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9章 诈死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邓世隆、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俱五人,从贞观初年开始便一直都是修史学士,矜矜业业十九年,从青丝到白发,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在大唐繁杂的修史工作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看过孙伏伽上的案牍,李承乾也很是疑惑,这五人与李延寿一样,都是老老实实读书的读书人,一生致力于修史,是本分的学问人,他们为何被人所害呢?

孙伏伽摇头道:“殿下,他们五人的死,与李延寿那场意外不同,李延寿是意外,他们不是!”

孙伏伽查过了,因为要筹著《贞观大典》,所以魏王的文学馆,东宫的崇文馆,都要出人,且由魏王领衔,他们五人都是被魏王挑中的人员之一。

筹办这样的著作,魏王是很有经验的,所以由他来领衔是没有问题的,选在文学馆为修撰地,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而他们五人负责的,就是整理一些奇谈怪论的,因为之前礼部案牍库出过事,所以魏王觉得这其中的东西,应该有用的,这次也专门分人查阅,编辑。

“你是说,他们是因为一本书,才被人毒死的?”

“《浮图秘录》这可不是一本平常的书,他是一本炼金的秘书,是北魏时一位妖道所著。”

因为里面涉及的了很多矿石冶炼方面的知识,所以还有些使用价值,因而没有被销毁。孙伏伽问过姜行本,姜行本也说过工部在冶炼金属的时候,也曾接见过里面的经验,可以说是非常管用。

但这里面也不止是冶炼的知识,更多的还是炼药,因为里面涉及的方法太过残忍,所以为历代炼丹者所不耻。太史丞-傅仁均与他说,因为这本书传播的很广,因而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根本不清楚,到底什么人会用。

可他提供了一条线索,他知道有一个人,曾经用过这里面的方法炼药,故奉义郎、弘文馆大学士-阴弘道。

这家伙是,武威阴氏人,是隋朝仪同大将军阴颢之子,早年间曾辅佐蜀王杨秀,与阴妃是同族兄弟。大唐建国后,归降,授正议大夫、临溪县令。

其与阴颢一样,都是异常崇道炼妖药的人,继承了其父的阴氏周易的衣钵。贞观元年,授国子助教,参与制定历法。后迁太常博士,参与《大唐新礼》的修撰,著有《周易新传疏》。但这个人,在贞观十四年就死在了长安的府邸,那一年有六十七的高龄。

“六十七年龄很高吗?现在也是仅仅过了五年而已,我们经手的案子,有多少是该死却没死的人呢?”

“查,不管是谁,都要下毒的人找到!那个阴弘道不是葬在高阳原,开馆,一目了然!”

孙伏伽笑了笑,太子跟他想的一样,且他今天来,就是希望太子能给予权限,开棺的!

..........

阴弘道的墓志铭,写的很有意思:公天才奇伟,命世挺生。一见不遗,五行具览。.........,立言不朽,德上新成。於穆夫子,含章挺生。儒宗表誉,学府腾声。优柔经籍,推测章程。义官正日,稷嗣参议。逸翮未冲,西光已夕。精气不留,魂兮何适。陵谷迁贸,桑田改易。清徽无泯,寄之玄石。

虽然阴妃和齐王都倒了,但他们阴家依然是关中大族,孙伏伽拿着太子的手令,若是查到什么还好,若是查不到,那他们可要告到玉华宫去,到天子面前,讨个公道!

可开棺之后,阴家的人都愣在原地,因为棺材里只有一件道袍,一把桃木剑,其他的什么都没有!阴弘师的尸骨,不翼而飞了!

“这不可能呢,是我们兄弟亲自抬入棺的,钉子都是我们钉的。”

“不可能啊,他为什么诈死,他没有理由的!”

“是啊,九叔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何必假死脱身呢?”

孙伏伽可不管阴家的怎么说,他只相信眼前的现实,所以现在阴弘师很有可能活着,而且很有可能跟五位学士的死有关。

按照大理寺做事的流程,自然是要发出海捕文书。如果,阴家的人看到了,或有什么消息,请及时通知大理寺。如果让大理寺知道,他们窝藏嫌犯的话,后果是什么,阴家应该清楚!

“孙伏伽,你别太过分,我们阴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是啊,大理寺怎么了,我们没有犯国法,难道还怕你不成!”

“怎么,你们大理寺要强加给人罪名么!”

孙伏伽听到阴家人警告,也是冷冷一笑:“本府奉太子之命行事,依照国家律法办差,你们不服,可以上本去弹劾!”

阴弘龄制止了义愤填膺的阴家的人,只是让大理寺的人,径直的离开了!

看了一眼狼藉的阴弘道墓,阴家人都不明白,阴弘龄为什么如此的迁就大理寺。阴家是大不如前了,但还是关中大族,而且阴弘龄在御前,还是很有面子的。

阴弘龄叹了一口气:“大理寺卿,哼!他孙伏伽算的了什么,他能做到这个位置,那里是靠他的才能,大唐比他能干的,还少吗?”

一个人有没有才能,在官场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有没有欣赏他的才能,给不给他机会。孙伏伽很幸运,在他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陛下提拔了他,而在他步入高官行列前,太子看重了他,并一路提携他,把他送到了大理寺卿,银青光禄大夫的位置。他是足够的走运,而且成功融入东宫,被太子引为心腹。将来,太子登基了,做了皇帝,能不提拔他这个心腹吗?孙伏伽在朝快三十年了,依着太子对他看重,就是说他将来做宰相,阴弘龄也相信。

得罪一个将来可能会做宰相的人,对世家来说很不明智的。千年世家,百年王朝,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宠臣,阴家要报这个羞辱之仇,那就只有等!等到可以报仇的哪天,而且阴弘龄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7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