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3章 反常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东宫-显德殿

长孙无忌听到李武意这个名字,也是一愣。这王君廓的事,怎么跟他扯上关系了?

“舅舅,他这个叔叔-李义满,到底是谁啊?”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这可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当初,我军兵锋抵达汾阴时,盛彦师率领所部一千余人前来投奔先帝,先帝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随同我军攻打长安。

这盛彦师呢,虽然不是太原首义之臣,但也算有从龙之功,立国之后,便与史万宝一起镇守宜阳,以抵挡东面的王世充。

当时啊,李密投靠了大唐,打听到还张善相等西魏的旧将在坚持,且仍然效忠于自己,于是就活了心,想着东山再起。

于是,借故逃了出来,经过史万宝的地盘,史万宝惧于李密的威名,不敢拦着,于是就与盛彦师商量,怎么把他拦下。

盛彦师是个实诚人,那里管得了那些,他绝对没必要脱裤子放屁,直接绕过去,落在熊耳山前面,李密要是越过熊耳山,那就是赤裸裸的反叛,至关动手就行了。

于是,盛彦师带着人占据了熊耳山,且将部队一分为二,弩手占据熊耳山的高地,刀斧手埋伏在溪谷旁。

下令:如果李密过河,便是反叛,其部半渡,弓箭手便万箭齐发,刀斧手直接冲阵砍杀。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他所预料一样,李密真的渡河了。其部,也因此将李密斩杀,传首长安,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之后,盛彦师跟随陛下平定王世充,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也被先帝封为了宋州刺史,让他可以衣锦还乡。不想到,他回到宋州之后,便以各种借口,将与之有仇的几十家全部诛杀,宋州因此闹得人心晃晃。

当时,天下未定,我朝的律法还不算建全,而且,他是顶在前面的大将,要是处理狠了,容易激出反叛来,所以先帝只是申斥了他。

再往后,朝廷命宋州总管盛彦师,率齐州总管王薄组建征行军,攻打许昌,且征行军就粮于潭州。潭州刺史李义满素来与王薄有隙,所幸闭仓不与。

大战在即的盛彦师,也顾不得许多,只能带着军队饿着肚子打下了许昌。许昌拿下后,盛彦师对李义满兴师问罪,将其下狱,并上报朝廷李义满延误军机之罪。

朝廷的使者未到,李义满不堪其辱,便在狱中自尽了。王薄以为事情结束了,便打算引军而还,却不想还没出潭州,便被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刺杀了。

先帝闻之大怒,遂下旨诛杀盛彦师,并褫夺了王薄的官职。

“不是,这是为什么啊!”,李承乾有些不解。

李义满因为私怨拒绝给大军供粮,不顾大局,有错在先。盛彦师就算有罪,也罪不至死吧!

况且他还智勇双全,人才难得,就此处死实在可惜!

“是啊,当时陛下也是这么说的,且向先帝求情。”

但先帝因为他在宋州的所作所为,对盛彦师厌恶到了极致,正愁找不到借口修理他这个骄兵悍将呢!

于是,便以盛彦师这个宋州总管,没有权限拘押同级的潭州刺史,又致人死亡为由,下旨诛杀。

而李义满及其李武之所以让先帝如此偏袒,还要说武德四年的一件事。那一年,二月,并州安抚使唐俭密奏朝廷,弹劾检校并州总管-李仲文与妖僧志觉谋反,勾结突厥可汗-颉利,欲做南面可汗。

先帝命有司逮捕李仲文,同时使裴寂、陈叔达、萧瑀,严刑审问。李氏叔侄作为李仲文麾下,主动出首李仲文,并提供了其与颉利勾结的书信,朝廷因此查实,下旨诛杀了李仲文和志觉。

先帝觉得,李氏叔侄忠心可嘉,所以事后特别照顾他,李义满死后,把他调到了并州。

太子不说,他还没注意,王君廓被乡民击杀之地,还就是李武意的地盘。贞观以来,他也是屡屡出任地方,在多地任职刺史,去岁调到华州的。

“殿下是相信王永安的话?”

李承乾努努嘴:“舅舅呢?”

长孙无忌品了品,也觉得这里面还真有些问题。首先,王君廓叛逃,事先朝廷并不知道,就算李玄道的那封秘信,是举发他的,房玄龄没有收到,他人就跑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他还是幽州都督。且逃亡时,他还带了十几名身经百战的护卫。

一行二十人,全副武装,好马快刀!

老百姓见到这杀气腾腾的一群人,躲还来不及呢?得是什么样的乡民,敢主动去袭杀他们,又要多少人能把他们干掉呢?

要知道,贞观初年,百业荒废,人口凋敝,一个村能有几十口,便算是不错了。对全副武装的二十人的军队发起进攻,一个村的老少全上阵,也未必能办到吧!

长孙无忌捋了捋胡子:“的确有些问题啊!”

李承乾又在案上,拿了一卷卷宗,下来递给长孙无忌。这是当年王君廓案的卷宗。长史李玄道因王君廓反叛获罪,流配黔州,一年后被赦免,迁常州刺史,又过一年,病逝于任上。而这里面并没有交代清楚,他给房玄龄的那封信写了什么,作为王君廓反叛的关键之物,竟然没人去问,不奇怪吗?

李承乾还特意问了房玄龄,虽然与李玄道有亲戚,又同为秦王府之臣,但他们之间却很少来往,毕竟也只是远亲。

这就有意思了,李玄道写的是什么,如果真的是举发信,他为什么要让被举发者,来送这份信呢?

“殿下的意思是说,李玄道的那封信,不是举发王君廓的,而是有其他的内容!”

“那老臣就想不明白了,他被赦免后,为什么不说呢?”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有人封了他的口!”

要是这样,那可就有意思了!

而这个王永安,很有可能,就是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

“殿下,你跟陛下说了吗?他什么意见?”

“父皇说,暗中调查,不要声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