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4章 房府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房玄龄是个厚道人,虽然他与萧瑀因政见不合,多有嫌隙,双方也曾为了各自的政见剑拔弩张,在朝堂中针锋相对。

但看到萧瑀落难,萧家满门尽数下狱,也是于心不忍,遂单独上本,请陛下发慈君之心,饶恕萧瑀的不恭不敬之处。

却不知道,这正好戳到李世民的肺管上,当即怒斥房玄龄愚厚,勒令他回府反思,不反思清楚,不准上朝,不准出门。

房玄龄佐皇帝三十余年,未尝被天子如此喝斥过,也是怏怏不乐,叹息回府。朝中的很多人,都认为房玄龄要塌房了,毕竟拂逆上意,未必不会跟萧瑀一个下场。

但这朝中,总有聪明人,就比如说黄门侍郎褚遂良,他向皇帝进言,说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

这话说的,有礼有节,更讲情义,而且也捅到了李世民的软肋,他这辈子,最重的,就是与老兄弟之间的情义。

李世民听候,长叹不已,厚赏褚遂良的同时,还下旨,令房玄龄父子,至芙蓉园候驾!

车驾路过房府时,见到房玄龄父子出门,李世民呼了一声乘舆且至,亲自降阶下来,与房玄龄把臂入府,芙蓉园也就不去了。

房玄龄也知道皇帝这是在向他表示歉意,可他还是不明白,陛下为何重处萧瑀!

瞧见房家三个儿子,都识趣的没有跟进来,李世民也是淡淡一笑:“玄龄以为朕,兔死狗烹姑置之乎?”

房玄龄赶紧拱手解释:“老臣绝对不是这么意思!”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邦啊,是草根出身,他当然怕功高震主,所以韩信等人自然有取之死之道。

但李世民不一样,李家累世公候,也曾创立皇朝,还怕这些区区的功臣么!况且,这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人也是他用出来,难道还怕他们翻天吗?

“陛下是担心太子,不能治萧氏?”

生子如狼,犹恐如羊,南北朝多少君主,他们之所以败亡,不是因为时势,而是他们没有像样的继承人。

但太子,陛下是不是有些多虑了!

“陛下神武,乃拨乱之才,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趣尚虽异,各当其分,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苍生者也。”

听了房玄龄这句马屁话,李世民莞尔一笑,李承乾守文之德,下辈子吧!那家伙属狼的,专门吃生肉,他不去咬别人就算是不错了!

要说对太子,李世民没什么可担心的,真正该担心的,是那些与东宫不睦的人,他们该掂量自己的阳寿什么时候到。因为就算没有李世民,李承乾也能把他们一个不剩的都摁死。

“那老臣更糊涂了,既然不是为了替太子清涤道路,那为何?”

李世民抿了口茶,随即将这里面的事,与房玄龄说了说。房玄龄掌管机秘数十载,这些事,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很多事,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很多人都不在了,要说他们还能在大唐兴风作浪,房玄龄看也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他听明白了,陛下不是担心高弘德这样的人谋反,而是生气萧瑀跟他藏心眼。在君王眼中,萧瑀有秘密,而且是关乎前朝的秘密,这就意味着他有二心。

“太子呢,也在暗中调查,而且还摸到一些东西。朕的意思呢,双管齐下,掏一掏再说!”

“陛下,让太子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冒险。”

李世民摆了摆手:“你不让他管,他就不管了吗?”

说到李承乾,李世民这个当爹的也很无奈,这个小子,从来就没听过他的话。李世民有时候虽然恼火,但又无可奈何,谁让是亲生的了!

他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天下的儿子,可能都喜欢跟自己的老子拧着来,非得其他人的老子,在他们后面收拾他们,教他们做人。

所以,这些年,他只是让长孙无忌看着他,娘亲舅大,还行,他最起码能听进去长孙无忌的话。

而说到这对甥舅,房玄龄也是笑了笑,太子呢,是个有大主意的人,而且对老臣们也很尊重。而且,他一直致力于,将内府与勋贵连在一起,让他们与皇家一荣俱荣。这可是个好计策,能把他们牢牢绑在皇家的战车上。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是长孙无忌出的主意,这家伙跟他解释,房玄龄也只当是舅舅袒护外甥,也是人之常情。

可年头一多,随着太子崭露头角,他也看出太子的天分来了。虽然有些时候,他举措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时间长了,便能看的出来,是对国家、社稷有益的事。而且,太子在民间的名声极好,惠民之政,便民之路,清减赋税,丈量土地,甚至还有保价保粮,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而且,在武功方面,太子也是很有建树的,高昌之战,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有这样的儿子,陛下倒是可以放心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的确,有子万事足,有个能克绍箕裘,光大祖业的儿子,的确是历代帝王最为自豪的事。李承乾呢,是他的元子,于国多有功勋,深受臣工和百姓的爱戴,这是他李世民,也是李家的福气。

但是,这当老子的,都是贱的,即便他成家立业了,也干出了一番成绩,当老子的还是不放心,还是要管,所以李世民一直都在想办法,让太子的羽翼更丰满些。等着有一天,他不行了,太子好顺利继位。

“陛下,太子不错,心机和城府都是好的!”

“是,高明的天分不错,而且性子也定了,朕不必过分担心。所以,朕只需要把朕没做完的事做完,不要给儿子留下太多的麻烦!”

高弘德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李世民才不遗余力的,不计代价的去办这个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2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