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2章 故去!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翌日下午,便传来消息,宋国公萧瑀在返回长安的路上,过世了,年七十二岁。

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怅然长叹,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

先帝之所以器重他,一则萧瑀为人正直,二则累世金枝金叶,三则他又是先帝的母族-独孤家族的女婿。

因此,先帝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国朝开创之初,萧瑀最熟识国典朝仪,他又孜孜自勉,留心政事,武德一朝的很多典章制度,都是他一手堪定的。贞观元年,拜为尚书左仆射,为新朝宰相,随后沉浮六次,谏言、为政,都是做了不少好事的。

一想到武德时,自己做秦王时恐惧畏祸,萧瑀在先帝为自己讲好话的旧事,李世民是感慨非常。

但萧瑀这个人,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时常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李世民虽然感到可惜,但也并不太伤心。

随即向东宫传旨,追谥萧瑀为肃,赠司空,陪葬献陵,赐东园秘器。李世民相信,他是更愿意跟先帝躺在一起的。

至于与消息到了相差没有两个时辰,看过旨意后,李承乾递给李恪:“父皇还是念旧的!”

虽然萧瑀的晚年并没有房玄龄过得那么荣耀,但好歹是保留了爵位,而且按照三品官供给俸禄,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保全了。

这个人,直到死,也没有把他最终的态度表明了,算是模棱两可的臣子。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你错了,老三!”

李承乾相信,陛下把杨孝范要去,一定会让他见一见杨孝范的,因为陛下比他们更好奇,萧瑀心中是怎么想的。

李恪恍然大悟:“大哥,你的意思是,萧老头,他?”

不好说!也许,是见到杨孝范,心死了,所以寿终正寝;也许,他没问题,是被陛下的不信任,感受到了耻辱,羞死的。

反正不太可能是被赐死的,因为陛下要杀萧瑀的话,借口太多了,那么多借口都没杀他,现在他风烛残年了,势力也都瓦解了,掀不起什么风浪了,为什么要杀他。

总而言之,萧瑀这个人是死,至于真相是什么,怕是只有陛下和他本人知道了!

李恪长叹一口气:“这个萧老头,死也搞的这么离奇!”

不,不是死的离奇!而是他们这一代人都很传奇,他们在开皇盛世成长,在大业年间厮杀,在武德朝争权夺利,这一生经历的事太多了,不可谓不精彩,就算是死了,也是一段传奇。

所以,陛下当年评价他说,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废立之心而未定,我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斯人也,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真社稷臣也!

“咱们兄弟呢,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赶上改朝换代的年代,否则咱们兄弟也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行了,大哥,你就别卖乖了!你都灭了两个国家了,封狼居胥,武将的最高荣誉都拿到了,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且,在未来的某一年,他还会成为帝国的皇帝,君临天下主宰八荒,李恪觉得大哥的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李承乾呵呵一笑:“是啊,人贵知足,咱们兄弟算是够幸运的了!”

陛下在旨意中说的很明白,让晋王李治负责为萧瑀治丧,陛下知道李承乾、李恪与萧瑀不睦,而李泰又与萧瑀反目,老六,哎,不提了,只能选择老九。

“大哥,你确定父皇说持重,说的是稚奴?”

“那怎么着,要不孤再给你一份手谕,让你跟老九一块去?”

得了,他就算了,他打小就跟萧老头不对眼,现在去给他治丧,那不成猫哭耗子,假慈悲了!

李承乾笑了笑:“话是怎么说,但举丧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去的,毕竟是两朝的宰相,这是为了朝廷的体面。”

........

兄弟俩用过午饭后,张思政引进来一个黝黑的中年官员,一身绿袍穿在他身上,空荡荡的,显得他那么瘦弱。

“臣交州司漕参军-侯弘仁参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侯弘仁,渝州人,从贞观十一年到十三年,他自牂牁开道,出邕州,打通了通往交州、桂州的道路,使得蛮、俚等少数民族有二万八千户降唐。

贞观十七年,朝廷决定大兴道路,普及全国各主要干线,他在交州干了三年,一共修了四千里路,而且全是山路。

都说蜀道难,但岭南的沟沟坎坎,也不是那么容易开路的,这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说。

候弘仁是个典型的干吏,出身寒门,吃苦耐劳,而且以苦为乐,乐能安贫。这一点,很可贵,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所以李承乾把他从交州调了过来。

“候卿,免礼吧!”

这次,调候弘仁过来,是因为朝廷要在工部之下,成立公路司,以工部侍郎衔,领公路司,负责协调全国的公路开拓事宜。李承乾举荐他,以检校工部侍郎衔,领公路司。

“哦,我,臣,臣在公廨坐不住的。”

从到交州开始,他就一直负责修路,十年来,一直是以路为家,吃住都在工地上,除了公事外,他是基本不进衙署的,公廨的那一套,他早就忘干净了。现在让他在公廨协调,而且还负责全国的道路修建,他做不来的!

“没什么做不来的,几万名劳役,你能管得了,公路司百余人,还管不了吗?朝廷要的,就是你这种注重实际的官,也希望你能带出更多实干的官员。”

候弘仁还是有些纠结,他不是个善言语的人,他做惯了一线,实在是搞不定太多的人情世故。

李恪见状,塞了一个果子给他:“你真傻还是假傻,太子保举了你,难道会对你置之不理吗?”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怎么干,是他的事,如果遇到了什么麻烦,有东宫在,还有什么可怕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