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90章 知足!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永祯十八年,长安城的夜空烟火照耀了夜空,百姓们全部走上街,欢庆天竺大捷。吴王-李恪率军,经过两年半的征伐,以大炮、火器,征服了天竺五个国家。大唐彻底对吐蕃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李承乾大喜过望,下令长安庆贺七日,不宵禁,所有人都可以来享受这份喜悦。

而且,这一次,李承乾的处理方式与以往不同,他让刘仁轨为天竺大都督,刘仁愿、黑齿常之为副都督,总领驻防在天竺的人马。还让海军舰队,将数十万沿海人口,运抵天竺,同化那里的天竺人,施行唐制,完善那里的统治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天竺的统治机构,李承乾放弃了过去以都督府管辖,由朝廷直接领到的方法。而是出人意料的封国的方式,将天竺一分为三。

吴王-李恪的次子-蔡郡王-李瓘,晋亲王爵,建蔡国;魏王-李泰的次子-新安郡王-李徽,晋亲王爵,建濮国;晋王李治的次子-代郡王-李弘,晋亲王爵,建代国。

蔡、濮、代三国,平分天竺的土地,有独立的行政、财权、军权;三王建立王军,配合天竺大都督-刘仁轨,镇守天竺,威胁吐蕃。

朝堂的臣工们,对皇帝的这一作法,颇为震惊,他们没想打,天子这么大方,竟然把这么一大片土地,像分糖果一样分了出去。

但他们也理解,这是陛下在收买宗室之心,也是在告诉诸王,只要他们一心为朝廷效力,不必担心他们的身份敏感而被天子清理掉。

而吴、魏、晋三王中,魏王-李泰最为惊诧,按理说,这样的好事,不该轮到他头上,而且,他曾经与皇帝争的那么凶,即便是握手言和了,陛下的心里也该有些芥蒂的。

所以,李泰今天单独觐见,替李徽来谢陛下的隆恩!

看到李泰跪在地上,李承乾放下本章,淡淡一笑,从阶上走下来,扶起了李泰。

“青雀,朕说过了,咱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误会再多,这辈子也剪不断我们的羁绊。”

“徽儿是朕的侄儿,他呢,虽然没有你这样的文采,但也很聪明,机警,他去做濮王,朕是放心的。”

至于说,他们兄弟年轻时的恩怨,早就随风散了,也不必再提了。李泰的心里也不用有那么多疙瘩,一直牵挂着。

李泰惭愧的点点头:“好吧,是小弟狭隘了!”

拍了怕李泰的肩膀,招呼着他在茶几前坐了下来。

一边倒茶,李承乾一边道:“青雀,徐齐聃的事,你听说了吧!”

徐齐聃,故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子,太宗徐贤妃之弟,也算是皇族的外戚,东海徐氏最杰出的子弟。八岁能文,太宗召试词赋,称为神童,赠贴身佩刀,后举弘文生出仕,担任曹王府参军,又转崇文馆学士,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兼管中书省事务。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由六位中书舍人起草进画。品级虽然,只是正五品,但却是位卑权重。

作为外戚中的偏支,徐齐聃能进入中书省当差,已经算是前程似锦了,因为再往上就是中书侍郎了,是做宰相必须要通过的门槛。

而因官场有个潜规则,从三品之上的官员,如果有特殊的功勋,或者像马周一般的运气,就一定要有外戚的背景。所以,从徐齐聃进入中书省的那天起,中书侍郎已经是他的囊中物了,甚至宰相的头衔也是指日可待。

可他竟然这样身份背景的人,竟然里通外敌,卖主求荣,给杜德俊做眼线,实在是自甘堕落。锦衣卫拿他,是拿出了足够的证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这一次,剿灭天宗派,锦衣卫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不仅死了几百名精锐,甚至连副指挥使-丘行恭都战死了。丘行恭随陛下三十年,屡立功勋,忠心耿耿,他的死,自然会引起陛下的怒火。

“大哥,徐妃呢,虽然过世了,但她毕竟尽心竭力的伺候父皇多年。念她的供料,徐家,还是应该宽赦一等的!”

“朕也没想株连太多,办他一个就够了!”

这一次,能把天宗派连根拔起,柳敬的功劳最大,李承乾已经下了旨,加封他为锦衣卫副指挥使。

..........

柳敬则穿着一身飞鱼服,跪在柳逵和长孙氏的墓前,二十年,他这一走就是二十年,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二十年,柳敬用自己的半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而二十年的秘探生涯,也让他蜕变成了一个情司将军。

一旁的谢文远叹了口气:“二十年前,陛下挑中你的时候,我也没想到你能做下去,甚至会做的这么成功!”

二十年前,本来是想把柳敬插到李承宗的身边,但阴差阳错,他竟然到了天宗派那里,而且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皇亲国戚中,有很多都是干享福什么都不干的,因为他们嘴边常挂着一句话,我要做的,祖宗已经替我们做了。

柳敬的爹-柳逵死的早,没什么功劳,而他们家这一支在河东柳氏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柳敬的母亲,是太后的妹妹。

“连我自己都已为,我会浑浑噩噩的过完这一生,但我怎么都没想到,我因为一顿酒,被陛下提到亲军都尉府,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都说忠孝两难劝,我从来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这样的纨绔身上。如今一半的头发都白了,大半辈子才活明白。”

刚开始的几年,柳敬想过,干完了这票,封赏朱袍,让他可以光宗耀祖。十年后,经历的生死多了,反而是看淡了,能不能当官不重要,能活着回来看看老母就行。可现在,他只能跪在这里,给母亲烧些元宝蜡烛。

不过,陛下对他还是不错的,长乐公主把他母亲照顾的很少,老人家走的很是安详,他知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03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