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2章 进言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右肃政台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高季辅,上了一份本章,送到了显德殿,李承乾看完,则是摇头苦笑。

高季辅的在奏疏中,主要提到了五条:其一,减少对百姓的徭役。其二,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员。其三,提高地方官员的薪俸。其四,抑制公侯勋戚的奢靡之风。其五,提高皇弟在皇子面前的威严。

前四条,都没什么毛病,关键是第五条,提高皇弟在皇子面前的威严。众所周知,今上强势,他后面的皇弟,哪个不是畏君如虎战战兢兢的。

老子强势,儿子也不能太差了!年长的几位皇子,又因为年纪与诸皇叔相仿,也不太拿诸皇叔当回事。

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蜀王-李愔,包括那个被圈在宗正寺的齐庶人-李佑,谁拿皇叔们当过事,动辄是呼来喝去的。

而诸皇子中,最过分的,当属太子,太子年长,地位尊崇,有半君的身份,所以对诸皇叔更不当回事了,不仅直呼诸皇叔之名,有时候还会动手,视诸皇叔如稚子一般。

宗室也就是帝王的宗族。高祖建国以后,大封宗室。祖父、父及本人之子都被封王,让他们成为皇室的分支,总有有二十房之多。宗室为国家屏障,诸皇子如此对待皇叔,是在形成对立,制造矛盾,而汉景帝七国之乱,晋室八王之乱,都是宗室与天子离心离德所致,此二者诚可谓戒也!

呼!李承乾长出一口气,自从他北征薛延陀回来,好像没什么人敢这么明着弹劾他了,这个高季辅胆子倒是大的狠啊!

“高卿,你的胆子很大嘛!”

“也是,你的资历老,出身好,胆子自然就大!”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与高士廉、高侃是同宗,所以与李承乾也算是沾亲带故。

别看他四十出头,年纪不大,但年轻时候精通武艺的狠人,其兄高元道在汲县担任县令,结果在叛乱中为乱匪所杀。高季辅亲自率众出城,手刃仇人,将其首级祭于兄长墓前。

隋末的时候,更是纠集数千人,参与农民起义。学问不错,能说会道,干的是风生水起,为李密看重招为帐下。武德元年,他与李育德、刘德威、贾闰甫等一同投效大唐,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九年后,也就是贞观元年,晋监察御史,手里握上了笔杆子,他可开始奋笔疾书,经常弹劾勋贵,甚至连尉迟恭、程知节、刘弘基、长孙顺德这种从不讲理的老流氓,他都不放过。也因为这个脾气,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贞观以来,高季辅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有很多良言都被皇帝采纳,因而还赐了一块钟乳石给他,说他进献的良言,如同药石一样,能救治国家。便赐予药石作为回报。所以高季辅也是当朝众多的言官中,比较突出的存在。号称,没什么人是他不敢参的,今天李承乾算是见识了,他连自己这个板上钉钉的未来天子都敢弹劾!

高季辅不卑不亢的回道:“魏文贞公生前,曾向陛下谏言,治吏之道知、用、任、信、不使小人参之。所以陛下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征而已。”

“臣的才能,不及魏文贞公三分,但臣的骨头却是硬的。”

李承乾笑了:“魏征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乃是本朝文臣的标榜。高卿追随先贤之道,孤也没法说你不对!”

高祖的儿子,都能像李元景、李元轨一样,倒是还能凑合。但大多数都跟李元婴、李元祥一样,都是些奇葩的败类,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所以马周等臣工都不止一次向陛下谏言,不要授予他们都督、刺史的官职,让他们参与地方政务,因为这么做对大唐的百姓不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齐家为什么在治国之前,因为只有先把家管好了,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高季辅打过仗,应该清楚,人员上百星星形形色色,李氏皇族的近远宗亲何止几百上千。陇西李氏,家大业大,人员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尊重只能是相对,都给他们供起来,他们敢在宗庙外吹喇叭,信不信!

要问李承乾什么态度,就是什么人,什么对待!再说了,李承乾就算管他们叫叔叔,以礼相待,也得看他们能不能接得住!

不信的话,李承乾可以跟他打个赌,过年了,诸王都要回京,在宫宴上,李承乾挨个给他们敬酒,高季辅可以看看,他们敢不敢喝!

李承乾保证,他们保证都跟磕头虫一样,不扶都不敢起来。

听了太子这话,高季辅也是有些愕然,他忘了,李承乾是做了十九年的太子的,整整压了他们十九年,现在在他们的心里,李承乾才是真正的皇叔,他们是小的。

但李承乾是君父,他这样没什么问题,但其他的皇子呢?是不是该管一管?

“哎,这个你别跟孤说,孤只是一个太子,管不了那么多!”

要说管,李泰搞那么多事,李承乾要是有这个权力,早就收拾他了吧!贞观七年,李泰惹祸,李承乾是想收拾来着,可是陛下怎么说的,等他死了,李泰等皇子才归他管!

看,皇权至上,君父至上!在大唐,只有陛下能管一切,高季辅这本上错了,他应该把奏疏送到辽东前线去!不过,李承乾可以告诉他,陛下只会给他回一句话,多此一举!

高季辅从武德元年开始在朝为官,他应该清楚,先帝那些子嗣,每一个都等着看陛下掉鞋底子呢!这一点,他们这些皇子,每一个人都清楚,所以自然与他们不那么友好!

“高卿,你的五条谏言,前四条孤都准了,这第五条,你我君臣二一添作五,就这么算了,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6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