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8章 补给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取新罗四十余座城,并与高句丽联合,断绝新罗入朝之路。因此,万里呈送国书,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

李世民当即允诺,命黄门侍郎-许敬宗草拟讨伐檄文!同时颁旨:侯君集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向平壤进军;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刘仁轨为海军都督,督黄河水师,扬州水师,杭州水师,登州水师四部,从海路进军。李世民自督兵十万,以江夏王-李道宗,赵国公-长孙无忌,中书令-岑文本,翼国公-秦琼,襄国公-谢映登、宿国公-程知节等五十二位大将,督军十五万,自洛阳向北行军。

李承乾则是毫不悬念的监国,带着百官送大军出征的时候,李承乾和李恪也尽是无奈之色,他们哥俩是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可就是没能改变皇帝的主意。这儿子,就是拧不过老子,他就认准了,你能有什么办法!

贞观十九年四月,前面传回军报,李勣率军渡过辽水抵达玄菟。高句丽城邑都闭门自守,完全抵抗。李道宗挥军攻城,陷阵攻击,斩六数千级。 随后,侯君集攻占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前线由此形成钳形攻势。

海上的刘仁轨率军从东莱渡海,晚上抵达的海岸,随即以程名振为总管,王文度为先锋,一句攻陷卑沙城斩首五千级,俘虏近万人。刘仁轨又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唐军率军到达辽东城外,盖苏文派步骑四万来救辽东城。李道宗引四千骑兵迎战,李勣掠阵,在火炮的掩护下,大败高句丽军,斩首五千级,大将三员,高句丽的援军因此撤退二十里。

李勣趁机大举进攻辽东城,李世民亮出天子大纛,亲自督战,唐军仅仅用三日,便攻下了辽东城,斩俘敌超过五万人。

房玄龄站在沙盘前,捋着胡子言道:“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形势还是有利于我军的!”

但问题是后勤的补给,二十四万大军,抛去海军有自己的粮船可以保证自身供给外,其余的部队都需要靠路上转运物资。

自营州至辽东城,一千两百里的路程,道路崎岖,雨季泥泞,就算全部驮马运顺,依然需要二十万人运输,一路损耗、消耗,到了前线只有七成。

而随着我军南下愈发深入,这条补给线也会无限延长,抵达前线的补给也会越来越少。盖苏文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将主力南撤,避免与我军决战。他在等待,等待冬季严寒、补给、伤亡,会像拖垮前隋军队一样拖垮我军。然后,他在反击!所以,能不能在冬季前,攻灭高句丽国,是这场战事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冬季歼灭高句丽的主力,这场战事,就不好说了!

当然,不管是房玄龄,还是崔敦礼、韩瑗,他们都清楚陛下掌兵多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我军攻势如此迅猛,便是因为这个!

但一座座城池,一道道防线去啃,实在是太耗时间了!而且,百济、新罗,在我朝出兵后,他们的态度竟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很难说他们不会为了半岛的局势,做出什么来。比如运输粮秣、军械、甚至兵力。毕竟人家三国才是那里的主人,大唐这架势谁都能看出来,是来鲸吞的。

所以现在就要考虑不仅是粮秣的供应,过冬的问题更是要提上日程,棉衣、取暖的木炭都是要提前想到,解决的!

李承乾点点头,他知道三臣说的都是实话,打仗打的是什么,说到底还是打的补给,补给跟得上,大唐军队将无敌于天下!

李承乾拍了拍手,张思政抱上来几件衣服。大衣,帽子,裤子,上衣,手套,棉靴。清一色的黑布,蓬松感十足,李承乾撕开里面,露出里面的白叠。

白叠,他们都是认识的,可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殿中的诸臣,都是面面相觑,谁也没搞明白,太子的意思。穿上这东西,能过冬?

“崔尚书,你穿上试试,看看够不够暖!”

崔敦礼也是不客气,拿起大衣就裹在了身上,没过一会儿便感觉到了暖和,嘴里更是滋滋称奇。房玄龄等人,也是伸手去摸,果然很暖和。

房玄龄眼前一亮:“若是我军都能有一套这样的衣服,外罩铠甲,则可无惧严寒!”

房玄龄的话一语中的,北征薛延陀之前,李承乾便下了令,宁夫人、遂安夫人的商队,从西域诸国,采购三百万斤白叠。

为了这批白叠,他可以把半个东宫都掏光了,就是为了给出征的将士,制作棉衣、棉被!让他们可以在冰天雪地中,最大程度的降低非战斗减员。

他已经下令了,在秋收前,赶制三十万套被装,交付兵部!钱的问题不要说了,他这个太子要那么多钱干嘛,不就会要花在朝廷上么!

至于粮食,除了桶面、牛鸡肉干、食盐、晒干的蔬菜外,李承乾建议,用粮食在漠北漠南的边贸中,换取大量的牛羊,这些牲畜自己会走,牛也可以托运粮食,无论从速度,还是消耗上,都能节约很大一笔。

在营州建立大本营,保证后勤的补给,同时向东,开辟多条,多点补给线。炉子、木炭等取暖设备,也会在秋季前,生产出来,送到辽东前线。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的紧张,对冬季作战的初步准备也是可以应付。

房玄龄说的对,打薛延陀与高句丽是不同的,薛延陀部是游牧民族,与他们作战只要考虑到大兵团野战就好了,其余的小关隘,完全不是问题。

但高句丽是农耕国家,他们是有土地城池,和完整的国家秩序的。与这样的国家作战,可不能把打游牧民族的习惯带上去。

“补给的问题,在孤看来还不是大问题!关键还是那个用四把刀的盖苏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3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