭鹅是作甚?”

苏允指着鸡鸭鹅笑道:“陈先生须得将这些鸡鸭鹅吃完才可以走。”

苏轼与陈慥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陈慥果真是安心地住了下来,他与苏轼乃是少年时候的朋友。

当年苏轼在他凤翔当官的时候,两人便已经相识,而且陈慥的父亲陈公弼便是苏轼的上司。

两人交情极好,陈慥是苏轼在黄州时候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

而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好朋友,关键还在于二人的性情相近。

别看现在陈慥道袍素净,神情淡漠,宛如世外之人一般。

他年轻时候,性情夸诞,使酒好剑,花钱如粪土。

有一次,回四川老家,他带着两名艳丽如花的侍女,叫她们身着青巾玉带红靴,一身戎装打扮,骑着骏马四处游玩,每到风景佳胜处,便盘桓数日。

这件事在风气保守的小城传为奇闻,陈慥也因此被父亲视为浪子。

苏轼当年与其山中相遇时,正是他与陈知府水火不相容的时候。

但是两个年轻人却性情投合,一见如故,当时就并肩揽辔,极论用兵与古今成败,以一世豪士相推许。

十几年过去,昔日饮酒击剑的游侠、携妓浪游的公子,已经变成了学道求长生的山中隐士,只有那股精悍之色还在眉间隐隐显露。

每日里苏轼与陈慥谈天说地,谈的开心了要喝酒,谈得落泪了也要喝酒,有时候半夜三更,还要秉烛夜游,有时候要自己架舟去江山游玩。

别的也就算了,喝醉了要自己架舟去江上游玩,苏允可不会由着他们。

而是让阿回寻村里有稍微大些船只的人家租了船,然后叫上祝阿大、田阿三,让阿回跟着,又让船只主人驾船,这才算是放心。

苏允管理着家里的各种后勤的工作,闲时便在旁边听着苏轼陈慥二人瞎扯淡。

苏轼也不当苏允是个小孩子,有时也会问苏允,后面苏允也不藏拙了,天南海北的跟着二人聊了起来。

若是聊诗词歌赋文章这些,苏轼自然是碾压苏允的,但若是侃大山,以苏允后世人的见识,以及他曾经玩过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亲身体验过的诸多事情,苏允简直是降维打击。

苏陈二人无论是聊什么,苏允都能够插得上嘴,而且常常让苏轼、陈慥二人,哦,不,后来连苏迈、阿回、祝阿大、田阿三等人都跑来旁听,因为苏允说的东西实在是太有趣啦!

十来天的时间,苏轼与陈慥说的最多的话是:听苏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矣。

苏允也没有当苏轼与陈慥为长辈,实际上他的心理年龄与这二人也相差不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过虚无主义考验过的人,其思想深度以及心理年龄都会更深更大一些。

因为他们常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类的一生是否有意义,人跟蝼蚁有什么区别,什么婚娶生育又有什么价值……

一个正常人思考这些自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他的确会让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变得与常人不同。

苏允喜欢跟苏轼陈慥这样的人瞎扯淡,因为在彼此的心灵上是更加贴近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