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1章 安排!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祐谋反之事,可是让向来爱惜羽毛的李世民丢了大脸。可能怎么办呢,家门不幸,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但好消息的是,让老五这么一气,他的病好多了,已经开始坐朝视事了。而与过去不同的事,现在不管走到哪儿,李世民都会带着李象。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经此一事,皇帝已经在考虑后面的事了,否则不会带着这位小“太孙”。

对此呢,有人欢喜有人愁,与东宫交好的自然高兴,可与之相反的,自然是长吁短叹,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自己会面对什么。

要说教孩子,李世民从来都是没有耐心的,李承乾他们小时候,他从来都不带,更不会刻意的去教什么,所有的一切一股脑的都推给长孙皇后。

但对李象不一样,这一次他特别认真,甚至亲自教导他读书!而且,他还拿出了自己苦心编撰的帝王书录-《帝范》。

曰: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

耐心的给李象解释着,知道他表示听明白了,李世民才指了指,侧面的小书案,那是他为李象专设的小座,从今天开始,他就是在这里读书。

李承乾觉得,这么做孩子的压力会大一些,稚嫩的肩膀未免能受得了。

可李世民却不以为然,他告诉李承乾,这不是他这个祖父做的选择,而是李承乾做的。既然选择了李象,就该让他提早进入情况。

李承乾呢说什么,只能摇头苦笑,谁让他嘴贱了,多问这么一句。只能打发李象先出去玩吧,他的兄弟都等着他呢!

而李世民也是做父亲的,他知道做父亲的不容易。所以,他还得叮嘱李承乾几句。

现今朝廷的这些重臣,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无人可及;然提兵攻战,非其所长,不可用于统兵。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

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

褚遂良学问稍长,怀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铁骨铮铮。

至于房玄龄、李靖、高士廉年岁过大,将来李承乾做了皇帝,他们怕是已经不在了!但有这些人辅佐朝政,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父皇,儿臣怎么觉得,您在交待后事呢?”

李世民眉毛一挑,罩着李承乾的后脑勺就来了一下:“胡咧咧一天!”

而军队呢,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谢映登、苏定方,程知节,有他们六个在朝,李世民没什么不放心的。至于其他的将校,那就是看李承乾自己的用了。而且,李世民也知道,这家伙在用兵方面,很有自己的主意,高昌之战就是典例。怎么用兵,用将,他心里有数,李世民倒是不用太上心。

“高明,你要给朕记住一点,想要国家传承有序,江山万年一统,法定的传承,皇权的平稳过度,才是最重要的。”

“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朕希望,从你开始,国家的传承,能井然有序起来。”

李象呢,是庶出,按照礼法来说,他缺了一个嫡,将来的东宫,不该他来坐。

但李承乾说的也有道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李象是最年长的皇孙,而且人也聪明,毅力也不错,培养培养是个守成之君的材料。

“父皇,您就不指望,儿臣做个守成之君?”

“你?错翻眼皮吧!打你小子揍得建成、元吉家的孩子哭爹喊娘的,朕就知道你不是好相与的。”

长孙无忌那话怎么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李承乾啊,是块自磨的美玉,不需要人刻意去雕琢,他自己就能成材。

前几年呢,李世民还不服气,总觉得长孙无忌是偏爱他的外甥,所以挖空心思给李承乾找老师,想着按照他的想法培养储君。

可这些年过来,再回头看看,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老五,他派了薛大鼎,权万纪过去,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可把他教成什么样了呢!

这事一过,李世民也想通了,顺其自然吧!反正这些年,李承乾扑腾的也很好,宗室、朝廷受益颇多。

“父皇,您是说,我以后怎么折腾,都行了?”

“还反了你啦!朕是说,你小子给朕注意点,捅了大篓子,朕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堵上!”

秋收的粮食问题,李承乾处置的很得当,冬天关中的粮价也很稳定,常平仓出粮的数量,仅仅是去岁的七成,这说明百姓的日子有所缓和。

还有宫中用度的问题,太子妃做的也很不错,他听皇后说了,前隋一月之用,足够现今三月的开销。太子妃是个能持家的,这一点比李承乾强多了!

“看什么看,朕说的不错吗?”

“你自己算过,每年从你手中流出去的钱有多少吗?”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的那些钱,没花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浪费,都是用在大唐的建设了,否则他也不可能毫不阻拦。

但凡事,要有度!要多想想魏征说的话,那老东西说话是不好听,但却是苦口良药,是会让君上受益的。

李承乾呵呵一笑:“是,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见他那样,也是哼了一声:“你小子啊,记在心里,知道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8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