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2章 父子对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唐灭高昌后,焉耆开始向西突厥靠拢,西突厥重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相为脣齿,朝贡遂阙,焉耆改换门庭,臣服于西突厥。

李世民、李承乾父子皆非常在意西域的动态,焉耆如此反复无常,自然引得父子二人大怒,遂令安西副都护郭孝恪为西州行军总管,择日征伐焉耆。

郭孝恪率军三千自州西南的南平、安昌两城而过,行军一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又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行军又一日至焉耆界吕光馆,至淡河而望焉耆都城。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其甲,不虞於我,郭孝恪命将士趁夜渡水,待天明时,突然出击,登上城墙,鼓角齐鸣,焉耆城内大为慌乱,唐军趁机出击,击败焉耆守军,虏焉耆王突骑支及大将-王弟三人,斩首虏七千级,焉耆国灭!

西突厥重臣屈利啜与焉耆关系密切,遂引兵来援,以劲骑五千至银山之下与郭部大战,激战一日,突厥军为郭部破之,屈利啜亡命,狂奔数十里。

郭孝恪锁焉耆王突骑支及其妻子诣长安,同时速递捷报,李世民闻之大悦,随亲自手书嘉奖诏,于附孝恪,曰:卿破焉耆,虏其伪王,功立威行,深副所委。......缅思竭力,必大艰辛,超险成功,深足嘉尚。同时下旨,从征将校均升一级,所部官兵优加恩赏,阵亡者优加抚恤,赏赐随诏书而行。

焉耆国,其地南至尉犁,北与乌孙接,方四百里。四面有大山,道险隘,适合屯兵,遂下旨建焉耆都督府,以焉耆王室子弟-先那准为都督,辅以唐军驻守。诏赦免突骑支,加右武卫将军衔,封焉耆候,长安赐宅,焉耆从此正式纳入大唐的版图。

当然,圣旨实在有些突兀,原本大伙都以为陛下会让突骑支教训一下,随即令之还国,羁縻焉耆,然后循序渐进,却不想这次陛下装都不装了,直接就纳入了版图。而之所以少了这脱裤子放屁的羁縻之策,是因为李承乾觉得,焉耆反我,实乃灭国之罪,以兵灭之,以震慑西域诸国,上策也。

李世民落了一子,看了一眼李承乾:“你现在真是连装都不装了,你知道他们怎么说吗?”

李承乾咬了口果子,填上一子:“听蝲蝲蛄叫,还不重庄稼了!儿臣就是汉化整个西域,怎么了!”

李世民莞尔一笑:“那松州的事,你怎么说?”

上个月,松州都督韩威上报,吐蕃游骑百余人,越过境侦查,为我军侦骑探之,石松涧炮兵,两轮齐射而灭之。

其实啊,就是吐蕃游骑越过了,李承乾年初提议在边境立的国境碑,只要过了此碑就视同入侵大唐,各边防的守捉,边军可以视情况驱赶,或歼灭。

这个石松涧,原本就是边防突出部的岗哨,原本只有一伍之人驻防。李承乾调整边防之政后,以水泥砖石,硬是垒了一座营寨,还在上面布置了一个十二门贞观炮的炮兵营。

吐蕃人对这个新城寨,及上面黑黝黝的炮管子很感兴趣,所以便派游骑来查看,不想上面的守军接报后,连个招呼都没打,一顿炮火就给人家灭了!吐蕃人的申诉疏,详细描述了那些骑兵的惨状,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血肉横飞,吐蕃在长安的使者,觐见的时候,差点没哭死过去。

“他们活该!划定国境线的时候,我们同每个领国都提前打了招呼。不管是放牧,还是侦查,只要越过国境线,既视为入侵我朝。”

“他们凭什么好奇我朝的防务?我们的兵愿意往哪放,就往哪放!他窥视就是有入侵之意,就该揍他。”

李承乾已经跟兵部侍郎崔墩礼、韩瑗打了招呼,嘉奖石松涧守军,同时晓谕各处边军,遇到此类情况,一律照此处理。

自古以来,边境的百姓就没过过个舒心的日子,一旦边境有事,他们总是第一个遭殃的,祖祖辈辈没过个舒心的日子。

朝廷要迁徙百姓充实边防,施行军屯、民屯,以实现自给自足,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李承乾呢,意见很简单,老百姓交粮纳赋,朝廷就应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战场上学死也学活,阳关一带的百姓,活的有多不容易,李承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见李承乾的的语气略带伤感,再瞧见他手背上的刀疤,李世民点了点头:“行,有点做皇帝的样了!”

“郭嗣本昨日上报,郭晨死了!”

“儿臣猜,他是拉磨累死的吧!”

怎么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家要蛰伏了,这样也好,朝廷也能省点精神头,而郭嗣本致仕养老,回府颐养天年,挺好。最起码,母后那,跟长孙夫人那好相处了。

“你母亲啊,是从来不跟朕替什么,从十三岁嫁给朕,到现在几十年了,一直如此。”

“朕呢,知道她的心思,她怕给朕添麻烦,太照顾长孙家,容易落人口实。”

这个,李承乾当然知道,所以啊,很多事,不用皇后知道,他就去做了,也剩的父皇母后再废心思。长孙家呢,外戚之首,有皇后、太子、还有公主、驸马,没人敢欺负,但不代表没人在暗地里算计。他和长孙无忌早就做好了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这点父皇不用担心。

“嗯,对你,朕还是放心的。”

“裴行方调任莱州刺史,兼莱州海军统领的事,朕准了。”

对于高句丽,李世民一直视为心腹大患,所以整顿对高句丽的防务,很是必要。至于,高句丽羁押的中原人,且按照李义府说的做,成功了固然是好的,要是失败了,也无所谓。等解决了薛延陀部这肘腋之患,李世民要亲自上阵,好好雪一雪华夏的耻辱。

“杨广呢,虽然有些毛病,但他的战略眼观是不错的。高句丽,不解决,东北的防务便永远不会安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0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