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4章 太极宫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皇帝在玉华宫,筹划攻伐高句丽之事,李承乾则需要在太极宫主持日常的国务。李世民重申了旨意,除了权知军国事外,还授予李承乾统管京畿防务之权。

弘文殿每日送到显德殿的奏疏,都超过一千本,这是要活活累死人的节奏啊!

所以,李承乾在显德殿做了个小班子,以中书令-马周为主,辅以胡演、长孙冲、上官仪、李义府、戴至德、杜荷六臣,配以胥吏三十人,处理奏疏。

有了他们这些人,李承乾的算是送了口气,奏疏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处理掉,送回弘文殿,再按照流程下发各部、各道州府。

忙活到晚上,“后勤部长”李恪,给大伙准备了丰盛的晚膳。吃饭的时,李恪还把在庖厨听到的故事,说给了大家解闷。

说,太极宫夜里,经常出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头戴九天玄冠,身披九天玄袍,每次出现都伴随着异香和天籁般的歌声。宫里的人都在私下议论,说他是九天玄女的化身。

胡演放下手中的汤:“我说吴王殿下,你就没点新鲜的故事!臣在大理寺干了十八年,审了无数魑魅魍魉的案子,最后总结就是两个字:人为。”

什么九天玄女,就是下面的人,吃饱了撑得的,没事传小话,传着传着就邪乎了!那就是个影子,也能被他们邪乎成玉皇大帝。

胡演的这番言论,马周是十分赞同的,先贤说,不以怪力乱神。神仙这东西,谁见过?没见过,就不能当真,所以权当个笑话算了。

杜荷呢,是殿中最闲不住的,看热闹也不怕事大,他提议,想休息的吃完了去詹事府休息,不困的,可以去抓抓这个九天玄女,兴许啊,还能逮个神女献给殿下做妃子呢!

李承乾笑着指了指杜荷:“孤啊,有三个妻妾就满足,贪多了,腰也不答应!”

“愿意去就去,带上侍卫、内宦,孤也想知道这股妖风,是那里来的!”

众人是该去詹事府睡觉的睡觉,该与杜荷去探险的探险,但长孙冲却没有没挪窝,反而端来了棋盘。

“他们都走了,臣陪殿下打发打发时间吧!”

李承乾淡淡一笑:“好吧,咱俩下一盘,杀个痛快!”

武阳懿公李大亮在太子北征期间过世了,办丧事的时候,家中只剩余五斛米,三十匹布。父母早亡的十五个亲戚子弟,以孝子之礼服丧。

陛下呢,自然不会让李大亮太寒碜,可他那十五个子弟,怎么办呢?他们都是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李奉诫还在被夺情,回安吉做县令了,根本顾不上他们。东宫呢,与李大亮是有交情的,李大亮生前与太子的关系深厚,所以长孙冲觉得东宫也该照顾一下这些孩子。

李承乾点点头:“你的想法呢?”

长孙冲的想法是,把这些孩子全部送到国子监去,在那里可以读书,可以生活,还能有个好前程。这么做,一来是告慰李大亮的在天之灵,二来是告诉那些为东宫效力的人,只要一心为朝廷,一心为东宫,太子是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不管他们是生,还是死。即便人死了,茶也凉不了。

当然,这个口子,也不能为李大亮一个人开。此次北征,六率中随太子阵亡的将校,子弟都该按此例执行。

“这很好啊!就应该这么做!”

“除此之外,六率阵亡伤残将士,每家都要都要定期的给予补助,没把他们带回来,是孤的责任!”

李承乾的脸上顿生伤感之色人人都说,东宫这一仗打出了彩,打出了十几个五六品的将军,五十多名校尉,大赚了!

可他们不知道,李承乾此次带走了一万六率将士,最后只回来六千人,其中还有千余人落下了终身残疾。秦怀玉的西营,八百名伤兵,引爆了炸药,在火海中与敌人搏斗,连句完整的尸首都没留下。外面的人,只看到了东宫得利,却没人会主意,那些普普通通的将士。

这些将士,跟着他从长安远征高昌,走了整整七千里,横穿了两千里朔漠都没死。结果死在了薛延陀部的手里,李承乾这心不是一般的疼。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没经历惨烈的战事,没在死人堆里滚过的人,是不会理解那份同袍之情的。

长孙冲也叹了口气:“是啊,臣负责抚恤,发出多少钱粮布匹是次要的,臣是看到阵亡、伤残名单,将士们不容易啊!”

不过,长孙冲也劝李承乾,不要跟那些嚼舌根的小人一般计较,东宫六率走出去的将军,那都是打出来的,他们的晋升完全符合唐军的晋升律文。

“这个,孤当然知道,孤也没当他们是会事,孤只是心疼那些将士。他们跟着孤多少年了,这么大的损伤,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对了,殿下,还有一个事,不知道吴王给你说了没有!”

岑文本的弟弟岑文昭官做校书郎,喜欢结交宾客,大摆宴席,陛下听说后很不高兴,毕竟岑文昭是在中书省当差,经手都是机要文书,如果酒后胡言,泄露了机密。处理他,伤了岑文本的颜面,不处理他,国法不容,所以陛下就想调他到外任去。

可岑文本却哭着对陛下说,他们的父亲早逝,母亲抚养他们兄弟很不容易,老人家又很喜欢这个幼子,如果弟弟去了外任,怕是母亲会因此而忧病。

陛下怜悯他的孝心,打消调岑文昭的想法,只是把岑文昭训斥了一顿便作罢了。

当然,事后,岑文本也没放过这个兄弟,把他调取看案牍库,搞得岑文昭很是狼狈。

岑文昭这个人,殿下该是知道的,他不是什么坏人,也只是喜欢交朋好友而已,但是经次一事,他这仕途可就不好说了。岑文本呢,随吴王归附了东宫,这些年也是尽心尽力,长孙冲觉得殿下应该照顾一下。

“你的意见呢?”

“臣的意思是,他既然这么善交际,那不如调到鸿胪寺去,跟那些外国使节打交道!”

李承乾頟首:“行,就这么办!把他调过去,孤来签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7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