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8章 事端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皇帝与李道宗玩的是什么花样,他是真的不知道。李承乾的态度呢,不该知道的他不打听的。

而李道宗呢,想在内府的一种生意中,掺和一下,混点养老的资本,李承乾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送走了李道宗,长孙冲有些犯迷糊:“高明,他是又要坑谁?”

李承乾摇了摇头:“坑谁无所谓,不是坑咱们就行!”

李承乾现在手中,最棘手的,是法琳之事。这个法琳,俗姓陈,隋唐两代都是佛门的高僧。

隋末时,为了验证佛学优于道典,精心研究道教典籍,撰成一本《辩正论》,被道门的刘进喜等人攻讦。

这次,道门的秦世英又告发法琳的书“谤讪皇宗”,皇帝震怒,因此下旨拘押了法琳。佛门走投无路,因而找到了东宫。

长孙冲歪了头过来:“什么是《辩正论》?写的是什么吗?”

李承乾原来也不知道这本书,这次也是佛门送来,他才看了看,也了解这一下这里面的渊源。

道士李仲卿撰十异九迷论,刘进喜撰显正论,诋毁佛教弃义弃亲、不仁不孝,世人多惑于其说。彼时大唐刚刚建国,天下纷扰,而佛道两家的争端,很有可能影响到朝廷。

故而,杜如晦给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出了一个主意,请法琳撰本书加以反驳,博引史书佛典,让两教派双方不分上下,这样朝廷就好做了。

《辩正论》计分三教治道篇等十二篇,论历代帝王、皇族、名臣之佛教信仰,佛道先后问题及道教经典、教理之伪妄,其中第五之十喻篇及第六之九箴篇,乃针对道士李仲卿之十异九迷论而论述者,而其中引经据典的借鉴,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后来的尚书右仆射莱国公-杜如晦。

这《辩正论》本身虽然对于佛门的教理上没有多大贡献,但秦世英控告法琳此论谤毁皇帝的祖宗,陛下震怒,派刑官推问,法琳答辩不屈。

没有办法,陛下只能亲自按问,法琳对答有二百多条,条条对答如流,并没有诽谤皇室之意。

可陛下爱面子,这脸拉不下来,故而就一直羁押着不放。

按照连坐的说法,那要是法琳与罪,岂不是说杜如晦也有罪了!陛下对杜如晦的病逝,一直是甚为惋惜,所以也不想闹的太大。

但道门这些家伙不干啊,道士秦世英、韦灵符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非要跟佛门开战。

不过,李承乾看这秦世英、韦灵符挟方术以邀荣,素嫉释种,遂程器于御前,乃是取祸之道。

众所周知,搞左道这种行为在历代王朝都是大忌,要知道这在大唐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而中书侍郎-马周呢,昨日上了一道奏疏,承庆殿又转到东宫:窃以大道郁兴,冲虚之迹斯阐;元风既播,无为之教实隆。未有身预黄冠,志同凡素者也。

道士秦世英,颇解医方,薄闲祝禁,亲戚寄命,羸疾投身,奸淫其妻,禽兽不若。逞贪竞之怀,恣邪秽之行。家藏妻子,门有姬童。乘肥衣轻,出入衢路。.........请置严科,以惩淫侈。

马周这篇奏疏,可是把秦英的为非作歹,两面人做派,说了个明明白白。陛下呢,虽然气氛,但奈何道门是国教,代表朝廷的体统,而受了他的蒙蔽,下旨羁押了法琳,皇帝也很尴尬!

“那殿下的意思,是咱们把这个秦世英解决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他们怎么做都是错了,毕竟道门是国教,做的太重了,免不得要得罪一大批人。

所以呢,这时候,李愔的报社也就起了作用。李承乾呢,刚刚派人把马周的奏疏给他送了去,还有一些亲军都尉府搜集的秦世英不法的事证据。

让李愔手下的那些书生,好好写一写,这位秦大道士的光辉事迹,让长安的百姓也出来评评理!

这道理啊,不辩不明,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他们来绝对此事的对错,再恩自上出,那再合适不过了。

哦,长孙冲对李承乾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赞了一声高明果然高明!

然后,又指了指旁边架子上的巨阙天弓。这把弓可是陛下年轻时的随身兵器之一,做皇帝后一直放在承庆殿。

如今,放在了显德殿,显然是陛下知道,太子可以摆平此事,故而提前奖赏了。

李承乾笑了笑:“你别以为这个赏这么好拿,还有也是有代价的。”

昨日,陛下与长孙无忌说: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说说法吗?是在说李承乾,本来就不善书法,也没有欣赏的能力,为什么要存留那么多好东西呢?

长孙无忌把话传过来后,李承乾当时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于是,将收藏的《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乐毅论》《龙保帖》五卷王羲之的真迹,及其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中秋帖》《地黄汤帖》三卷,通通献了上去。

听到这,长孙冲也不觉莞尔一笑:“这那是赏人啊,分明是抄家!这八卷真迹,够买一座城池的土地了吧!”

二王真迹,可是无价之宝,就是真拿一座城池的土地来换,也是换不着的,李承乾的这些,还是宁夫人、遂安夫人废了好大的劲头才弄回来的。

现在好了,被陛下一锅就给端了!长孙冲说的对,就是抄家,而且还是老子抄儿子的家,抢的理所当然,弄得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兄弟俩这话还没说,张思政便进来禀告:大儒-曹宪来了,现就在外面候着!

“他来干什么?”,长孙冲很是好奇,这些家伙不是一向不喜欢东宫吗?

李承乾笑了笑:“陛下杀了蜀中七贤,震慑了儒门,他们还敢像从前一样,等着我们李家三顾茅庐吗?还不是的乖乖的来!”

“行,让他进来吧!记住,客气一点,人家毕竟是大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5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