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5章 釜底抽薪!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苏蓉不说大挑,李承乾还真忘了一件事!

王汾要玩是吧,那咱们就完一把大的!

于是,也顾不得伤势,乘软舆到了承庆殿。

马宣良见太子进来,担心摔倒,想着上前扶一下。

可他却不知道,李承乾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扶他。遭了一记眼标,讪讪的退了回去。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见状,也是开怀畅笑。

这小子倔的像头驴!

不过,倔的好。

要做皇帝,就要刚强。

“儿臣见过父皇!”

“行了,高明,快坐吧!”

对李承乾的表现,李世民是满意的。昨日刚刚血战一场,今日便能下地了。

再看他额头密布的细汗,便能看出来,太子是忍着疼。

嗯,这份刚性,像朕!

“高明,你来有什么事么?”

“回父皇,正是有件家事,想跟父皇商量一下!”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有些狐疑,什么家事,让太子这么急。

但为了配合外甥,长孙无忌还是起身:“既是皇室内事,臣还是。”

李世民摆了摆手:“辅机,你坐下!”

“高明啊,有什么事就说吧!”

是这样的,皇族子弟几乎都要十岁之前定下亲事。

前几天,他去立正殿探望皇后,听到母后与舅母,正在翻阅内侍省呈上来的画像,为稚奴选妃。

听母后的意思,似乎是相中了太原王氏的王仁祐之女。说那姑娘模样好,是个有福气的。

李世民捋了捋胡子:“很好啊!”

长孙无忌也是随着附和:“臣也觉得有什么不妥啊!”

李治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子,老儿子、大孙子,历来都是老人的心头好。李世民把他封为晋王,又把太原这块龙兴之地分给李治。

为他选妃自然要选最好,在这个时代,五姓女作为顶尖的存在,成为晋王妃,也不算委屈了李治。

更何况,王仁祐的妻子柳氏(河东柳氏)的叔母,还是高祖同母妹同安公主。家世显赫,模样乖巧,家教想来也是好的,是个良配啊!

且这五姓七望中,唯的太原王氏不属于山东世家,但亦不是关陇世家,而是自成一系。当年宽宥王珪,如今施恩给王氏,道理都是一样,就是拉拢太原王氏。

李世民知道,太子与王汾有些过节,但那也只是太子与王汾之间的事,扯不到整个太原王氏。

“是,父皇说的极是。但儿臣还是觉得,太原王氏不合适!”

“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就是他的人选,武士彟次女-武氏。

大业年时,武士彟受父皇所托,劝谏先帝起兵。又托住了王威、高君雅,促使晋阳起兵成功。

先帝建大将军府,武士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大军一同攻取长安,至建国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列。

武德年间,武士彟历任库部郎中、检校并钺将军、检校右厢卫、工部尚书兼判六尚书事。在此期间,他参与创制唐朝典章制度,为国家走向正轨,立下过汗马功劳。

武德八年,有人诬告镇守扬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谋反,先帝召还至长安审讯,是武士彟驰赴扬州,查清事情原委,还了赵郡王清白。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

利州,乃孝常久经之地,其势力遍布州郡,孝常死后,利州不稳,还是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稳定了地方。

去岁,先帝驾崩,在荆州都督任上的武士彟得知消息,悲痛成疾。李世民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逝世。

随后,武李世民命并州都督李勣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朝廷支给,按照武士彟的遗愿,将其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定”。至此,太原元谋功臣,又少了一位!

“父皇常教导儿臣,对待功臣,要礼让,要尽可能的照拂他们,要把厚待功臣当成一个国策来执行。”

“我李家得天下,全赖天运恩垂,功臣勠力,不可做那兔死狗烹之事。”

所以,皇室子弟成婚,也多会选择功臣之家。尚公主的驸马都尉,无一例外都是功臣子弟。

武士彟是先帝的近臣不假,可却是一直向着陛下的。多年来兢兢业业,所治之地也是省刑薄敛、农桑兴盛之地。

这样的功臣,这样的干臣,他家出一位王妃,过分么?

罗山令-王仁祐不过是出身好,他有什么功绩,能与天家成为姻亲?

“父皇,人走茶凉,不是我李家该有的作风。”

额!李世民闻言,也是挠了挠眉毛,显得很是纠结。

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太子说的自然是正理。武士彟出身虽然不好,但他的功绩摆在那里呢,这样的功臣之家,出一位王妃,的确不过分。

但太原王氏,这可是块大肥肉,就这么舍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看皇帝犹豫,李承乾按着隐几起身,继续加码!

“儿臣知道,选择太原王氏联姻,是在为老九日后就藩做准备。”

“儿臣觉得父皇没必要做这个打算!”

哦?

李世民笑道:“为何啊?”

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长兄入父,老九是在儿臣怀里长大,是儿臣共天共地的亲兄弟。”

“只要儿臣在一日,便不会让他之藩。让他与青雀一样,在京师做个逍遥王爷。”

哎!这话,说到李世民心坎儿里了!

这让青雀不之藩,已经招惹非议了,再上李治不之藩,群臣那不好说,太子这里,他也是交代不了的。

眼看李治是一天天大了,李世民是如鲠在喉,又说不出。

但这话,从李承乾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太子疼爱他的兄弟,臣工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相比于不之官,与太原王氏联姻的事,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不是么!

当然,更让他高兴的是太子的胸怀,能容人,容下自己的兄弟,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他了。

嘴角挂着笑意的李世民,也是扭头寻问长孙无忌,太子这个建议到底如何?

“陛下,都是老臣的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老臣自然是希望他们都好的。”

啪!李世民拍了龙案:“好,朕看可以考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4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