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8章 笑里藏刀!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义府清楚太子志在开疆拓土,所以他特意西域的事,正巧今日东宫的议的是安西都护府的事。太子又问到了自己,李义府便说了说自己的想法。

西域,在汉武帝时期是三十六国;至哀,平二帝,实为五十五国,皆在匈奴之北,乌孙之南,南有昆仑,北有天山,东接玉门、阳关,西达葱岭为界。西域诸国之民,多为土著,有城廓、耕田蓄畜。城郭,之人,与匈奴,乌孙,异语殊俗。

在汉之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前,诸国皆役属于匈奴,受制于僮仆都尉。至于郑吉迎降日逐王,撤销了匈奴僮仆都尉,建立了汉朝都护府,从此,三十六国之人,皆为汉朝天子之臣民,三十六国之河山,皆入汉朝之版图。

西域之通,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张骞创凿空功,郑吉开拓疆之业。此二人皆出伍卒小吏,功成于异域而封侯,究其因果,实乃时势造英雄耳。若无汉武大帝之雄心,岂有万里之博望?

“别拍马屁,说正题!”

“是,臣知道了!”

郑吉呢,最大的功绩开垦屯田,其次才是斡旋西域诸国,击败反叛诸胡。所谓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轮台屯田是汉军立足西域的根本,此政绩惠及后面十七位都护。宣帝地节二年,郑吉认为车师地肥美,使汉得之,多田积谷,不可不争。即奉命发诸国兵三万人及屯田卒一千五百人西击车师,车师王降汉。郑吉根据渠犁屯田积谷的成功经验,派士兵三百人屯田车师,因功晋升为卫司马。

东天山是自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安西都护府现辖的伊、西、庭三州,在东天山南北形成互为犄角之势,也成为大唐瞭望整个西域的前沿。

所以,东天山的屯垦开发,成了重中之重。把东天山地区建立成屯戍基地,为大唐在西域打下基础,形成以伊、西、庭三州的军防核心,才能循序渐进,廓清西域。

伊州,下辖伊吾、纳职、柔远三县,可开发的营田有一万五千亩;西州,下辖交河、天山、柳中、蒲昌和高昌五县,可开发的营田有一万六千亩;庭州,下辖金满、蒲类和轮台三县,有营田两万八千亩。庭州不仅营田最多,还是东接伊州,南连西州,西抵碎叶,北至漠北,是天山北麓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所以,李义府建议,迁徙河西一部分百姓入三州,以庭州都重点倾斜。至于前面迁徙囚徒之事,人实在是太少了,实在是杯水车薪。

当然,除有大规模的军州屯田外,还应该联合当地的百姓,开垦大量的烽铺屯田。解决生活所需,自力更生,以维持稳定和边防安全。按照我军的规制,镇戍地可耕者,人给十亩以供粮,边军将士的土地必须得到保证。而且,还应该以庭州为中心,建立军防线,划定戍卫区。

我朝设立屯田制,目的是以益军储,但要让保障西域自给自足,还需要商贸交易进行补充。因此,朝廷每年还要向西域输出丝绸等商品,以弥补屯田戍边的生产不足。李义府算过一笔帐,每年朝廷要补贴二十万匹绢,粮一百九十万石。以五年为期,则可保证将六成土地开垦出来。五年之后,逐年递减,按照每年递减一成半,直至安西都护府能完全自给自足为止。

而为屯垦和商贸,道路通畅是最重要的前提,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要在东天山南北的屯田区,沿线设置的烽堠、驿站等,充分保障了西域交通畅通。除了便于垦田和商贸,还有军事上的考虑,我朝在西域的人马毕竟不多,增援又有沙漠隔绝,道路难行,道路好了,兵马可朝发夕至。除了之外,还要加强三州的城府、烽火台数量,以便防御作战使用。

屯垦区人口密集,屯城规模较大,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也能进一步促进了安西都护府的商业贸易的繁荣。这些地方,作为商贸的中转站,便于唐军购买军马、粮食、军装、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品。年头一多,必然形成城镇,十数年后或可成为县城,那不管迁徙的百姓,还是化胡为汉的西域百姓,都可过上安稳的生活,我朝牢牢把控区域的主动权。

陛下不是说常说么,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李承乾又看向长孙无忌、上官仪等臣工,见他们都点头,没有异议,也是笑了!

“李少詹事,这个事,你琢磨了多长时间?”

李义府嘿嘿一笑继而拱手:“回殿下,一个多月!”

嗯,一个多月,能把事琢磨的这么透彻,也是他的本事。李猫,果然是心思灵透之辈。行,这个事,就按照李义府的想法来,回去写成细文,他过目后,再报承庆殿御览吧!

.........

散议后,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坐在殿中对弈。

落了一子,长孙无忌笑道:“此人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于心。他看任雅相的眼神,有些不对,日后必生计较。”

他这个外甥,长孙无忌还是知道的,用人不拘一格,但长孙无忌还得提醒他,这种人,可不是谁都能驾驭的,是要承担风险的。

李承乾点点头:“孤当然知道,这种人用好了可以杀人,用不好伤己。”

但现在的时节不一样了,中老交替,青黄不接,有才能的人,就是要给他们发挥的余地。至于他的那点小毛病,李承乾看不太要紧,李义府再鸡贼,他也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真要是不听话,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不是还有国法在么!

“张亮还是开国功臣呢,他犯法,还不是被处理了,李义府不是傻子,心里能没数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