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4章 问题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这杨弘是隋文帝杨坚的堂弟,所以杨庆也是杨广的堂弟。因为宇文招刺杀杨坚,杨弘舍身相救的原因,他们一脉在隋朝是很受优待的。

杨广做晋王时,每次入朝,杨弘就代理扬州总管之职,杨庆总领兵马,等杨广回到扬州,杨弘父子再返回蒲州,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近。

大业六年,杨广追封杨弘为郇王,并命杨庆袭爵。杨弘呢,固然是杨家子弟中优秀的存在,上马治军,下马治民都很有一套。

但杨庆虽然才能不差,但德性却比他爹差远了,为了富贵荣华,干了多少腌臜事,为人不齿,多有诟病。

当然,他也是识相的,知道人们讨厌他,所以很少出现在人前,所以太子不认识他,也很是正常。

鄠县呢,地形为山区、主要是山前坡地及平原。各沟峪勾连,有首阳山、凤凰山、方家梁、土坡梁、九华山、木咀梁、万家岭、圭峰山、郭家山、宛华山、天岔梁十一道山脉。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不宜农耕,因此多为林地及荒山草坡,所以这个地方人口不多,商业不繁华,也很少有勋贵在此安家,郇国公府是这里级别最高的勋贵府邸。

鄠县的人口,多集中在童家滩、郝家寨、仝夏堡、余下村、焦将村、高力渠、草堂寺东西的位置,而郇国公府便在仝夏堡。

郇国公府是亲王标准的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上马石,往后是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内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是后罩楼,家庙。

鄠县县令-葛从令,介绍了一下起火情况,火是从前面的东西侧楼开始烧起的,按理说,国公府上上下下几十余口,就算是起火了,也不必惊慌,且家中的备有的大水缸,灭火应该不是问题。

但有个发现,在给国公府的人验尸的时候,仵作发现,他们不是被浓烟熏死的,口鼻异常干净,他们在着火前,便已经被杀了。

更有趣的是,有人可以清理一下现场,冲掉了血迹,还把一些刀砍斧剁的东西,集中起来烧了。但他们烧的不彻底,还留下的一些残料,上面有非常明显的刀痕。

依着葛从令的经验,这把火就是为了掩盖痕迹,他们想用这把大火鱼目混珠,掩盖行动的目的,掳走郇国公及两位公子。

“最近,有什么人,与老国公来往吗?”

葛从令与黄河上的差事实际是一样的,李承乾自然要问他。

葛从令想了想,最近跟国公来往最多的,就是大将军僧-昙琳了。

“他?”

昙琳,佛门武僧。武德四年,陛下攻灭王世充时,昙崇等少林寺十三棍僧曾助平王世充及其侄仁则,事后陛下遣使持书告少林寺主教,召见立功僧人赐物千段,封昙崇等为大将军。

葛从令认为,这郇国公呢,可能是年轻的时候做的孽太多了,如今老了,心软了,怕遭报应,所以开始烧香拜佛,请求佛祖的庇佑了。

........

承庆殿

李世民谓房玄龄等臣工:朕为兆民之主,皆欲使之富贵。若教以礼义,使之少敬长、妇敬夫,则皆贵矣。轻徭薄敛,使之各治生业。则皆富矣。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所以,封禅的问题,不要再提了,他在位期间,是不会劳民伤财的动这个心思的。

打发了诸臣后,看到李承乾站在外面,李世民也是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怎么样,那个老东西,跑到哪里去了!”

在李世民眼中,杨庆这个人,不管出了什么事,那肯定是这家伙自己作出来的。

但李承乾这次,得告诉他,皇帝这次猜错了,这杨庆啊,这次恐怕不是搞事情,恐怕是有心人把他掳走了。

与皇帝详细说了鄠县的情况,他又去拜访了昙琳法师,都能证明,杨庆最近因为小孙子的夭折,心力交瘁,已然有了在家修行,吃斋念佛的意思。

哼,“这老小子鬼话多,作的孽也不少,他就是剃度了,佛祖也不会收的!”

行了,既然没有眉目,那就慢慢查吧!李世民正好还有一个事,要跟他通个气。

为标准度量衡,防止地方官吏克扣百姓,减少百姓的损失,太府寺检查各州的度量衡的轻重大小后,朝廷在武德八年颁布量法。

长度以北方秬黍中等大的为准,长一黍为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重量也以秬黍中等大的为准,容一千二百个黍为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

权衡也以秬黍中等大的为准,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一斤。这二十多年来,朝廷一直是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度量的。

“父皇,有什么问题吗?”

“还记得《左传》中,有关度量的故事吗?”

齐相晏婴与晋大夫叔向的对话,......,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齐国公量是四进制,四升为一斗,四斗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而田氏的家量是五进制,升斗区为满五归一,十釜仍为一钟,如此算来两者几差一倍。田氏用家量的大斗贷出粮食,等到百姓还贷的时候用公量的小斗收入,这真是绞尽脑汁的盘剥方式。

李承乾揉了揉下巴:“父皇是说,我大唐也有大斗入,小斗出的事了?”

谁啊,谁这么缺德!这东西,小来小去的搞不到多少粮食,要搞就是大搞,户部收粮的官员肯定是不敢的,他们还得顾忌自己的脑袋。

这么说,就是哪个勋贵了?

李世民冷冷一笑:“你的好七叔,汉王李元昌!”

李承乾无语了:“又是他!行,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