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八章心胸狭隘苏通判!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赵顼的盛怒与疲倦只在孙思恭这个身边人表现出来,在接见苏允的时候,已经又换成一副神采奕奕和蔼可亲的模样。

“臣苏允,见过陛下。”苏允恭敬与赵顼见礼。

“哈哈,苏卿,来来,快快坐下。”赵顼热情的招呼。

苏允小心坐在孙思恭拿过来的锦墩之上,不过腰板却是板得笔直。

赵顼很是满意地看着苏允,嗯,这个精神抖擞的年轻人,便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天子门生!

他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

短短时间,他已经屡屡让自己感觉到惊喜了。

先是覆灭盘踞南衙的左右厅,现在又将楼店务清理一遍,将蛀虫害虫全都扑灭一空,给朝廷增加了百万贯的收入,这样的能臣,已经是许多年未见矣。

别的大臣见到苏允可能会觉得此人太不安分,对同僚心狠手辣,但在赵顼这个帝王眼中看来,苏允却是不同流合污,一心一意全是为了朝廷,全是对自己这个官家的忠诚。

以前那些所谓的能臣、干臣云云,比如说韩琦、包拯等,其实仔细研究他们的官场生涯,没有一个如同苏允这般敢作敢为的。

将两个机构里面所有的人一下子都送进去执法机构这等事情,是从未发生过的,而在反腐这一块上的事情,更是少有人胆敢做的这么彻底的。

嗯,当然,他们是不敢还是不愿,那就不知道了。

赵顼心里也看得清楚,以前的那些所谓君子忠臣,一个个都是以士大夫自居,天天揪着皇帝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

比如说自己那个便宜皇爷仁宗,驾崩后被文官们捧为所谓‘仁宗’。

呵呵,所谓仁,不过是因为对文官的妥协,得了他们的欢心,才得了一个仁宗谥号罢了。

他们天天盯着皇帝,建造宫殿不行、选秀不行、玩乐不行、兴兵不行……而他们自己却住豪宅、锦衣玉食、风雪月,更是一个个经商贪污,官官相护,无所不为!

呵呵,别看他们现在新旧两党、新党内部亦是分化,但若是这个皇帝但凡有一些稍微出格的想法,他们便要集中力量反抗自己了。

总而言之,如同苏允这般敢于对文官队伍公正执法的官员,却真是不多,或者说是罕见。

赵顼看着苏允,那真是越看越喜欢。

有能力、敢作敢为、对朝廷忠心耿耿……这样的年轻人,真是不多见了。

“居正,最近在南衙怎么样了?”

这句话乃是一个打开话题的通常问法,属于寒暄、关心、打开话匣子的通用问句。

苏允赶紧先感谢赵顼的关心,随后又认真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汇报给赵顼听。

“……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已经在南衙内部成功推广复式记账法。

现在南衙内部所有的账房记账,无一例外全用新账法,这种账法在预防贪腐上面有极大地优势,可以很大程度防止腐败。

不过,技术上的东西只能是防备部分,关键还是在人。

其实只要是上位的人以身作则,监督手下人,一般来说,贪腐的情况便可以改善,没有新账法一样是可以的。”

听到这里,赵顼感慨了一下,道:“是啊,关键还是在人,新账法再好,武器再精良,用的人不对,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随后苏允又说起整顿楼店务的事宜,将楼店务上下勾结,上下其手的情况详细跟赵顼说了个清楚。

赵顼听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听到楼店务的人将公屋私自出租、将租金占为己有,甚至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修缮,将修缮费用等等亦是占为己有等行为时候,更是忍不住冷哼连连。

“这些人死不足惜!”

待得苏允讲完之后,赵顼恨恨道。

苏允笑道:“臣已经将他们尽数送进去大理寺了,大理寺自然会秉公判决。

另外,臣还从他们手上将这些年贪墨的钱全都拿了回来,固定资产充入楼店务中出租,至于现金则是纳入南衙。

唉,现在南衙也难,臣接手南衙钱谷之后,每日都战战兢兢,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尤其是将大部分存款支付给治理惠民河后,更是如此。

好在这次整顿楼店务,让那些贪污者将之前贪下的钱吐出来部分,才算是暂时缓了一口气。”

赵顼感慨道:“难为你了……”

说了这话之后,赵顼顿了顿,很是自然地接入下一个话题,道:“……说到惠民河之事,最近的情况你也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苏允点点头道:“臣知道的,近些天南衙的胥吏衙役一个个都焦头烂额的,臣每天也是看得着听得见的。”赵顼点头道:“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苏允笑了笑,心道,我怎么看,当时是眼睁睁的看啊。

李清臣不把自己的劝告当一回事,你赵顼对我的上书不置一词,现在出了大问题,又来问我怎么看。

不过这种话在肚子里吐槽一下便是,真要说出来,那就真是不懂事了。

苏允神色诚恳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赵顼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道:“那这蔡村村民横行跋扈,先是强占河道,官府要清理,他们还闹事,现在甚至还将运河给封锁了,这难道不是取死之道么?”

苏允点点头道:“官家自然可以发大军……哦,无须大军,只需五百全副武装的禁军,便可以将蔡村尽数屠戮。

可是这样,必然不是官家您愿意看到的事情,否则您今日也不会寻臣过来。”

苏允笑了笑,道:“其实这些事情在臣看来,都是小事一桩而已。”

赵顼一愣,道:“小事?”

苏允点点头道:“民众看着是蛮横的,但实际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蔡村的村民为什么要占据河道,甚至不惜与南衙作对,难道他们当真是那么蛮横不讲理?

臣认为不是这样的,仓廪足而知礼节,他们但凡有别的路可以走,他们不会选择将脑袋系在腰间,跟朝廷作对的。”

赵顼点点头道:“这是你的矛盾分析法是吧,你认为当下的症结是因为蔡村以及沿河两岸百姓过于穷困的缘故?”

苏允点点头。

赵顼皱起了眉头道:“也就是说,此次就算是强行压下此事,也无法避免以后还会有人强占河道?”

苏允点头道:“只要他们还是活不太下去,他们便一定会跟朝廷争抢河道。”

赵顼摇头道:“这样的话,可不好解决啊,国朝以来,哪代官家不是希望百姓富裕的,可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

朕也想让所有的百姓都富裕起来,民富国强,但太难,太难了。”

对于赵顼的感慨,苏允不予置评。

赵顼也没有让苏允回答的意思,只是自己感慨了一下,随后问苏允道:“蔡村村民围堵运河一事,李卿跟朕提议,说是带领禁军,将围堵的人给杀了,算是杀人立威,以免以后还有人效仿蔡村行事,你觉得如何?”

苏允骇然抬头看向赵顼。

看到苏允的神情,赵顼赶紧道:“朕还没有答应他,朕想先问问你的意见。”

苏允叹息道:“蔡村围堵河道的村民至少都有千余人,李知府是想要将他们全都给杀了么?”

赵顼道:“围堵运河,阻碍粮食进京,这是天大的事情,蔡村村民胆子太大了。

其实按理来说,这已经是近乎叛乱了,按照律法来说,当真将他们给屠了,也是合情合理的。”

苏允点点头道:“官家既然今日召臣来问此事,想来并不想当真这般行事?”

赵顼点头道:“朕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但凡有可能,朕不会这般行事,但若是无奈之时,为了保证汴京的粮食安全,朕也不得不如此了。”

苏允沉吟了一下,道:“千余青壮,身后便是千余户的衣食所系,几千人口指望着他们,他们若死,大宋便要多数千孤儿寡母。

臣着实见不得这种人间惨事,若是官家信得过臣,便将此事交予臣来解决吧。”

赵顼闻言喜道:“居正,你有办法?”

苏允点点头道:“具体的还没有,但症结既然已经知道,那么解决起来想来亦是不难矣。

蔡村村民之所以如此着紧,是因为他们着实穷困,许多人靠着这些鱼池、藕塘过日子。

所以,只要给他们找到新的活路,我想,他们是不会当真跟朝廷以死相搏的。”

赵顼提醒道:“你这算是放开了一道口子,你今日对蔡村村民网开一面,那么其他河段的百姓呢,他们有样学样给你来这么一趟呢,你能照顾一个蔡村,难道还能够照顾沿岸数十万民众?”

苏允笑道:“臣来想想办法。”

赵顼摇摇头道:“算了,不能将所有担子都加你身上,你只需解决蔡村村民的事情便是,哦,是了,你可以将他们安排进南衙的仓场库务之中。

至于其他沿岸百姓,此次朕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但以后会派人巡查河道,将苗头直接给掐掉,大约不至于再有这等事情发生。”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