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2章 矛头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通关文书,顾名思义,人们在通过关卡时所需的一种官方凭证。这种文书通常由当地的官府或军队颁发,上面详细记录了持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出行目的等信息。同时,还会注明持证人的身份等级,如官员、士人、商人、农民等,以便关卡进行审查。

这通关文书的作用有四点:第一,证明身份,防止冒名顶替。第二,保障安全,通关文书上会注明持证人的出行目的。

第三,便于纳税,通关文书上还会注明持证人的身份等级和携带财物的数量,作为征收关税、通行费等费用的依据。

第四,便于追踪,如果持证人在途中遇到危险或犯罪,通关文书上的信息可以帮助官府迅速找到其身份背景,便于追踪和处理。

别说是民间方面的流通了,就算是官员上任,也必须有敕牒和告身吧!

敕牒,也就是由吏部颁发的委任状,上面印有吏部的大印,显然这个是独一无二的,当任职官员到达任职地报道时,首先就得交出敕牒证实身份,以供官府备案审查。

告身,这是官员任职的凭证,从南北朝时就有了这个制度,上面记载的是官员的姓名、籍贯、年龄和特殊体貌特征,内容之详尽,安全度之高。

告身更是由吏部统一制作,采用绫罗等材料制造。与敕牒略有不同的是,告身不再需要上缴官府,官员自己也可以一直保管。

这两样少一样,就算你去做大都督,也别想顺利交割上任。

想要把这些渣土运到悄无声息的运尽关中,必要打通的关节,就是雍州府。也只有雍州府开通的文书,才不会有人过分苛责。

而雍州牧是魏王,这种事,就算是他不知道,也不可能一点风儿都没听说,那他这个雍州牧,做的他未免也不称职了吧!

“文远,你不了解青雀,他这个人从来不关注这种事。他的眼睛从来只向上看。”

“但你要说,他的手下。不好说,也许就有人爱财呢!”

谢文远可以去查,查谁都行,但是魏王就算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李泰知道,也收了人家的好处被人利用,陛下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为什么,疼儿子呗,老子回护儿子,不需要理由。

“可魏王一直盯着东宫呢,他的人小动作不断。因为修《括地志》的原因,麾下聚集了大量的文人。”

谢文远可是世家子弟,从来就是在阴谋堆里长大的。他太清楚了,聚集了那么多文人,掌握了舆论,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三人成虎!前面的例子,摆在面前呢!

前隋的太子杨勇,少时入宦,跟着杨坚办差,北周时,便已经是公爵,代父处理政务了,可以说,杨勇是杨坚早年最信任的儿子。

杨勇英俊而勤奋,性子温和正直。许多人认为杨勇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杨勇的缺点是她爱女人,杨勇长得好看,地位高,很多娘子都爱慕。

因此,杨勇有许多妃子,这是杨坚和独孤皇后非常讨厌的。杨广呢,也是抓住了他兄长这个缺点,不断煽风点火,联络臣工重伤杨勇,以至于杨勇被废。

陛下让李泰办一个文学馆,招揽天下的人才。这是不是似曾相识?

当年陛下就是办了个文学馆,把很多优秀人才招入自己麾下,最后才打败了李建成,坐上了太子之位。

如今,允许李泰办文学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他:你好好努力啊,以后就能取代你兄长,当上太子!

魏王不是傻子,恰恰相反,他非常的有心机和谋略的人,他也是恰恰利用了这一点,给自己造势,否则也不会招揽到那么多的贤良投之麾下。

瞧见李承乾不以为意,谢文远更是急的直跺脚。他再次提醒李承乾,汉朝的太子-刘据,刘彻的嫡长子,卫皇后所出,又有卫青、霍去病为他在朝中、军中网罗的势力,按理说顺利继位,没有任何问题。

只可惜刘彻老来昏愦,老来疑心病越来越重,担心太子篡权,加上奸臣蛊惑,而卫青、霍去病早逝,丞相公孙贺被扳倒,太子失了外戚屏障,最终以“巫蛊之祸”被杀。

今日,太子的权势,已然超过了刘据,四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可以一言而决,甚至手中还有兵权、刑狱之权,又有长孙家、高家这样的外戚,及一大批开国功臣支持。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太子已经具备了造反的条件,也具备了造反的实力。

历朝的雄主疑心都很重,陛下又是这么情况上来的,自然疑心病更重了。谢文远甚至还发现,东宫里也有陛下安插的人。每个月都会定期向马宣良汇报。这说明什么,陛下对太子不放心。而魏王府里呢?谢文远也差过,没有一个人!这又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对魏王不是一般的放心。

李承乾嘿嘿一笑:“文远啊,作为东宫臣子,你是合格的。你的忠心,孤也是知道的。”

“但是,你并不了解陛下,更不了我们李家。”

李承乾给他举个例子,李家虽然是鲜卑化的汉人,但习性多少留下不少鲜卑的习性。裁弱留强,弱肉强食,才是李家人的生存之道。

作为皇子,李泰无疑是优秀的,会哄人,善文章,能让陛下在文武臣工面前有面子,甚至可以是显摆。

但问题是,好文士,舞文弄墨,甚至编编书,或者做一些利民的政策,并不能坐稳天下。

现在的臣工,特别是手握大权的文武臣工,他们可都是跟着陛下从隋末乱世走过来的人,是真正的骄兵悍将。

跟这些人讲诗书,讲礼义廉耻,有用吗?

没用。

就得像李承乾这样,用利益把他们牢牢捆在皇室的战车上,驾驭他们。否则,就是给他皇位,也是坐不住的,这一点陛下心知肚明!

“所以啊,你不要以为魏王的架势有多吓人,那都是花架子,唬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4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