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章 和议初成!(4k)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随后两天,李秉临与章楶继续谈判,不过他虽然在谈判,但却是在关注城中的动静,发现延州城的动作颇大,不仅在收拢大量的粮草,还在招募大量的士兵等等。

李秉临越看越是心惊:宋朝要再次打仗了!

李秉临第三天与章楶谈判的时候,坚决要见苏允。

章楶推脱了几次,但见李秉临极为坚定,便问道:“李大使,你为何这么坚持要见苏经略呢,某也是一路总管,总不至于连跟你和谈的资格都没有吧?”

李秉临摇头道:“某的这些话,必须与苏经略言说。”

章楶无奈,只好暂时结束和谈,到了下午,苏允终于现身了,看起来有些疲态。

苏允笑道:“李大使,你要与某说什么?”

李秉临赶紧道:“苏经略,我们西夏愿意和谈,而且愿意以相对合理的方式和谈!”

苏允看了一下章楶,章楶道:“我们还没有谈到具体的条件。”

苏允脸色有些不耐,道:“那就谈嘛,都还没有谈好,叫我过来做甚,我忙着呢。”

说着起身便要离开,李秉临赶紧道:“苏经略!请留步!”

苏允转头看向李秉临,道:“李大使,你有什么跟章总管说就是了,章总管是可以代表朝廷的意见的……”

“苏经略!”李秉临赶紧道,“咱们两国和谈,便以之前的庆历和议为准,一字也不变更就是了,无论是岁币、领地,你们都不必再行增加。

至于士兵俘虏,咱们可以进行交换,我们可以跟你们一换一。

不过,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有的,榷场必须得开,这是我们唯一的要求。”

苏允听完以后,哦了一声,道:“就这些?”

李秉临眼睛一眯,道:“苏经略,您还不满意?”

苏允嗤笑了一声,道:“我们这次打下来的地盘,怎么说?”

李秉临赶紧道:“您是说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以北区域么?”

苏允点点头。

李秉临咬咬牙道:“可以给你们,但这些地方你们不许再建堡垒。”

苏允呵呵一笑道:“那就请章总管与李大使好好谈,将细节之类的给落实下来,不着急,慢慢谈。”

李秉临眉头一挑,慢慢谈?

李秉临赶紧起身道:“苏经略,既然大方略已经定了下来,那这些时间便不可以再兴兵,否则我提出来的条件便不再作数!”

苏允摇摇头道:“该谈谈,该打打,不相干的。”

李秉临大声道:“苏经略,你是要取银州是不是?”

苏允闻言有些惊讶看向章楶,章楶赶紧道:“某从没有提起这个事情。”

李秉临却道:“无须别人告知,你们宋人已经打下了啰兀城,银州城便是西夏最前线的城池了,你们最近紧锣密鼓准备继续打仗,除了银州城没有别的了。

不过,我劝你们还是不要想多了,银州城你们肯定是打不下的,我大夏的精兵已经抵达银州城,而且我还派人回去示警了,你们想要再打,肯定是不行的。”

李秉临一边说一边看着苏允的脸色,见其微微皱眉不说话,便知道对方的心思已经全被自己给拿捏了,顿时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呵呵,你打仗厉害又如何,也不过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人,玩心眼这一块,你还得练!

只听得苏允哼了一声道:“你们还打得动么,三场大仗打下来,你们西夏早就已经疲敝。

不说别的,就说一个从国内运送粮草过来银州,就够你们喝一壶了,而且你们的兵源消耗得也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你们连基本的防守都做不到了。

呵呵,你们以为辽国便能够护得住你们,你们一旦衰弱,恐怕他们才是最为觊觎你们的。”

李秉临呵呵一笑道:“若是到了那个时候,那我们也不可能便宜了你们,我们干脆奉辽国为正朔,向辽国称臣,我想辽国一定会很开心,毕竟辽国也自认是中原正统,你能够承受得起朝廷内部的苛责么?”

苏允顿时色变。

李秉临心中更加得意,庆历和议中,宋朝为了保住中原正统的身份,不惜答应大夏提出的岁币要求,可见宋廷君臣对此都极为重视!

那赵宋官家或许会赞赏这苏允打了胜仗,但若是因为打了个胜仗,便失了正朔的身份,反而是一个战略上的大失误!

到时候就算是赵宋官家不会责怪苏允,那其朝廷诸公也定然饶不了这苏允。

李秉临乃是个中国通,他在汴京呆了些时日,对宋朝内部的派系也算是了解不少,知道苏允那一系可不是一支独大,当朝的首相王珪以及张璪参政等的势力亦是不少,一旦苏允这边露出破绽,那边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所以,这就是苏允的死穴!

苏允色变后又是勃然大怒,转身扔下一句话:“那你们西夏等着灭国吧!”

李秉临先是一惊,但随后却是反应了过来:他已经拿捏住了这苏允的死穴了!

果然,苏允气冲冲而去,那章楶也跟着离去,李秉临却没离开,而是悠哉悠哉的饮茶,不久之后,那章楶便又回来了。

这会儿的李秉临反而是安定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该着急的是苏允那边了。

果然,章楶谈话的时候比之前要温和了不少,愿意开始谈具体的条款了,不过李秉临有心谈岁币的问题,章楶却是有些恼怒,虽然没有转身就走,但却怒叱李秉临。

李秉临也没有敢过分,对岁币的要求便不再提,他吸取了与章惇和谈的经验,对这来之不易的谈和机会十分珍惜,不敢过分刺激苏允,只是稍微拉扯,便顺势答应了下来。

最终落实到纸上的条件是:

1.西夏依然奉宋朝为正朔,不起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2.废除宋朝之前赐予西夏的岁币;

3.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贸易;

4.宋夏双方进行俘虏的交换,士兵换士兵是一比一,士兵换民众则是一比四,至于将领则是另外洽谈;

5.至于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以北区域的归属,则是暂时搁置争议(这个李秉临不敢落实到纸上,若是落实下来,恐怕回了国内不好交代)。

其余还有一些不甚重要的细则几十条,那些李秉临顺势答应了下来。

如此这般,一份和谈的初稿便这般定了下来,双方各持一份,然后李秉临便带着初稿归夏,这些是需要朝廷内部看过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用印的,不是李秉临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

宋朝这边亦是如此,一样是需要送回朝廷进行讨论,通过之后才会用印的。李秉临兴冲冲回西夏去了,那耶律子明也随后启程回辽国。

至于是怎么回的,自然是骑马回,李秉临又从榷场买了两千匹马,这次光明正大,苏允毕竟还是不好下手。

然而等他们走后,苏允与章楶等人欢聚一堂。

这个和谈结果算是大获全胜了。

抢回来的土地虽然没有归入版图,但西夏已经实际上承认了这些土地归宋朝所有。

而纳了数十年的岁币,也被苏允给取消了。

关键是依然还保存着宋朝正朔的身份,这个看似不重要,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宋朝得国不正,因此对这些东西极为重视,这不仅仅是颜面上的问题,还是实际利益的问题。

辽国占据了北方,也常常以华夏正朔自居,这也不是他们爱往脸上贴金,亦是大义的归属。

有了正朔的身份,天下人便会承认,若没有这个身份,那便是贼,对方讨伐你也有正当的名义。

名正则言顺,这从来不光是面子的问题。

章楶满是欣赏看着苏允。

章楶最近才来的鄜延路,之前他在京西转运判官,前些时日接到任命,这才匆匆赶过来这边就任。

章楶其实与苏允并不熟悉,他虽然听说过苏允一些消息,但毕竟是在各地为官,能够听到一些零星的消息,但却是难知全貌。

这一次过来之前,知道是要在苏允手下为官,便寻人问询了一番,这才惊愕发现,自己这位侄女婿,那真是一个罕见的奇才!

一个十几岁的经义大家,十几岁的三元及第,这一次算是初出茅庐,便立下了这等大功,而且朝廷的钦差已经来了,苏允已经升为正议大夫、翰林学士!

这些都让章楶叹为观止。

而更让他惊奇的是,他这些时日去看苏允练兵,苏允练兵的方式亦是令他十分吃惊。

他敏锐的意识到,假以时日,这八千静塞军,将会成为大宋最为精锐的骑兵军队,甚至会超越西夏铁鹞子、辽国铁林军成为天下第一的骑兵部队!

在章楶端详苏允的时候,苏允亦是对这位岳丈堂兄颇感兴趣。

他是着实没有想到,章楶竟会到他手下任职,就是不知道这个安排是章惇所做还是赵顼所做。

若是章惇所做的安排那也就罢了,但若是官家所做安排,那可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现在这鄜延路由自己主管,鄜延路兵马钤辖折可适是自己推荐的,现在鄜延路总管还是自己岳丈的堂兄,那基本上意味着这鄜延路就是自己的一言堂了。

嗯,章惇应该做不了这个决定,这应该是赵顼安排的。

章惇若是敢这般做,肯定要遭受弹劾的,但官家还是不一样。

苏允倒是品鉴出来赵顼这一次的决心极大,这是要彻底放开自己的手脚,让自己大干一场了。

这自然是个极好的消息。

官家这次是给自己送来了一个极好的帮手!

而且,章楶不仅天然跟自己亲近,关键是,此人能力亦是极强!

与自己相比,章楶算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了。

虽说生于官宦世家,但前半生并不顺利。

他的祖父章频,任侍御史时,触犯章献太后刘娥,而被黜官。

仁宗亲政后,想要重新起用章频,但他已经去世。

他的叔父章得象,宋仁宗时,成为宰相,章楶最初便是得到章得象的官荫被授为将作监主簿的,之后被调为孟州司户参军。

不过章楶不甘心这个出身,于是决定进京考试,却在进京考试路上听说父亲章访入狱,正在河北魏县对质,于是放弃考试,赶赴魏县辩冤。

如此兜兜转转,等到治平二年的时候才进士及第,得了一个好出身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三十九岁了。

哦,是了,这章楶有章家的好基因,他虽然不是状元,但在礼部试的时候,也是得了第一省元的。

进士及第后,他授知陈留县,历任提举陕西常平、京东转运判官、提点荆湖北路刑狱、成都府路转运副使作转运使。

然而真正让他名留青史的是他镇守西北的经历。

元祐六年,章楶以直龙图阁直学士、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时年已经六十五岁。

从这时候开始,章楶先后打了两次战役,而这两次战役,乃是北宋一朝对西夏最大的胜利,第一次叫洪德城战役,第二次叫平夏城战役!

章楶在泾原为帅四年,共创设一州、九城,举荐、拔擢人才,不问出身,麾下培养、任用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等将领。

《宋史》称“自平夏之败,夏不复能军”,不久后,哲宗亦停战休兵。

章楶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边功,号称“为西方最”。

有章楶来给自己当副手,哪里还愁事情不能成?

两人有些惺惺相惜之意。

在场的还有甄时选、折可适、祁克勇、王舜臣等人,众人谈起和议之事,也尽皆是开怀大笑。

不过,在场人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李秉临主动提出来这个条件来?

之前甄时选从京中过来,将谈和的详细细节都与众人给说了,那李秉临在汴京的时候仗着有辽国撑腰,那可是嚣张得很。

怎么到了这边却是乖巧如同鹌鹑一般?

问题是甄时选问的,但众人都尽皆看向苏允。

苏允有意看一下章楶的才能,便看向章楶,笑道:“章总管,你也算是来了段时间了,我的所有操作,你应该也都看到了的,可看出来点什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