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1章 坐堂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魏征啊,不招人喜欢,是有原因的,眼睛刚好一些,就挑事。

就说查验刑部、大理寺的报审的卷宗,他非得鸡蛋里挑骨头,结果使刑部尚书-刘德威被罢了官。

新任刑部尚书,是李泰举荐的郧国公-张亮。而在张亮没有从扬州回来前,刑部的事宜,由李承乾、魏征负责提掉,且有明旨要将各地报上来的案件全部复查一遍。

可能也是怕李承乾多想,皇帝以筹建新船坞的名义,让吴黑闼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顶替张亮的职务。

李承乾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就两个-心累!魏征,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别说魏征这眼神了,就算他,都看完了,也得看瞎了不可!

“魏相,你这算不算自讨苦吃!”

魏征却不以为然,他挑出了十个卷宗,且都是人犯在押的,可以就近解决。

在魏征看来,事不怕多,办一件,少一件!若是太子因为这些卷宗太多,便生出了倦怠之意,那就有些不应该了。

不应该?到底是谁不应该啊?

李承乾有些无语,但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叹气点头,表示赞同。

“来吧,孤看看,这第一件是什么案子。”

并州一个县令使用酷刑,杀死了一家二人,并且想方设法制止受害人家属向刺史府、御史台告发,最终被监察御史查访出来,奏闻皇帝,押解进京审讯问罪。

县令武魁是在公堂上实施拷讯的,致人身死,也算是依法拷讯,邂逅,也就是偶然致死,应该不不属于蓄意杀人,因此三法司审讯之后,给出的结论是罢官,拘一年。这个处理结果,已经算是很严重了,毕竟士人和庶民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魏征以为:身为县令,应该是民之父母,竟然敢以私意杀人,这是残害百姓的民贼,力主将该县令处斩,明正典刑。绳之以法。

而县令与这家人,无冤无仇,为何要行酷法,要人性命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征徭了。大唐的徭役制度,除了一般的正役之外,还有着别的徭役,也就是这一类的人去服的徭役制度,相比正式的徭役,他们所占的比重要较小一些。

然而这种徭役的征收方式也和正役大有不同。并非是按照以往每一户都要去征收的这一种方式,而是以每一户家中的人口数量为基准。

并且服役之后所要去充公的地方,也是在当地的州或者是当地的限购内,不会被派送到很远的地方,或者是边境地区。

与此同时,朝廷对这一方面也有着明令的规定,地方的官员是没有权利去调遣这些服役的人,如果要调遣,必须有上宪有司允许,才能够将这些人派遣到别的地方。

取得许可后,他们可以使用权力,甚至暴力去征徭役。这其中也包括,刑罚,罚铜的等手段。

男性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有了服从杂役的义务,这是硬性的规定,并且服役的时间为十天,当然了,超过这十天之外也是可以的,还会有好处。

如果服役的天数长达四十天,就可以对这一男丁所在的这户人家免除一个人口的口税也就是丁租。

当地今年大旱,缺水缺的厉害,官府只能征徭役,让百姓打井抗旱,所以上报得到了许可,允许他征两千青壮。

但打井是个苦差事,天又这么热,一滴汗咂八瓣,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因此便出现了逃役的现在。

被武魁打死的这哥俩,就是其中的代表的人物。为了打井之事能进行下去,武魁不得不杀鸡儆猴,所以抓了两兄弟,打算收拾一下,让下面的人都乖乖的听话,把事做下去。

但是呢,他没有考虑到,这两人做了一个月的活,已经五劳七伤了,身体不堪重负,再打一顿,肯定是吃不消的。打个半死后,扔到了牢房中,没挺到翌日,兄弟俩就一命呜呼了。

这个事呢,武魁是有责任,但从法理来说,他用刑没有错,打死人也不是主观的。他最大的错,就是阻止百姓上告。刑部当时核定,罢了他的官,羁押一年,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但魏征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父母官父母官,做县令的就该爱民如子。如果,他真的是爱民如子,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他还会这么做吗?下这么重的手吗?

且魏征还抓住了一个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不应该管武魁是不是主观的,他把人打死了事实。

而且,魏征还举了个例子,如果百姓因为失手,把官员打死了,那他算不算是杀官造反呢?朝廷和三法司,会不会体谅他的苦衷,他的不易,宽恕他的罪过,饶其一命呢?

不会!因为朝廷不会允许杀官的事发生。

那换句话说,难道官杀百姓,就被默许了吗?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哪个王朝,是靠着严刑酷法,酷吏治世而王朝兴盛的。

想当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刘邦在沛县,都是因为失期,害怕严酷的秦法,才起兵造反的。跟着他们造反的那些百姓,为什么前仆后继的与秦军作战呢?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秦国不爱护他们。

今天,只是死了两人,不算什么大事,失的民心也许就只是服役的一小部分人。但若是不加抑制,那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可能发展到举国皆怨。

前隋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那么多,就是因为隋吏不爱护百姓,将百姓视为牛马。

魏征是过来人,他亲眼见过他们眼神中的那股愤怒。那是世间最可怕的力量,是可以颠覆一切的存在。他不想再见一次,更不想大唐重蹈前隋的覆辙,所以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太子殿下,你不会希望这天下到你手的时候烂透了,成为第二个隋炀帝吧!”

“你今天要是不杀鸡儆猴,那将来可就不好说了。”

实话呢,永远都是不好听的,李承乾虽然不喜欢,但也承认魏征说的实话。

于是,便将武魁的名字,添了今年的秋决名单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3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