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章情到初开的歪理邪说!(今天9k余哈)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姐姐!姐姐!大事不好啦~”

元宝儿的声音透过门户钻了进来,张清荷翻了翻白眼,翻了个身,用被子盖住自己的脑袋。

然而被子被暴力掀开,冰冷的空气灌入进来,张清荷恼道:“元宝儿!你要死啊!大早上的扰人清梦的!”

元宝儿急得跳脚,道:“你还睡,你还睡!苏郎都要让人给抢走啦!”

张清荷气道:“苏允跟我又有什么干系,他爱娶谁,谁又抢走了他,跟我何干!”

元宝儿一脸的恨铁不成钢道:“怎么就没有关系!你可是他的妾侍啊,你放弃了所有,就为了他,怎么就没有干系了!”

张清荷奇异道:“咱们是借他的名义逃脱九江楼的啊,怎么就为了他了?”

元宝儿哼了一声道:“那你总得嫁人吧,现在的你,若是嫁人的话,一般人能看上吗?”

张清荷呵呵一笑道:“干嘛要一定要嫁人,咱们两人一起过一辈子不好么?”

元宝儿翻了一下白眼,道:“你尝过男人的味道,我可没有,我还是要男人的,到时候我嫁了人,你一个人怎么办,你跟我说说,你怎么办!”

张清荷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道:“你一个小姑娘,真是不知羞,天天男人男人的,你知道男人是什么味道么?”

元宝儿叹了一口气道:“就是不知道,所以才要嫁人啊,而且,咱们身为女子,不嫁人又如何在这世上活下去。

咱们一路来汴京,千辛万苦的,好几次都有人心生歹意。

到了这汴京城,先不说周围群狼窥视,就是咱们那边存款,又能支撑多久。

好嘛,十年八年的倒是没有问题,可咱们也都十几二十岁的,要活到死的那一天,至少也要五十年时间!

快活个八九年,然后剩下的四十年怎么活?”

张清荷顿时惊诧看着元宝儿,原来这个看着没心没肺的小姑娘,心里竟是藏着好些个事情呢。

张清荷倒是有些感动起来,元宝儿近些时间总是关注苏允之事,还天天鼓捣她去找苏允,原来原因在这里呢。

元宝儿是怕她自己以后嫁了人,自己却是无依无靠的,后半辈子孤苦无依啊。

张清荷摸了摸元宝儿的小脑袋道:“你别操心那么多了,等你出嫁了,姐姐会给你攒好多好多的嫁妆,至于姐姐,暂时没有想那么多。”

元宝儿皱起了鼻子道:“姐姐看不上苏允么?”

张清荷笑道:“你这话说反了,应该是苏公子瞧不上姐姐才是!

姐姐是什么呀,不过就从良女,苏公子那是什么呀,那是谪仙落凡尘,非宰相女、皇家女不能配。

就算是纳妾,那都得是清白人家的女儿,哪里轮得到咱们?

元宝儿,这就是咱们的命,在青楼里再风光,也只是个妓女罢了。”

元宝儿闻言顿时沉默了起来,一会儿之后才道:“姐姐,我不信命!”

张清荷不想谈论这个问题,赶紧转移话题,笑道:“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元宝儿眼神顿时一亮,道:“姐姐,柳香兰来汴京了,而且还是樊楼的花魁!”

张清荷闻言眼神一亮,喜道:“香兰妹子来汴京了?”

她与柳香兰关系颇好,听到故人的消息,心里颇为高兴。

元宝儿点头道:“对,不仅如此,她还想着跟你抢苏允呢!”

张清荷无奈一笑,道:“苏公子又不是我的,有什么抢不抢的。”

元宝儿气道:“她明知道姐姐你是因为苏允而舍弃一切离开九江楼,但她却还对苏公子有想法,这不是跟你抢是什么!”

张清荷摇头道:“可是我又没有跟苏公子在一起啊。”

元宝儿哼了一声道:“那她是不是知道你为了苏公子而舍弃一切,她又知不知道你不是苏公子的妾侍?”

张清荷顿时沉默了起来。

按理来说,自己舍弃一切投奔一个男人,只是为了一个侍妾的身份,大多数男人无论是为了她的姿色也好,又或是为了一个面子也罢,基本上都不会拒绝她的。

毕竟一个绝色花魁,为了你舍弃一切,就为了跟你在一起,还不要求你给个正妻的身份,只想陪着你,如同妾侍一般,换了哪个男人能拒绝?

所以,按照常理来说,现在的自己在鄂州人眼里,肯定已经是苏允的妾侍了。

张清荷道:“你怎么说香兰妹子要跟我抢苏公子,这是怎么回事?”

元宝儿冷哼了一声道:“我听李大婶说,樊楼花魁柳香兰,与苏允公开求爱,柳香兰已经是身怀六甲,现在人家苏允的叔父不肯让人进门呢。

姐姐,你说,柳香兰又不知道你不是苏允的妾侍,那她这样子难道不是跟你抢男人么?”

张清荷心下是有些不舒服,但还是道:“或许苏公子跟香兰妹子说过我并没有跟随苏公子呢。”

元宝儿又哼了一声道:“那苏允就是个负心人,他明知道姐姐是为了她舍弃一切,不来跟姐姐你好,却去跟柳香兰纠缠在一起,实在是可恨!”

张清荷失笑道:“越说越没谱了,明明是我以苏公子的名义脱离九江楼,哪里是苏公子负我,分明是我们负他才是。”

元宝儿不忿道:“那也不行,他怎么知道姐姐是不是矜持,是不是因为他来了汴京,他怎么能够无动于衷?

而且,姐姐接连帮了他两次,一次是在大相国寺,一次是那些人造谣。

上一次没有表示也就罢了,毕竟他不知道我们住在哪里,但这一次明明已经告诉他地址了,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来,你说,他是不是负心人!”

元宝儿明显是有些胡搅蛮缠了,张清荷有些头疼,连连摆手道:“好了好了,以后不要再说苏公子的事情了,我跟苏公子,当真没有别的关系,你就别瞎操心了。”

元宝儿急道:“那怎么行,姐姐你这般优秀,别的男人你怎么看得上,那你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啊!”

张清荷有些诧异地看了一下元宝儿,心生疑窦,道:“宝儿,你老是跟我提苏允,你……是不是,喜欢他?”

元宝儿张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看着张清荷,道:“我一心为你着想,你却这般怀疑我?我……我不理你了!”

说着元宝儿一跺脚跑了。

张清荷一脸狐疑看着元宝儿。

这是,情窦初开了?

元宝儿只是跑开了一会,一会之后又跑回来问道:“姐姐,咱们要去找柳香兰么?”

张清荷想了想,摇摇头道:“咱们已经是从良了,自离开九江楼之后,便再与青楼无关,怎么还能去樊楼那等风尘之地,不合适。

宝儿,你以后也切记不要跟人说起青楼等事情,否则一旦传出去,咱们的平静日子就到头了。

那些街头泼皮无赖,对良家女子还有些忌惮,但若是知道咱们从青楼出来,咱们便永无宁日矣。”

元宝儿点点头不说话了,不知道在想什么。

张清荷也不理元宝儿了,知道这丫头疯疯癫癫的,一时一个想法。

不过今日元宝儿倒是提醒了她,她却是不能再这般摆烂下去了,再这般坐吃山空下去,到时候可能当真要流落街头的。

得想办法做点谋生的生意之类的,不过这个得好好想想。

她前二十年所有的技能都是什么琴棋书画唱曲之类,尽皆是花魁的本事,脱离了青楼那个环境,这些技能却是有些鸡肋了。

当然,她若是愿意去青楼教坊之类当个教娘之类的,自然是绰绰有余,有大把的酒楼青楼出高价来请她。

但好不容易从九江楼出来,她又如何肯再进青楼,即便是当教娘也是如此。

……

太学。

上舍的某一斋。

堂上教授正讲礼记。

教授名吕大临,出身蓝田吕氏,他有个很是出名的哥哥,叫吕大防,而他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也不小,名列“程门四先生”之一。

吕大临和他的三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均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皆登及第。

唯独吕大临气质刚强,尊张载教诲,“不留连科举”,更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

当时,关中地区涌现出以张载为首的博学鸿儒,被后人公认为“关学派”。

吕氏兄弟也被公认为关学大家。

吕大临与他俩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钧投入张载门下求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的精研与实践。

所以,为了宣扬张载的关学,吕大临受了朝廷的太学博士,专门讲三礼。

这会儿吕大临在台上讲,太学生们在下面听,一个个神情恭谨。

吕大临气质刚强,上课时候对纪律要求亦高,因此学生大多不敢多言语。

到了将将下课时候,吕大临放下书,脸上有了些许笑容,道:“春闱将至,咱们斋的学生大多都是要参考的。

这段时间本经不是礼记的,可以先放下,想听我的课的,以后随时可来。”

此时有个太学生站了起来,与吕大临拱手道:“先生,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

吕大临看了一下,却是名为邵伯温的学生,其父乃是理学大家邵雍,他自己亦是好学之人,平日里吕大临对他印象是颇好的。

吕大临笑道:“子文啊,什么问题,你说吧。”

邵伯温道:“先生知道最近有一些惊世骇俗之说在文人乃至于市井之间流传么?”

吕大临哦了一声,道:“倒是未曾,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说?你且说来听听。”

他注意到其余学生一个个脸上有了踊跃之意,心下顿时知道,想来这什么言论大约也是比较惊人,不然不可能这么多学生关注着。

邵伯温道:“这些言论多是以章句出现,并不前后贯通,据说是那《孟子集注》的作者苏允修《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只言片语,因为过于惊人,被人传了出来。

比如说什么【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

又有什么【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甚至还说出什么【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等狂妄自大的言语!

这些言语不知道先生您怎么看?”

吕大临听了前面几句,眉头早就已经皱起,他先后从学于关学的张载,后又师从洛学程颐,身兼理学两大派,对这般很不【唯物】的说法相当反感。

而且在听到后面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两句的时候,更是断然喝道:“这是什么歪理邪说!这哪里是儒家之说,莫不是从佛学那边听得只言片语,便想要来祸乱儒家?”

见到吕大临这般激动,太学生一个个露出兴奋之色。

他们这些上舍的太学生,经义水平不低,自然看得出来这些言论与理学相悖,早就想要看理学一派的儒者如何驳斥这些学说。

但二程不在汴京,邵伯温的父亲邵雍又在熙宁十年逝世了,如今汴京城里比较权威,而且他们接触得到的,就是吕大临了。

现在看到吕大临直接将其驳斥为歪理邪说,这可就有意思了。

那苏允已有一本《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子抬进文庙,将《孟子》一书拔擢入经部,俨然跻身当世经义大家的行列。

这会儿又被官家宣去了崇文院著述,据说那《四书章句集注》一旦成书,将会改变以五经为尊的局面,四书将与五经并列……这不是瞎扯淡么!

而这些时间流传出来的这些言语,又是狂妄,又是骇人听闻,关键是,许多涉世未深的读书人,竟是有为其着迷之意。

甚至市井百姓也有口必称什么【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种令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听了觉得很是不爽的言语。

现在,好戏来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