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七章 臣要杀人立威!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宋朝漕运分四路向京都汴京集运。

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

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

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

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上述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来自以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最为重要。

但蔡河不仅输送陈、颍、许、蔡、光、寿等州所提供的粮食,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

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水可与邓州、襄阳府等地相通,是仅次于汴河的另一条南北水运要道。

所以可以想象,这条河究竟有多么重要。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雨季之前,各大运输船队正要在雨季之前赶紧将粮食送进汴京,否则雨季的时候,河水暴涨,到时候恐怕有危险。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惠民河却是直接被封锁了。

好家伙,汴京的大动脉直接堵塞。

之前千人群殴,在汴京君臣看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封锁运河一事,立即变成了大事件。

粮食乃是民生之根本,若是粮食在雨季之前进不了汴京,那到时候可是要出大事的。

一时间,朝廷侧目,连赵顼都忍不住寻李清臣询问此事。

李清臣信誓旦旦道:“陛下请放心,给臣几日时间,再给臣几百禁军,臣定让惠民河重新恢复包孝肃刚治理时候的状况。

本来以惠民河的状况,就算是蔡村的人不封锁,这船要通过也颇为艰难,等臣将河道疏通之后,粮船只需要一两日,便可以尽数进入城!”

赵顼脸色不是很好看,闻言还是点点头道:“李卿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李清臣闻言顿时杀气腾腾道:“这蔡村人全是刁民,先是强占河道谋私利,堵塞了河道,令得汴京城数次被淹。

臣来清理,他们竟然还负隅反抗,不仅打死打伤民夫多人不说,竟然还敢纠结暴民对抗朝廷,甚至连封锁粮道这种事情都敢做!

陛下,臣打算,势必得杀人立威了,谁敢在河道上封锁,就该将其斩杀,以震慑两岸民众,否则以后谁都敢来要挟朝廷,此风决不可长!”

赵顼闻言有些头疼,这可不是偏远州县,蔡村就在惠民河畔,说是与天子比邻而居都不为过。

天子脚下,若是发生这种屠戮百姓的事情,这消息传出去,肯定是天下皆惊。

自己虽然不奢望成为仁宗那样以仁义著称的君王,但也不想被认为是个暴虐的君主。

而且,赵顼的妃嫔们近些年来虽然不少生孩子,但夭折居多,有时候赵顼也忍不住想到,是不是因为新法害民,因此老天在惩罚自己。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赵顼内心深处更是不想对百姓大开杀戒,即便这些百姓有些蛮横不讲理。

赵顼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倦道:“李卿,你待朕先想想,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日两日,朕明日或者后日再答复你。”

李清臣知道赵顼有所顾忌,也没有多劝,反正明日后日便见分晓了。

哼,这些刁民,待老夫得了官家允许,看老夫怎么整治你们!

李清臣走后,赵顼晃了晃脑袋,近来精力是越来越不济了。

想及城外复杂的景象,又想及与西夏的战争,赵顼只觉得很是憋闷。

去年,也就是元丰四年,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导致国内政乱。

赵顼为了此战从熙宁年开始,已经准备了将近十几年时间,正逢西夏内部有乱,因此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

赵顼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

五路大军,声势浩荡,举国上下皆满怀期待。

不仅如此,赵顼还让出不少利益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五路大军伐夏,起初势如破竹,通过一系列间接攻城战略的运用,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

但很快就因为军粮供应不继,又逢大雪,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以上。

泾原路刘昌祚部作战勇猛,乘胜直抵灵州城下,但高遵裕缺乏对战局的整体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

而西夏军放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

无奈之下,赵顼只能下令班师。

此战宋军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但这对于赵顼来说,这就是一场大败仗!

他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用尽心血,顶着无数人的反对进行变法,便是为了收回西夏,再北望大辽,但这些年的努力,竟是遭到这样的一个结局,这让他如何不沮丧。

这也是去年他大病一场的缘故。

今年开始,他又开始在永乐川建永乐城,准备以永乐城为跳板,直接攻击西夏首都兴庆府,但永乐城的建造所有的阻碍亦是很多,这让他颇伤脑筋。

现在连汴京城都出现这种百姓封锁运河的破事,让本就心里憔悴的他,更是觉得十分疲倦起来。

孙思恭将李清臣送出去,回来看到赵顼在揉太阳穴,便知道此事让官家颇为头疼。

孙思恭想了想道:“官家,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赵顼斜睨了孙思恭一眼,道:“咋啦,还得朕求着你说?”

孙思恭赶紧道:“那可不敢,就是怕官家不耐烦听而已,老奴想说的是,若是官家觉得此事不好处理,为什么不问一问苏大家呢,苏大家对此事早有不同的看法。”

赵顼闻言皱眉道:“若是一开始用他的法子,自然不至于演变成今日之局面,可局面已经糜烂至此,他又有什么办法?”

孙思恭笑道:“反正事已至此,在用雷霆手段之前,问上一嘴又何妨?”

赵顼想了想,道:“行,召他来吧,也有些时日没有见他了,是了,他最近在干什么?”

孙思恭赶紧道:“近来他在南衙搞新法。”

赵顼闻言顿时感兴趣起来,道:“南衙能搞什么新法?”

孙思恭笑道:“苏大家将南衙所有涉及物品采购的权力尽收于仓曹之中,且在通判厅设立了一个什么降本增效小组,专门负责此事,此小组还有审查各厅账本之职责。”

赵顼闻言兴趣顿时消减,道:“这算什么新法,仓曹原本就该是如此,通判厅亦是有审核账本之权责,无须再搞什么降本增效小组。

虽说算是对南衙贪腐有所遏制,但当真算不是新鲜玩意。”

孙思恭笑道:“就是老奴说话夸大了些,不过,官家一定猜不着他又干了啥大事。”

赵顼嗯了一声。

苏思恭道:“这降本增效小组完成了南衙内部权责的纠正后,随后去整顿店楼务,店楼务从上到下,无一幸免,全都被送进大理寺了。”

赵顼眉头一皱道:“又是因为贪墨?”

孙思恭点点头,神色有些凝重,道:“店楼务有公屋两万多套,每年可收租金高达三十万贯左右,但之前每年店楼务只有有一万余贯盈余上缴给南衙。”

赵顼点点头道:“朕知道,不是说因为朝廷给补贴的缘故么?”

孙思恭苦笑道:“补贴可不是直接少掉这部分的租金,而是由三司直接给付店楼务的,而且,这部分也每年也不过几万贯而已。

经过这降本增效小组的整顿之后,现在这店楼务的账也算是清晰了,除去各种吃成本后,根据估计,每年至少有十五万贯可以上缴给南衙。”

赵顼大吃了一惊,道:“竟是这么多?”

孙思恭点头道:“您不知道,南衙从主管店楼务的几个吏员那里查抄出来多少的财物。”

赵顼咬牙道:“说!”

孙思恭道:“高达三十万贯的现金,以及高达五十万贯的房产以及店铺等固定资产!”

“啪!”赵顼将案上的玉镇狠狠摔向地板,咬牙切齿道:“就几个胥吏,便可以贪墨下来这么多的钱货?

朕跟宫中母胎以及妃嫔时时节俭,每年也不过省下来几万贯而已,他们这些人,竟然贪墨了这么多?!”

孙思恭亦是也是无言。

赵顼咬牙切齿道:“告诉大理寺,该剐剐该杀杀,从严惩治!”

孙思恭赶紧点头道:“官家还有什么吩咐的么,没有的话老奴去请苏大家过来。”

赵顼摆摆手道:“去吧,有些事情,朕亲自问他便是。”

孙思恭如蒙大赦一般离开,如此暴怒的官家,就算他是身边人,也不敢多呆。

赵顼看着落荒而逃的孙思恭,脸色疲倦之色更是浓郁,口中低声道:“朕变法,你们说朕与民争利,可你们与民争利且贪墨的时候,可没有想过这话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