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2章 态度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弓月、疏勒勾结贺鲁,苏定方遣崔知辩及曹继叔领兵击之,大破其部。二部的首领也被苏定方就地处置,因为在他眼中,这两个家伙的命,只配在战报里加上一句。

李承乾看到战报后,也是淡淡一笑,他不觉得苏定方做的有什么不对,因为他们敢勾结贺鲁,那就该死。陆敦信、孙处约、乐彦玮等朝臣们都觉得,苏大将军做的有些武断了,他们都建议发文训斥苏定方,省的苏定方收不住手,滥杀无辜。但李承乾却仅仅是一笑置之,对此不以为然。

而太常卿-金紫光禄大夫-彭城县公-令狐德棻见皇帝不纳臣言,也是上书:王道任德,霸道任刑。夏商周纯用德而王,秦专用刑而霸,汉杂用之,魏晋以降,王霸两失。如欲用之,宜先用王道,然最难行之。今陛下用将帅,率性而为,肆意放纵,日后恐为国家之害!

别人,李承乾可以不理睬,但这个老头不太一样。大业年间,李神通占据太平宫起兵响应太原之义,令狐德棻就是他军中的记室参军。高祖占据长安后,组建大丞相府,令狐德棻改为大丞相府记室。 大唐建国后,令狐德棻转任起居舍人,唐高祖十分信任他。

令狐德棻的官,一直做的不大,因为他多数的年华,都用在著书上《魏史》《隋史》《梁史》《齐史》《陈史》《北周史》《氏族志》《新礼》,他都参与了编撰工作。

而且,还兼任了国子祭酒,挂心教学,有教无类,教出了很多品德良好,才能不凡的官员,在教育方面能,本朝能与孔颖达比肩者,唯有令狐德棻一人。

老头子虽然很硬朗,但毕竟年近八十了,无论是看他年高德劭,还是辛劳多年的份上,李承乾都要召见他,听听的话。

“哎!季馨公,你伺候了三朝天子,是我大唐的元宿,朕早就跟你说过了,不必多礼了!来,过来一起做,尝尝朕泡茶的手艺!”

在敬重老臣,厚待功臣方面,李承乾做的从来都是不错的,四时八节,一应赏赐,老臣们的一份都是最厚的。而且宫宴上,每次陛下和太子,都会过来着重的敬他们酒,以示尊重。

“陛下,老臣不是倚老卖老,老臣就是觉得,陛下这么个用人的方法,实在是有些莽撞!”

这武将,尤其是像苏定方这种柱国的大将,用好了是国家社稷之幸,用不好,这样的教训太多了。令狐德棻是修史的,这样的例子,他可以给皇帝讲几十个。但他也知道,皇帝饱读诗书,精通史集,他知道的这些,皇帝是都知道的。不用他多说,陛下也是知道利弊。

令狐德棻觉得,有他唠叨一下,能给陛下省去很多口舌,毕竟连他这个三朝老臣都没准,朝堂上的人还说什么呢!

当然,他也有些自己的见地!

大业时,高祖从太原举兵,但因为粮食的问题,一直徘徊在黄河边。李孝常举永丰仓来降,一举解决了军粮供应及赈济饥荒的问题,还为高祖笼络了不少的人心,同时还使高祖可以迅速定鼎关中继而争霸天下的目的得以迅速实现。李孝常也因功,封为义安郡王。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国内隐太子的势力还未彻底肃清,国家也积弊颇多,而颉利竟兵叩都门,驻重兵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上皇不得不带着房玄龄、长孙无忌等臣,在便桥以计退敌。

可上皇的皇位还没坐稳,李孝常便在利州反了,他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密谋反叛,欲复迎高祖复位。

当时,上皇平罗艺,退突厥不久,隐太子、巢王的旧部在山东、河北等地蠢蠢欲动,如果李孝常坐大,那上皇的天下,可就坐不稳了。

所以,上皇命尉迟敬德领兵,火速平了李孝常,并经过权衡后,选择让武士彟为使持节、都督利隆始静西龙等六州诸军事、利州刺史。武士彟坐镇利州至贞观五年,他整整用了五年,才肃清了李孝常在利州的余孽。

高祖皇帝晚年,令狐德棻到大安宫,补充《起居注》的内容,高祖皇帝也感叹,用人不明,用错了李孝常。

左公言:今君虽终,言犹在耳。陛下不可以不引以为戒。

李承乾抿了口茶:“他不是应该说,用错了上皇吗?”

令狐德棻摇了摇头:“没有上皇,高祖也坐不了这个天下。”

是的,令狐德棻说的是实话,没有上皇为高祖,扫平群雄,这天下姓不姓李,还不知道呢!所以说,高祖是心里有数的,他干嘛要埋怨上皇,就因为上皇夺了他的皇位?皇位早晚都是要传给儿子的,而且上皇做的并不隐太子差。贞观四年,灭了颉利后,万国来朝,高祖已经承认了,上皇比他强。

李承乾笑了笑:“是啊,他承认了!可上皇因此背了二十三年,上皇这二十三年是怎么过得,季馨公应该清楚。”

“朕与上皇不一样,一君有一君的风格。朕用人,向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苏定方雪藏了这么多年,该用了!”

李承乾清楚,在令狐德棻等文臣眼中,苏定方是窦建德、刘黑闼的旧部,本身就是反贼出身,对他的信任,永远不可以做到百分之百。

而且,苏定方是什么人,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跟李靖的脾气,境遇都差不多。可李承乾不想让他跟李靖一样,背负半生的猜疑过活?

用人,不是这样的!既然用了大将,就得拿出足够的气魄来。李承乾也带兵好多年了,他知道带兵的潜规则,既担心仗打不得打的赢,还要担心会不会被人弹劾。这个臭毛病,是封德彝、萧瑀搞权斗的时候立下的,李承乾从小就特别讨厌这个潜规则。带兵之后,他更是觉得让将士带着包袱上战场,是多么不对的一件事。

“所以,到了朕这一代,必须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1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