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6章 疑惑!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许敬宗这次东征写了一篇《驻跸山赋》,可是把皇帝的马屁拍的不错。回京之后,就升了检校侍中,成功跻身宰相之列。

可人得意了,总有人会看你不爽的,雍州参军-薛淩,就看看不惯他那小人得以的样子,于是上门弹劾了许敬宗。

他在奏疏中这样说:臣闻臣无有作威作福,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窃见检校侍中敬宗,幸遇愈重,权势日隆,绅之徒,属其视听。

薛淩认为,奸臣专擅权力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前事不绝,王莽经营积累了多年,桓玄倾覆了东晋皇位。陛下让许敬宗这种人成为宰相,臣恐怕他的心未必能象殷商的伊尹一样忠心为国。希望陛下能考察借鉴古今之事,酌情考虑,给他换一个位置。

看到薛淩的奏疏的副本后,李承乾哈哈的笑了起来,要说这恶人还得恶人磨,许敬宗这种小人,也就只有碰到比他还混不吝的人,才能磨的他没有办法。

“大哥,这个薛淩,明显是受人致使,否则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参军,怎么敢弹劾当朝宰相呢!”

李恪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的,许敬宗虽然在朝没什么根基,但毕竟是老臣,多少还有些狐朋狗友,而且他毕竟是宰相,搞夸一个小参军,那还不是翻手之间的事。

可他为什么没这么做呢,甚至连反驳都没反驳?那是因为老奸巨猾的许敬宗,还在找他的对手是谁,这才没有贸然出手。

而且,他若是对个七品小吏的弹劾说三道四,人人都会说他小肚鸡肠,毫无宰相的胸襟,甚至还可能闹得满城议论!

不过,李承乾也很奇怪,就算许敬宗不着人待见,又是什么人用这种阴损的招式,来搞他呢?

李恪摊了摊手,他是找人问过,这个薛淩是贞观三年的进士,出身寒族,没什么背景,也没跟什么大佬有太亲密的关系。

如果,非要给他按一个归属,那就是倒霉的胖子-李泰了,他是雍州牧,薛淩是他管辖的官,这个黑锅,还就得放在他身上。

不过就事论事,这事还真不是李泰指使的,因为李泰曾经因为薛淩无礼,狠狠地打了他三十杖,两人根本就不是一类人,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那会不会是他想语出惊人,故意为之的?”,长孙冲补了一句,当年孙伏伽可就是这么上去的。

有一年,陛下又要去打猎,他领着几个侍卫,背弓插箭,带着猎鹰和猎犬,正要出发。这时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住马缰,阻止陛下行猎。

陛下正在兴头上,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便让侍卫将孙伏伽抓了起来,可这家伙竟然说:“夏朝的关龙逢因直言进谏而被杀,我情愿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见,也不愿意再侍奉你了。

陛下被他成功的气笑了,于是取消了行猎,还更他下了一盘棋。而这事不久后,便下旨封孙伏伽为谏议大夫,嘉奖他直言有功!

李恪耸了耸肩膀:“那谁知道呢?”

“反正本王就知道,陛下就发了个副本给东宫,将正本留中了!”

也就是因为陛下留中了,许敬宗是慌了,因为留中了,就说明薛淩的话,多少中了陛下的心思。如果陛下当真了,也信了,那他可就又要倒霉了!

道理呢,就像李恪说的那样,但李承乾还是想知道,是什么把陛下的心思琢磨的这么透,知道他对许敬宗不放心,故而来了个对症下药!

可别说许敬宗下去了,就轮到某些人了,可以获得既得利益!除了房玄龄、岑文本、马周这三人以外,其他的宰相谁当的长久了,还不是两三年就换到外任了!在大唐做宰相,任期可是说不准的事!

李承乾放下茶盏,笑了起来:“这还真是有趣,好久没碰到这样的人了,冷不丁一来,还真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说到措手不及,长孙冲还想起一个事来。

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在弘化公主的劝说下,竟然上了奏疏,想要举国并入大唐。从前呢,只听说过打降的国家,没听说有人愿意放弃宗庙,主动归降的!

李恪觉得没什么可奇怪的,现在吐谷浑军已经差不多被苏定方掌握了,他这个可汗说好听点是吐谷浑之主,说不好听的就是个摆设,有他没他有什么区别!而且,高句丽的头够硬了吧,还不是被大唐给灭了!他们那个宝藏王结果就混了个昏命候!慕容诺曷钵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扛不住吐蕃,只能依附大唐,而在西海做那个劳什子可汗,解决不了国困不说,还要被吐蕃的袭扰弄得心惊肉跳的,连觉都睡不好!

那么,与其等着做亡国之君,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不如撑着手中还有些本钱,多给自己捞点好处。反正,陛下那边已经给他回书了,如举国并入大唐,那便封他为亲王,爵位世袭罔替,食邑五千户,还要给他三公的职位,让他荣耀终身。不耗一兵一卒,名正言顺的吞并吐谷浑,怎么看怎么划算,所以这笔买卖,李恪看值得。

长孙冲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没有吐谷浑这个缓冲的屏障,我们就得与吐蕃全面接壤,这可是沉重的抱负啊!”

李承乾也赞同长孙冲的观点,但就算吐谷浑不归附,难道吐蕃人就会消停吗?不会的,既然早晚都得面对,那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高原的优势,是因为他们海拔高,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内地的部队调过去,适应不了。但占据吐谷浑后,不仅可以大量的招募吐谷浑人加入唐军,还可以派更多的部队过去适应高原的气候。等部队适应了,就算是与吐蕃全面开战,那又能如何呢,谁在乎?难道大唐打不过吐蕃吗?

李恪嘿嘿一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哥,你是相中吐蕃的国土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1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