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8章 圣意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弘文馆学士-李嗣真、吴兢,是永祯十三年的进士,年轻、儒雅、有上进心,所以李承乾调他们为起居郎,专门记述《起居注》。

今天要记录的就一个---河渭转输线。为备关中、河南出现灾荒,在洛州、晋州、绛州设立转运仓,以新丰水师为轮输,在河渭之间开启粮米转输线。

一旦出现灾荒,则就近起运,周旋两地,朝发夕至,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食运到受灾州县。

李承乾招呼两位起居郎:“朕少年时,喜欢出入军营,也总是惹祸,所以总是触犯军法。”

“当时的军法官,是已故的琅琊公-牛进达。他是瓦岗寨出身,是有名的黑面神,谁犯了错,都是要收拾的!”

“朕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竟然打了朕十记军棍!而事后,陛下向他问罪,他却说营地里只有他的兵,没有太子!”

先帝被他说的哑口无言,因为先帝在让他监理军法的时候,曾经约法三章,那就是他在军营里的一切事,都由他自己做主。

所以,先帝反过来说李承乾,要他去军营的时候,注意点规矩,别再被行军法,丢了皇家的脸面。

“可朕呢,那时候年少,根本听不进去先帝的话,依然是我行我素,所以还是会挨牛进达的军棍。”

“有一次,他打完了朕,给朕上药的时候,讲了讲他在瓦岗寨时,随军攻击洛阳之事。”

那时候攻城,不比现在,有大炮,还可以用投石机抛射火药弹。只能靠着云梯,攻城凿,让士兵拿命去拼。

在理论上讲,攻防的比例是一比三,但久经战阵的人都知道,这都是唬人,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实际上这个比例会因为将领、环境等原因,随机扩大或缩小。

贞观四年,夷南接受颉利的时候,趁机南扩,侯君集仅仅带了三千人,便把夷南挡在了白龙关外,踯躅十七日!十七天,薛延陀在白龙关下损失了三万多人,锐气全无,以至于长孙顺德带兵一到,薛延陀部一触即溃。

牛进达等人,当时负责啃虎牢关这块硬骨头,作为重兵防御的天下雄关,他们啃的很辛苦,兵力损失很大。

在那个乱世,粮食是硬通货,无粮不聚兵,所以瓦岗寨拿出二十万石军粮出来募兵,能拿多少都行,只要能来当兵就行!

可到了最后,他们只募集到了三千五百人,而且是老少都有。粮食这么多,为什么招不到兵呢?那是因为饥饿和战乱,死了太多的人,周围的县、乡已经没什么人了。

牛进达告诉他,他的很多士兵都是因为一口吃的才来军营的。但凡能糊口,谁会拿着锄头,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瓦岗寨走呢?

从那刻起,李承乾知道,治天下其实很简单,只要能保证人人都有饭吃,便不会再有百姓揭竿而起。

但想做到这个目标,太难了!

这里面涉及了太多的人和事,想把所有事都解决,那就得大费周章了!

李承乾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去积攒资本,去积累财富,去干预这个国家的粮食运转。

随后,又用了十五年的时间,陆续在全国各道之间,建立了两百九十五座常平仓,转运用于灾年的转运。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么做,太费周章了!要建立粮仓,要配置官、吏,监察制度,甚至还要为转运、储存买单,钱花的太多了。

可他们的态度,在李承乾听来,就是拿百姓的命在赌,他们赌不会闹天灾,他们赌粮食可以及时转运,他们赌在赈灾的过程中不会有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勾结,上下其手大发国难财。

是啊,他们可以去赌,因为江山不是他们的,他们自然可以去赌。

但李承乾不行,这个国家是他的,他不能为了省两个糟钱,就拿民心去赌。

贞观时,百姓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但现在呢?

刑部今年秋决的人,高达八百九十二人。

不是说,现在的吏治、法治、人治不如从前,而是大唐每天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利益多了,人心不古,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利益熏心。

蒲州刺史-皇甫忠,是贞观名吏-皇甫无逸的孙子,祖孙两代人为官清廉,罢除贪暴,任用廉吏,法令严明,政绩皆为天下优等,都是有名的清官能吏。今年,蒲州因为天旱,粮食欠收,但他却没有向朝廷伸手。

李承乾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上书要粮,难道是怕影响自己的考核?

皇甫忠上书回他,他在蒲州八年,下面的七个县,六十一个乡,每一个乡都有一个乡仓。每年丰厚,每家每户都要拿一些粮食出来,存入乡仓,以备荒年。这些乡仓,平时都是有乡民来轮流看守,管理则是交给乡里德高望重的乡老。遇到灾年,乡老便可以自省做主,将粮食拿出来,分发给乡民,所以也就不用担心肚子,自然也就不用逃荒了。

皇甫忠想在了朝廷的前面,也做到了朝廷的前面,这种人好不好,好,千挑万选都难找到。这种官,搞十年的科举,也未必能找到一个。

朝廷能怎么办,只能多耗费国帑,让他们按照朝廷制定的政策去做。这是大势,也是没办法扭转的亏损。

“你们要把起居注写好,把朕的话都写进去,要让后世的帝王都知道,做皇帝的,一定要想在所有人前面。”

“做皇帝的,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那大臣们也会不知所措,永远不能把国家大事,完全依靠于臣下,这样的天子,才是天子!”

李嗣真、吴兢一遍记,一遍用崇敬的眼神看看李承乾,他们都是听着皇帝的故事长大的。对他们来说,皇帝的英明丝毫不必太宗皇帝差,其开明也是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才有如今的永祯盛世,国力甚至不输于开皇盛世。

“谨遵圣命,臣等按实记述,一字不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