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92章 闪腰!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十七岁的国子监生-姚崇,不知道祖坟冒了什么青烟,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中书舍人。出自江南世家大族-吴兴姚氏的他不仅文笔具佳,更是勤习武艺,练得一手好剑。

“元之,汴州等地闹了蝗灾,一些人提出灭蝗,但也有很多人反对,你怎么看!”

姚崇以为蝗灾必须要灭,否则必为国家之祸患,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为祸,且反复繁殖,一旦事态扩大,河南河北家的官仓就是有再多的粮食,也不够人吃的。

《诗经》有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时,也曾闹过蝗灾,所以刘秀下诏: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

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自己的主人,只要朝廷下令,百姓势必会豁出命来保护自己的庄稼。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必灭尽。蝗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能灭绝,之所以叫苦连天,只是因为地方官没有尽力罢了!

“可有人上书说,杀虫太多,有伤天和,还拿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大祸的例子,来警醒朕!”

姚崇拱手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的官员造成的,那是不是该把受灾之地的地方官,全部下狱呢?”

“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做大事就要有横心,陛下行伍出身,百战余生而继承天下,难道在两军对垒之时,也会考虑天和的问题吗?”

李承乾笑了笑,对太子李象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再看看姚元之,眼界、胆量都是上乘,将来留给你做宰相,也是不错的!”

李象微微一笑,他知道父皇是什么意思,随即拱手表示,他这就去政务堂通知左仆射-马周,全国灭蝗,违令者军法从事!

为皇帝点了烟,姚崇恭声问道:“陛下的心中是早有定论吧!”

是的,这只是他对姚崇的一个考核!作为杀伐决断的帝王,李承乾当然不可能在这种事上踯躅,对他来说不管是人,还是蝗虫,只要是跟大唐作对的,都不该活着。统统杀掉就对了,就这么简单!

而姚崇不明白的是,陛下以区区数州的蝗灾为由,拒绝了封禅这样的盛事,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了!高祖谦让,不许封禅。太宗惮于劳费,亦不许封禅,那陛下为什么呢?姚崇非常清楚,绝不是因为那小小的蝗虫。

李承乾放下烟斗:“中书令-吏部尚书-赵国公-长孙冲,与朕从小一起长大!记得有一次,他跟朕一起被高祖责罚,隐太子的几个儿子就奚落我们!”

长孙冲也是被打急了,他便对这那几位王子吼道,狗尿苔坐了东宫也是狗尿苔,你们这些家伙,不过也是跟着沐猴而冠罢了,不足言!

也就因为这话,差点丢了小命!那几个家伙,竟然跑去隐太子面前告状。当时的两府之争闹的很厉害,摩擦是常事,先帝和文正公也是废了好大的气力,才摆平了这件事!

“朕觉得,长孙冲说的很有道理,德不配位就是最大的问题,高祖和先帝都没有封禅,难道就不皇帝了吗?”

“向天地报功?把天下治理好,处处山河锦绣,不必去扯这闲皮要好!”

李家的皇帝都是实用主义者,更在乎国家的现状!大唐立国至今,不过五十年,百姓没得李家多少好处,还是不要太过劳累他们了!

姚崇愣了一下:“就这么简单?”

李承乾笑了笑:“能有多复杂?天子也是人,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复杂!”

良由谋献之臣。不宏简易之政。台阁之吏。昧于经远之道。这是做臣工该守的规矩不假,但有些时候也没必要把事事都想的那么复杂。

就说大唐与波斯的战事,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国家都不小,都想把边境扩一扩,地盘大一点,仅此而已。

一些臣工劝他,三五座边城,千余里土地而已,而起还没有什么产出,犯不着大动干戈。

“朕二十一岁,便以监军的身份,率军西征,攻灭高昌了!在朕的眼中,首先会考虑的不是土地产出,而是作战是否有利。”

李承乾对土地是很执着的,大唐的土地一寸不得与人,所以他派苏定方、秦怀玉、程处默为率,与波斯人开战!

波斯帝国的人,应该感到幸运,吐蕃这个地方,还没有解决掉,否则他这个天子御驾亲征,一定好好修理一下他们,让他们知道知道,李承乾这个天可汗,也不是白叫的。

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县府一百二十七个,出了胡兵二十万。再加上安西、北庭、河西抽调的十五大军,足以在边境重创波斯军。

“陛下很喜欢打仗?”

“不,朕非常不喜欢,甚至可以说讨厌!”

李承乾亲自统兵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都是大战,大军碾过,寸草不留,无数人因此殒命!人的命只有一次,不是地上的草,明年还能长出来。

可为了大唐的百姓,为了大唐社稷,李承乾没有选择,从贞观中期至今,他下达的所有战争指令,都力求一劳永逸,这样才能保证不必再打二茬。

“朝上的那些腐儒,一直都不喜欢朕,他们觉得朕杀心太重了。要不是朕既嫡且长,他们是宁可在含元殿上吊,也是不会让朕成为储君的。”

“陛下真是说笑了,陛下是先帝禅位扶上帝位,他们这些人,怎么能乱了国家的承祚呢!”

话是这么说,但不代表没有这些腐儒能够甘心,就说这次的蝗灾吧,又是上书,又是跪请的,他们都觉得朕年纪大了,心恨不下来了。

“所以,陛下才故意表现出犹豫,所有又果断的下令,就是要闪他们的腰!”

呵呵,“年轻人,你说的一点都没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