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8章 出路!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司农寺卿-李纬,因征辽有功,李世民则想要任命他为户部尚书。但房玄龄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却给了李纬一个“美髯公”的评语,言外之意是说他无真才实学。

而听到房玄龄这样的评语,李世民还是放弃了李纬,外放为洛州刺史。

可户部尚书这样的职位,不能没有人做啊,经过思虑后,李世民想到侯君集,他是以武入文的成功典范,那朕为什么不能在立一个呢?

找来找去,最后把目光放在了琅琊郡公-牛进达的身上,便令弘文殿传旨,晋牛进达为户部尚书,让他成为大唐的管家。

借到诏书后,牛进达还是很懵逼的,他少年从戎,一辈子都在行伍,不是中军大将,就一路总管,连刺史、都督的地方官都没做过,陛下让他做户部尚书,他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他只能找到老兄弟-秦琼、程知节,请他给自己出出主意,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回了这旨意,或者做好这个尚书。

秦琼和程知节都一致认为,圣旨接了就不能改,而且作为陛下的心腹,他们为陛下效力,自然责无旁贷,即便是再难也得想办法做到。

至于说怎么做,他们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去东宫找太子。户部的那两位侍郎-崔仁师、郑道,一个出身博陵崔氏,另一个是荥阳郑氏的子弟,都是精明强干之辈,他们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牛进达这个尚书,没有人支持,可是容易被算计的。

牛进达狐疑道:“那太子,就能让他们收起小心思了?”

崔仁师是武德初年的进士,受到陈叔达举荐担任史官,在朝近三十年了,一路风生水起,无大功,无大过,是典型熬年头,混资历上来的。这样的人,多心思缜密,工于心计,不是他们这些大老粗能比的,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着了人家的道。

郑道,郑妃的弟弟,荥阳郑氏的嫡房子弟,博学多才,屡任地方要职,是个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人。作为外戚,又有郑妃在宫中,可应该是户部尚书最佳的人选。可牛进达这一下就抢了人家的位置,可以说人还没到,便已经把他得罪了。

找太子就不一样了,高士廉曾经做过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原来是吏部尚书,现在户部的很多官员,都是二人在贞观初年选拔上来的,是他们用出来的。高士廉死了,长孙无忌是东宫的第一重臣,那这些官员会以谁马首是瞻呢?不言而喻!太子说一句话,顶牛进达在户部干三年。

至于说寻求东宫帮忙,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他们弟兄都是秦王府的旧将,是天子的嫡系,而且与东宫多有来往,太子平时也很礼敬他们,这点小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帮呢?

秦叔宝和程知节都知道,老牛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惜攀附权贵,也从不介入诸皇子之争。

可那是从前的就黄历了,现在太子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明日皇帝,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继位为君,那时候再靠过去,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现在表明态度,恰如其分。再犹豫下去,陛下那都得多想,牛进达是不是有别的企图了!

牛进达当然知道,两位老兄弟说的话,都是为他好,现在东宫如日中天,的确是没有任何悬念了,他也的确是该表达的时候。

“好吧,我这就去东宫!”

.........

简单牛进达这位新的户部尚书来了,李承乾也是很热情的招呼他坐下,还让张思政去准备火锅,他与琅琊郡公边吃边聊。

“出阳关后,沙碛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咱们每走一步,那都是拿命在赌,多少将士埋骨沙漠。”

“那时候,孤就在想,若干年后,有没有人还记得,我们做过什么?”

所以,今年征辽结束后,李承乾上奏皇帝,在鄠县修建一座大型的陵园,专门安葬那些为国战死的将士,但大多数都是衣冠冢。

征战不易,古来几人回啊!所以,对于立国战功的武将,李承乾从来都是看重的。陛下让牛进达做户部尚书,在他看来也是人尽其才之举,是非常妥当的。

牛进达叹了口气:“殿下说的是,但这个尚书并不好做!”

李承乾是什么人,从小耳濡目染,官场的是是非非,尔虞我诈,他是一清二楚,自然知道牛进达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崔仁师、郑道两个家伙,对牛进达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两军对垒,牛进达甩他们二十条街,但若说到做官,在公廨里舞文弄墨,协理财货,多少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不过没关系,户部的一些郎中,都是高士廉生前用出来的,都是精于理财的干吏,李承乾可以写一个名单给牛进达,让这些人帮着他做事,就算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也不会差太多!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过了这个坎儿,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几万,十几万大军都摆弄了,还摆平不了他们吗?李承乾对他有信心。

“那老臣就谢过太子殿下了!”

“哎,谢就不用了,卿与我们父子两代,都是浴血同袍,为我李氏征战数十年,功劳、苦劳都是有的,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

到了户部,牛进达可以一边熟悉情况,一边整合户部,如果谁找他的麻烦,也不必忌讳太多,可以拿出主官的权威来。就是闹出了什么不愉快,也不必怕,有东宫在他身后,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就算他顶不住,他们身后不还有陛下吗?这世上还有陛下解决不了的吗?

牛进达笑了笑,举杯敬了太子一杯:“老臣蒙陛下知遇,得太子看重,三生有幸,老臣此生愿为陛下、殿下尽心竭力。”

碰了一杯,李承乾笑道:“琅琊郡公,你的话,陛下与孤都深信不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