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64章 劝!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与躺平的李勣截然不同,李道宗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一般,为大唐征战四方,功勋显赫,颇为好学,敬慕贤士,且从不以势凌人。

而李道宗之所以与中年时贪财自污不同,便是因为李承乾给了足够的信任,他不必再担心功高震主及宗室藩王的特殊地位。

听到皇帝说,李勣那个老家伙竟然干了这样的事,李道宗也是笑的前仰后合。贞观朝的时候,宗王领兵要比李勣他们这些臣工要危险多了,毕竟都是皇室子弟,很容易被御史们扣上图谋不轨的帽子。那时候,李勣在并州驻防时,那叫一个逍遥自在,弟兄们都羡慕他啊,有兵带,有仗打,还远离祸患!

但到了永祯朝,宗王在朝,在军,在各地州府为官者越来越多,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而李道宗也因为在宗室中资历最老,因此成为主管兵务的宰相。

“他李懋公也有怕的时候啊,老臣还以为,他什么都不怕呢!”

“老东西,怕就对了,狗儿的,他要是不怕,那咱们不是白干了!”

如今,大唐的军队正在新老交替,一些上了年纪的,品秩不高,又做不了文官的将领,全部都被授予了勋官,让他们致仕,回家养老,军中正在补充大量的年轻人。

李道宗也从全国的将领中,尤其是边军,挑选了三百名大小将校到讲武堂充实师资,大唐的军队变化日新月异。战争模式,作战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就是让李勣来做大帅,他怕是也指挥了不了几十万大军了。

而在这个时代变迁下,那些跟着李勣的将领中,十之五六都要被淘汰,他能不怕吗?换成李道宗,他也怕,他赖以立身的本钱,已经被朝廷消化了。李勣这个人,把军队看成自己的命,虽然他不带兵了,但在军中的影响还在。可随着新式军队的更迭,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正在火速下降,他能不怕陛下找收拾他么!

“他怕?朕看啊,他是跟朕耍活宝呢!”

“他是在埋怨朕,怎么把他淘汰了!”

机会呢,李承乾不是没给他,可李勣总是跟他玩花活,把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交给他,李承乾怎么能放心!

当然,别说他心眼小,换成哪个皇帝,也不会把军队交给自己没把握的人!他能给李勣这样的荣耀,已经是万分开恩了,再多,不行!

上皇还在玉华宫看着呢,李承乾不能有差错,更不能让他失望!所以,他没精力和时间,去猜李勣的心思!

“陛下,要不,给他机会,让他去讲武堂?教教学兵也好啊,李勣在兵法上的造诣,还是不错的!”

何止是不错啊,本朝能超过李勣的人,确指可数!要是李勣能去,那自然是好的,可他英国公是什么牌子,他怎么能屈尊去那里呢!

要是李勣愿意去,李承乾八抬大轿抬他去都行啊!老东西这么顽固,李承乾就只能呵呵,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李道宗捋了捋胡子:“要不老臣去试试,毕竟几十年的弟兄了!”

要是皇帝允许,他就邀上侯君集、谢映登、程知节几个老兄弟,去拜会一下李勣,一顿酒下来,应该就能说服那个老家伙!

几十年的老兄弟,他总不能卷大伙的面子吧!而且,他那么精明,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陛下给他的台阶。

李承乾点点头:“朕是无所谓的,主要看他能不能想的开!”

李道宗呵呵一笑,他等的就是陛下的这句话。老虎没有牙了,但饭还是要吃的,不是吗?

..........

英国公府

李敬猷、李敬真、李思顺、李钦载四兄弟忙坏了,李道宗、侯君集、谢映登、程知节四位大佬,他们可都是伺候好的。

酒过三巡,听完李道宗的建议,李勣也是叹了口气:“我这个人啊,就是贼做的时间长了,干什么都没有你们大气。”

说心里话,李勣又没有二心,为什么就跟上皇、陛下处不好的!李勣清楚的很,问题不是出在陛下和上皇的身上,是他自己。

李勣总觉得这世上最把靠的,就是手里的刀,因为你有刀,所有人都要看着你的脸色过活,所有人都不敢打你的主意。

翟让当年怎么死了,程知节和谢映登都是瓦岗寨出来,他们俩该一清二楚吧!他呀,不是不知道大势,就是心里不拖底。

程知节干了一杯酒:“懋公的顾忌,老程最懂了,贞观朝时,老夫也是考虑了很久,才选择站队的!”

毕竟关乎一家老小,关乎一辈子的功业,关乎千秋后世的,说一点都不担心,那是扯淡,谁能完全把宝压在谁身上。

但他家处默,就是认准了陛下,老程也是没办法,只能选择站队。不过很幸运,程家选对了,又一次捞到了从龙之功,甚至连皇长孙都有他家一半的血脉。现在宫里,就已经喊小皇孙为太孙了。陛下和皇后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仿照上皇时的旧事,等着孩子大了,便册立南宫。

而李勣呢,战功是比他们多,但错过贞观、永祯两朝的拥戴之功,所以在君王眼中,并没有他们三人这么受信,自然是要靠边站的。

谢映登抿了一口酒:“懋公,错过了没关系,但你毕竟功臣,还是三军敬仰的大帅,陛下还是愿意给你台阶下的。否则,就不会让我们来了!”

道理,李勣当然是知道的,陛下给台阶,那是给面子,让他风光,如果陛下直接下一道圣旨,李勣敢说一个不字,违逆圣意吗?

李勣点了点头:“是啊,我知道,我感念陛下的隆恩,也领诸位兄弟的情,我自然是要遵旨的!”

李勣这辈子,只能用可惜来形容,他明明是有能力创建更高的功业的,他就因为他的谨慎小心,竟然生生断送了两次,这只能是说他咎由自取了,怨不得别人。

李道宗摆了摆手:“懋公,话不能这么说!敬业不是东宫的嫡系么,你这一府还是有希望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