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2章 碰瓷的老头!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承乾与李恪兄弟俩进大理寺正堂,便见一个鹤发老者,拿着拐棍在瞧孙伏伽,堂堂的大理寺卿,金紫光禄大夫,愣是陪着笑脸,连个屁都不敢放!

而老头呢,看到李承乾来了,也是拄棍过来,往地上一座,当即哭天抹泪起来。

见这老头如此,李承乾和李恪也是相觑无奈,原因很简单,这个老东西,他俩都认识。

老头叫王长谐,出身京兆王氏,是晋阳起兵的六统军之一,也是唐军的创始元老,跟刘弘基、长孙顺德两个老流氓是一批的!

大唐建国后,出任左武卫大将军,爵平原郡公,贞观后出外任,先后担任秦州都督、会州都督。

王长谐履历有点负责,他很早就追随李渊了,后来又先后跟着李建成和皇帝,功劳、苦劳都是有的,可以说是李氏的家臣。年纪大,资格老,谁见了得让几分!

“我说平原郡公,你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跑到大理寺来了,有事,你到东宫与孤说嘛!”

王长谐甩了下袖子:“老臣要告房玄龄,那个兔崽子凭什么压着我孙子,不让他升官,一定是受了别人的贿赂!”

李承乾和李恪算是知道孙伏伽为什么无奈了,就他告的这个人,别说大理寺了,就算是告到御前也告不倒啊!

不过,说到贿赂,房玄龄是否受贿,暂且不说,他王长谐在做会州都督的时候,就是因为受贿被御史台弹劾,才丢了官职的吧!要不是陛下念旧,赦免了他,老头子造就被充军发配了吧!

是,老头子有背景,王氏定著三房: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作为京兆王氏的领头羊,他有资格称呼秦王府的小谋士-房玄龄为小子。

但现在,世道毕竟变了,人家房玄龄可是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李承乾这个太子也是要以师礼待之的。所以,弹劾他也好,告他也罢,都要三思而行。

王长谐不乐意了,在李恪的搀扶站了起来,重重的拄着拐棍:“屁宰相!老臣做统军的时候,他还是个吃白饭的落魄书生呢!”

“殿下,你可不能偏向那兔崽子,得为老臣做主啊,咱们才是一家人啊!”

李承乾能说什么只是让崔钰搬了把椅子过来,请王长谐坐下,喝口茶,慢慢说!

王长谐只有一个儿子,叫王德元在唐州做刺史,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还有三个孙子,次孙王九言在并州做司马,三孙王士会在陆浑做县令。

而王长谐做重视的,则是长孙-王九言,老头子认为这个长孙最像年轻时的他,所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最多,还特意去求了陛下,把在留在长安做官,现任雍州司马!

去岁北征后,侯君集转兵部尚书,与崔敦礼共掌兵事,皇帝便让马周以中书令的身份,署理吏部尚书之事。而马周呢,认为四时都在选官,实在麻烦了,所以早年初时奏请恢复原有选官周期,于每年十一月开始甄选,第二年三月完毕,陛下也觉得很有道理,便允准了!

也就是说,如果在三月份,没有接到升迁的命令,那这一年就可白搭了!官场上的事,从来都是错一步,步步错,老王虽然年纪大了,但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他特地找人打听了,吏部今年本来是把王九言放在升迁名单中的,结果到了房玄龄手里,他剔除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他的孙子。

房玄龄是重臣不假,更是人人都惹不起的存在,但这些人中,绝对不包括他王长谐,在老头子看来,房玄龄就是在跟他叫板,是在跟他过不去,所以他找上门去了!结果呢,房玄龄跟他云山雾罩的说了一堆,愣是把老王绕蒙了。回家想想不对,所以他便来大理寺状告房玄龄了!

可他没想到,现在的官,跟前隋那些狗东西一样,都是媚上的东西,根本不敢为民做主!这怎么行呢!老子们跟着先帝、陛下打小这天下,怎么能让这些坏东西当国呢,所以他打算先教育孙伏伽,然后再杀到梁国公府上去,教训房玄龄!

听到老头子这话,李承乾也很是无奈,选官嘛,自然有上有下,并不是说上了名单,就一定能选上。把不太适合人剔除,是宰相的职权,李承乾也不能说人家不对!

当然,老臣的颜面是要顾忌的,否则传出去了,还以为他这个太子,在监国期间虐待老臣呢!

“王公,把九言调到詹事府去,你看可好?孤给他升一级,让他跟着上官仪当差,你可满意!”

老头子是老了,但还没傻,如果能调到东宫去,就是不升也是自家孙子赚了,谁不知道太子储位稳固,一定是明天的皇上!成了潜邸之臣,有好出身,比什么都重要!

“那给殿下面子?”

“对嘛,看在孤的面上,这事就算了!”

“好吧!老臣听殿下的!”

望着老头子离去的背影,孙伏伽摇头苦笑:“臣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第一见这么要官的!”

李承乾笑了笑:“王公还是不一样的!他在战场上救过先帝的命,这样资历的元老不多了,照顾一二也是应该的!”

他要是真去找房玄龄闹了,房玄龄年纪也大了,他俩要是谁有个好歹,那丢脸的也是朝廷。

陛下引兵在外征战,很是不容易,长安万世都要以稳为准,只要不过分的事,该过的就要过,不能太较真。

而且,王九言的官箴不错,精明能干,屡有政绩,提一级使用也是应有之意。

“行了,说正事,孤和三弟来,是因为你俩上那个本章。说说,到底怎么情况!”

说到这个,孙伏伽指了指了案上,崔钰立刻跑了过去,把卷宗拿了过来,呈给了太子。

“殿下,臣以为这个事很不寻常,与殿下说的天宗派搞事情,很有可能有关!”

哦,李承乾扫了一眼,眉头渐渐皱起来,然后把卷宗交给李恪,随即对二臣言道:“人呢,提出来,孤要亲自审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9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