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0章 谁是谁的枪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承乾哥俩就想不明白了,贾闰甫是洛阳最高的军政长官,这里的人和事,还有他管不了的?开什么玩笑?

这王戎的夫人,是杨师道的堂弟-杨缄之长女,舅兄-杨全节是彭王-李元则的典军,而彭王妃-杨氏,是杨缄的幼女。

总得来说,这个王戎与李元则是连襟,要是按他们弘农杨氏的家谱算,那李恪的王妃与王戎的夫人,还是堂姐妹的。

这王戎呢,靠着夫人,一下就靠上了李、杨两家。那不管是李氏皇族,还是弘农杨氏,可都不是他能得罪其的啊!

嗨嗨嗨,李恪不乐意了:“你整了半天,整到本王身上了!”

李恪非常的确信,跟他家王妃来往的亲戚中,绝对没有这家,而且,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个王戎!

“吴王殿下,你多心了!就王戎那个德性,他就是想攀你吴王府的高枝,也是攀不上的!”

杨缄的父亲-杨士达,是杨师道的父亲-观王杨雄的弟弟,在隋朝时做过纳言,与萧瑀友善,堪称是莫逆之交。所以,入唐后,杨缄便成为了萧瑀的门生,杨缄在大唐没做过官,只是要靠家族和萧瑀的门生身份过活。

“萧瑀?那老头都倒了,他还能干什么?他的门生,哼!”,李恪笑了,萧瑀还能当个门面了!

贾闰甫摇了摇头,萧瑀是到了,但弘农杨氏却没有!

弘农杨氏,自汉魏起大兴,分项羽以功的杨喜就是他们家的祖宗。几百年来家族既有朝政权臣,又有骁勇武将;既有学富五车之士,也有文采斐然之辈,门第虽然不及五家七姓,但也是中原一等一的豪族。

北朝的西魏的弘农杨氏,也依靠着兵强马壮,成为了“关陇世族”的核心成员,他们与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京兆杜氏并为北方大族。至北周末年,弘农杨氏的子弟-杨坚夺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先帝是隋文帝杨坚的妻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建唐后,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仅仅嫁入皇族的杨家贵女,就有十五位之多。所以,在官场上,还有一句话,弘农杨氏是走后宫路线的,他们与李氏皇族的联姻,超过了其他世家大族。

动了弘农杨氏,那可是会得罪一大堆李氏男人的。太子自然是不怕了,东宫没有姓杨的女人,吴王呢,英果自然也不是惧内的人。

可架不住其他人,能不能扛得住枕头风啊!他就是个洛阳大都督府长史,说白了就是李家的长工,怎么敢对亲族的女人下手呢!

李承乾放下酒盏:“西岭候,你请我们哥俩吃的鸿门宴啊,你这是在参弘农杨氏啊!”

贾闰甫干了杯中的酒:“殿下,老臣为大唐效力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来,老臣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但也算尽心竭力。”

“老臣呢,年逾六旬了,也没几年活头了!老臣不怕得罪什么人,就想在卸任前,为百姓做点实事。”

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他是从那场乱世走出来的人,他就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一点事。

李承乾与贾闰甫对视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西岭候,这把年纪了,还能有这份心思,不容易!”

话说到这份上了,李承乾也表个态,不管是王戎,还是弘农杨氏,谁挡百姓的活路,就办谁,出了事,东宫顶着。

听到太子如此说,贾闰甫也是起身,拜俯于地:“老臣,替洛阳的百姓,谢殿下!”

贾闰甫走后,李恪与兄长碰了一杯:“大兄,你不怕他搞出大事来!”

真牵扯到弘农杨氏,李恪倒是无所谓,反正王妃那一房一直都很低调,有他在也不会受什么牵连。

但贾闰甫在李密手下的时候,可就是谋士,而且还是沙场滚出来的狠角色。他求到大哥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办两个贪官污吏那么简单。

“你以为孤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汉时的酷吏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酷吏董宣死的时候,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违法的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就是他们是理想主义者,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公正,天下就可以清明了。

这三点,贾闰甫是都具备的,李承乾当然知道,他腰间的那把刀出鞘,一定会血流成河!但有些时候,不杀一杀,这风气就正不起来。

做官的,就已经知道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谁要是忘了这句话,就不配为官!贾闰甫很好,他记着呢,所以李承乾为什么要拒绝为他撑腰呢?

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官员私以贿之,即行处死。手段简单而直接,成绩赫然,以至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以贿伏诛。还让人悄悄把一些金银财宝和钱,送给朝臣,以此来衡量官员是不是有贪贿行为。倘若,谁经不住诱惑,接受了金银财宝和钱物,不但以贪贿罪处理,还要在朝堂上,当着满朝大臣的面砍下他的头颅,让其身败名裂。受贿的风险如此之高,铤而走险者自然望而却步,因此文帝之朝,贪腐之风就此基本消灭。

“贾闰甫再冷酷,也比隋文帝的手轻吧!所以,这事能多大?大到连东宫都遮不住的程度吗?”,李承乾冷冷一笑!

不!话说到这,李恪有点品出味来了,这不是贾闰甫想惩办谁,而是太子借着他的刀,在廓清地方的吏治啊!而且,还是贾闰甫自己心甘情愿的。说白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啊!这贾闰甫的脑子够活的,他竟然能猜透太子的心思,真是人老成精啊!

李承乾抿了一口酒:“话也不能说的这么直白,有些事,就要从底层说出来,否则我们就成没事找事了!”

“而且,孤也想看看,洛阳,到底有多少人浮于事,或贪赃枉法的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