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宋的冠军侯!(3.2k)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经过这番封赏之后,苏允现在的官是正五品朝奉大夫,职是集贤院直学士,差遣是鄜延路经略使、起居舍人以及国子监监丞,哦,还被御赐三品官服,也就是紫色官服。

赵顼对自己的这番操作还算是很满意的,这是既封赏了苏允,苏允又不会在年纪轻轻的便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对苏允也好,对朝廷也好,都是一件大好事啊!

赵顼的心情这会儿是真的好,憋屈了将近两个月,终于是出了一口恶气了。

跟之前零敲碎打不同,这一次苏允可真是干了件大事,一下子踏平一个六千人的大营,斩首千余,落水千余,直接间接的让西夏损失两三千的士卒,说实话,这个功劳是真的大!

赵顼又开始看起了三国演义。

不是他闲着没事干,而是他发现,苏允在与党项人交手之中,所用的计谋,简直就跟里面所写一般神奇。

比如说斩杀野辞氏三百骑兵时候,苏允用一招引蛇出洞,又诱其兵分三路,然后各个击破,这等计谋的运用,简直是奇妙无比。

又有八百骑踏破费听晟大营,趁着费听晟部锅灶半埋,营寨未立之际,十数里奔袭而至,杀了敌人一个始料不及。

苏允用兵之精妙,用兵之大胆,竟有霍去病、李靖等人的风范!

这般一来,三国演义的含金量又开始上升了。

一开始赵顼也是看得出来三国演义的含金量的,也是研究了再研究,甚至将其列为资善堂(皇家学校)必读读物,但心里未必没有疑虑。

毕竟三国演义上面所写的战役,有些看着实在是太玄乎了,真实打战的时候,哪有什么都能够依你的谋略来的。

但苏允这两仗,却似乎在告诉所有人,三国演义上的打法,也未必就不可能哦。

实际上不仅仅是赵顼在研究,民间也再次掀起三国热。

当然啦,三国演义一直都挺热的,不过之前大家讨论的重点不在战役之上,之前大家认为的三国演义写得很精彩没有错,但不过是家言,所谓战役也不过是读书人的纸上谈兵罢了。

但最近苏允连战连捷的消息渐渐流传进民间之后,大家跟赵顼一样,都发现,嘿,这小子还真是有真东西的啊。

于是便再回头去研究三国演义里的种种战役,这一研究,发现还真是有东西。

苏允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还真是没有敷衍,对于每一个战役,都是当成自己熟悉战争的演习来写的,因此他研究过各种著名的战役,将这些战役套了进去。

而他原本也在读兵书,研究也是颇为深入的,因此之中的各种兵力调动、粮草输送、斥候分配、侦查信息、决策流程等等,与现实之中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有识货的人研究完三国演义之后,才知道这玩意其实是可以当做一本兵书来学习的。

这些人是读书人。

而普通老百姓不懂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就是小苏经略相公很厉害,打仗很厉害,写的三国演义更是好看极了就好了。

一时间,有井水处,便有读三国演义之人。

而有讲书先生处,也必讲三国演义。

这一日,便在赵顼研究三国演义之时,孙思恭端了茶水进来,赵顼正好口渴,端起来就喝,然后顺势放下书,打算休息一下。

赵顼呵呵笑道:“最近居正有什么消息?”

赵顼的原意是问苏允在西北有什么新的消息,比如说回延州坐镇了没有啊之类的,但孙思恭不知道是回错了意,还是有意,低声道:“官家,最近倒是有一些关于苏大家的传言,您要听听么?”

赵顼哦了一声道:“但说无妨。”

孙思恭道:“最近冰井务那边探听到市井间在传言,说苏大家不过弱冠之年,便已经是五品大员,且执掌一路军政大权,已经是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了。

所以这一次大胜官家才只给了一个馆职以及御赐三品官服,已经是功高震主,被官家所顾忌的地步了。”

赵顼听得此言,竟是被气笑了,也觉得十分荒谬,道:“区区一个五品官,区区一路经略使,就算是年轻一些,又如何能够威胁到朝廷?

朕虽然不是秦皇汉武之类的英明神武君主,但也不是什么昏庸之君,如何会惧怕一个出色的年轻人,真是荒谬!”

孙思恭笑道:“这些也不过是流言罢了,若是官家不信,那自然是无碍的。”

赵顼哼了一声道:“这种流言朕自然是不在意,但有些人却是心怀叵测,好不容易能够出一个能打仗的年轻人,这些人就开始慌了?

呵呵,狄武襄被他们给毁了,难道他们又要将苏允给毁了?”

孙思恭听得这话,顿时有些讷讷不敢言。

赵顼忽然提起狄青的事情,这就让孙思恭不敢接话了,那可是涉及到文武之间的争斗,别说他一个内侍,就算是赵顼也不敢在外面多说。

孙思恭赶紧低声道:“官家,苏大家毕竟是文人。”赵顼哼了一声道:“武人他们容不下,文人他们也容不下,非得割地赔款,他们才算是心里痛快是么?”

孙思恭是彻底不敢说了。

赵顼瞟了孙思恭一眼道:“朕是后悔了,之前便该大大的封赏苏允,去他娘的年幼不该居高位!

霍去病封侯的时候是多少岁?十七岁!汉武帝能做的事情,朕便不敢做?

孙大伴,你瞧着便是,苏允接下来不立功也就罢了,若是立功,朕必不吝惜官位!”

外面有匆匆脚步声响起,孙思恭神色有些怪异,赶紧匆匆迎了出去。

片刻之后,孙思恭快步进来,赵顼看孙思恭脸色怪异,顿时心道:不能吧?

孙思恭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西北大捷!小苏经略相公八百骑破银州,杀敌万余!”

赵顼霍然起身,神色惊骇。

这个消息如同风暴一般席卷整个朝廷,随即席卷了整个汴京城,随后朝整个天下席卷而去!

定难五州之一的银州城,西夏对抗大宋的第一雄城,万万大宋人的梦魇银州城,让小苏经略相公以八百骑给破了?

而有资格得知苏允破城的一系列操作的人,在看完战报之后,一个个嘴巴都没有合上过。

破城这事情固然是稀罕,但令人震撼的是,苏允破城的方式方法,却是令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6=9+

嗯……八百骑伪装成党项人,然后混入城内,借着李秉骁讨要战利品的事情,与之争吵,借机屠之,然后煽动党项士兵哄抢李秉骁的宝库,发展成了一场叛乱。

到这里为止,事情倒不算是离奇,毕竟骗城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兵变也是常有,但接下来的操作,便实在是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了。

苏允竟然贼喊捉贼,直接弹压兵变起来了!

宋军去帮党项人平叛,你敢信?

但平叛却不是真平叛,而是为了让叛乱士兵产生不信任,这就导致之后过来安抚的左厢神勇军司的李谅祥死于非命,五千平叛士兵不得不与八千叛乱士兵殊死相搏,让苏允寻到了万军之中取其首级的机会!

此役之中,苏允四两拨千斤,让银州城守军伤亡惨重,连带着左厢神勇军司李谅祥带领的五千骑兵,也死伤大半。

根据宋朝探子事后统计,此役之中,银州刺史李秉骁旗下两千兵马死伤高达六七成,而在城内修整上万士兵,亦有七八成死伤,而左厢神勇军司李谅祥带领的五千骑兵,也死伤六七成,加起来有上万士兵死伤。

而城内百姓,更是死伤惨重。

而且,银州城内的粮秣、军械库等等,也被宋朝探子借机给烧毁了。

此役之后,银州城虽然没有被夺下,但短时间内已经是丧失了作为后方大本营的功能!

而死伤上万人,对于西夏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已经有些伤到了元气了。

西夏人本来就少,这死伤的都是青壮,上万人的死伤,对于西夏来说已经是有些伤筋动骨了。

这是真正的大捷!

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之中,倒不是没有取过类似的大捷,但若是要破城,非得数万大军围城,然后付出数千上万士兵的性命,才有可能破开一座城池。

而苏允只用八百骑兵便破了城,然后估计自身的损伤也不多。

这听起来像是什么,就像是在听汉唐时候的那些不世出的名将的经典战役故事啊!

难不成,我们大宋也有了一个不世出的名将?

李靖?

卫青?

嗯,还是霍去病比较相似。

霍去病打仗便是不尊古法,都是善于用骑兵,第一次便是以八百骑兵……咦?听起来很耳熟啊!

嗯,若是从战绩上来说,苏允同样是带领八百骑兵,但战绩可是比霍去病第一次带兵都不逊色了。

毕竟霍去病只是“斩捕首虏过当”,所谓“过当”,便是说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至于《汉书》引汉武帝言载为“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则是有待商榷。

而霍去病斩杀的敌人之中,有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

而苏允斩杀了西夏皇帝的兄弟李秉骁,斩杀其叔父李谅祥,其余佐将什么的不计其数了。

苏允接连立下大功,有人喜有人愁,有人则是恨得牙痒痒的,有人则是心生畏惧。

但无论是怎么想的,当下应该解决的事情是:该怎么封赏苏允!

赵顼尤其愁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6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