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6章 用人不疑!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靺鞨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便在安北都护府繁衍生息,其先祖可追溯到商周-肃慎,战国-挹娄,到了隋唐两朝,他们才从勿吉改唤靺鞨、

靺鞨各部发展不一,大多以角弓、楛矢射猎为生,凿土穴而居。南部的粟末部接近汉地,受汉化的熏陶,因此发展较为先进,种植粟、麦、穄等作物,养猪、马,以米酿酒,以猪皮为衣。而最北方的黑水部使用铁器,善用自造毒药敷於箭矢,以射禽兽,与匈奴的习性相似。

靺鞨原有数十部,经过漫长的融合,到了隋唐交际之际,逐渐并为七大部。

其中,靠近营州的一部酋长-突地稽,率部归附隋朝,被杨广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允许其部移居营州。

武德二年,突地稽遣使入朝进贡,向大唐称臣,高祖许部落置燕州,并以突地稽为燕州总管。

武德四年,刘黑闼叛唐,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遣使到太宗帐下,请守其节制。因灭刘黑闼有功,封为蓍国公,徙其部落于幽州的昌平城。

贞观初年,突地稽被拜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值守其部于昌平,乐享受太平,但却在不久后去世。

其子-李谨行,袭燕国公爵位,勋云麾将军,仍领其部。李谨行武技超群、孔武伟岸,自幼便谙习军旅之事。贞观十四年,二十一岁的李谨行,凭借以门荫入仕,任右武卫翊卫校尉。后参加平薛延陀、高句丽、西突厥、击回纥等大战,积累功至右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衔。

李谨行虽然出生于蕃将之家,但自幼受汉文化熏陶,君子六艺甚至比一般的中原世家子弟都要好。

燕国公府正堂

长孙冲展开诏书:武夫出讨,战胜则赏隆;良将守边,功多则禄厚。右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燕国公-李谨行,门擅英豪,代承恩宠,志气刚健,于力沉勇,早标击剑之材,历践衔珠之秩。........,用能斩将诛丑,血锐陷坚,致殊功于三捷,廓遗气于万里。着即改授左羽林大将军,检校左右羽林卫事。

“燕国公,恭喜了!”,长孙冲笑眯眯的说道。

李谨行山呼万岁,磕头领旨后,皱起了眉头:“伯良,我是南衙的将军啊!”

长孙冲当然听明白了李谨行的意思,自从先帝设立南北衙以来,蕃将们都是在南衙当差,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忠、阿史那步真,都是南衙的大将军。

北衙是天子禁军,即便我朝视胡汉两族为一家,但多少也会有些顾忌,所以自打北衙成立后,还没有一个蕃将成为北衙大将,更别说节制两位的大将军了。翟长孙过世后,左羽林卫大将军的位置一直空缺,大将军的职权一直由吴王兼理,左右羽林卫的军事,也由吴王一肩挑。

是,吴王是出征了,左右羽林卫的事,一定要有人来做。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陛下大概会让魏王或晋王虚领,然后选择宗室大将领兵。

“燕国公,你呀,也在陛下麾下作战过,陛下的脾气,你该是清楚!他用人,从来都用能用才!”

当然,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用李谨行,北衙的将领一定会有些议论,李谨行本人也会有压力。

但陛下让他来传旨时,还让他给李谨行带几句话。举部来附,便是真诚,赐为国姓,便是骨肉。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他相信李谨行。

李谨行叹了口气:“陛下如何待臣,臣真是肝脑涂地,也不足报答万一啊!”

长孙冲拍了拍李谨行臂膀:“李兄,你呀,放心去做,一切有陛下给你做主,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

回到宣政殿后,长孙冲将李谨行的顾虑,说给了李承乾,老实说,他也真是有点担心,李谨行管不了那些宗室、外戚的将军。

李承乾摆了摆手:“李谨行是帅才,其能力不下于张士贵、薛仁贵,可将数十万之众,区区一些禁卫,还难不倒他。”

要说李承乾,为什么打破常规,选用李谨行,不仅仅是因为他出众的能力,更因为他这个人的忠诚。这也是他为什么,调其子李秀到千牛卫任职的原因。胡、汉也是要分人的,有些胡将,他们的忠诚,一点都不比汉人差。契苾何力宁愿扯掉自己的耳朵,也不愿意背叛大唐;阿史那社尔等十四位胡将请以杀身为先帝殉葬。

“庄王绝缨,管仲相齐,知贤而不用,等于不知贤;用贤而不信任,等于不用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继承的不仅是大唐的皇位,更继承了天可汗的位置,既然朕是万王之王,那为何不能用一视同仁呢?”

李承乾记得,贞观十年的时候,魏征给先帝上了一本,国君如不信任臣下,就无法使用臣下;臣下如不信任国君,就不能为国君效力。所以,他提出君臣之间要上下相信。”

有前嫌者不计,有过节者释然,曾为敌者今为友,肝胆相照共进退。韩信和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人,他们背叛项羽的原因,只是项羽对他们不信任、不重用。

作为一个帝王,项羽既缺乏识才的眼光,又缺少容人的度量,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而刘邦就与他不一样了,善于用人,能屈能伸,所以他能取得天下一点都不奇怪!

“朕是比项羽、刘邦要幸运,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这不是朕得过且过的资本,明白吗?”

“挖掘人才,使用人才,让他们为帝国添砖加瓦,这才是朕应该干的事!”

干大事,是不能算小账的,胡人也好,汉人也罢,世家也行,庶民也可,他要的是人才,是能为他治国安邦,开疆拓土的人才。

创业的话,当年秦王府那般的规模就差不多了,但守业十个秦王府的人也是不够用的。

“所以啊,朕必须用尽一切方法,去发掘人才,让他们为朕,为大唐效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