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6章 诬告!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承乾登基之后,便下旨,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都优先采纳。

如此位高权重,自然会有人眼红,就在秋收后,李承乾竟然接到了一封举发信,是洛阳一个叫李弘泰的人写的,他在举发信中说,长孙无忌与监察御史-李巢密谋造反。

且在书中,他还给李承乾举了个例子。薄昭是汉文帝唯一的亲舅舅,汉文帝能登上皇帝宝座,薄昭功不可没。

那时候,在吕后去世后,汉朝宫廷发生了政变,朝中大乱,诸吕与老臣们内讧。一些人提出,立代王为帝。

但汉文帝有些迟疑不定,因为他不知道是真是假。也就是这个时候,是薄昭挺身而出,去京城探求究竟。与那些当权的大臣商谈,最终肯定了大臣们的心意。薄昭在回去向代王汇报后,代王才下定了决心,去京城继承了帝王,成为了后来的汉文帝。

周勃是诛杀诸吕的老臣中的领袖,在汉文帝登基后,他担任右丞相的职务。但是由于他身居高位,畏惧功高震主,辞去了丞相的职务。在陈平去世时,周勃又被重新起用。但周勃心存畏惧,觉得自己危险了,甚至在家中穿着甲胄,让家人手持兵器接见前来拜访的官吏。因此有人上书告周勃意图谋反,汉文帝因此将周勃抓进监牢。

周勃一方面给狱吏送礼,又把自己财产都送给了薄昭,所以薄昭为了周勃上下奔走。薄昭最后把门路走到了薄姬那里,薄姬亲自出面为周勃说话。汉武帝至此才无罪释放了周勃。

经过周勃这事后,薄昭的胆量越来越大,奢靡无度、骄纵不法,安插亲信,干涉朝政,最后他竟然胆子大到,敢杀死天子使者的地步。一些臣工便劝汉文帝诛杀薄昭,立下帝威,绝不能让他成为下一个吕氏。

汉文帝是经历过吕氏之乱的,他当然清楚外戚做大的祸患,于是派大臣去劝薄昭自杀,但薄昭不肯。

没得办法,汉文帝则让文武百官去都穿着丧服,到府上去为薄昭吊唁送葬。薄昭外甥狠下了心,铁定要他命了,只得自杀了。

长孙无忌的功绩,不下薄昭,长孙家的子弟,门生故吏更是遍及朝野。数十年来,长孙无忌在朝弄权,在私广置产业,已经国家祸患了。

如果陛下不像汉文帝一样壮士断腕,割舍亲情,那将来大唐可就危险了!所以,他建议,杀掉长孙无忌,惩办他那一系的官员,涤荡官场的风气。

看到这份举发信后,李承乾笑了。原来,在李弘泰这类人眼中,他就是个儿皇帝。而这个李弘泰,摆明就是想激怒李承乾,想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对长孙无忌不满的种子。

可他啊,还是小看了李承乾的心胸。长孙无忌爱权不假,可二十多年来,辅佐他也是一心一意的,他要的就是个地位,办事也非常的公道,哪怕是自己的门生故吏,他也没过过分关照的。

而且,长孙无忌做事很有分寸,他前半生事跟着陛下出谋划策,后半生为了自己,为了长孙家披荆斩棘,好不容易能安心的施展抱负了,便有人说他位高权重,是国家之害了!

自己有多少斤量,李承乾心中有数,长孙无忌再能干,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活头,还能在朝干几年,十年够不够!母后在世,长乐在府,别说长孙无忌没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李承乾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于是,他下旨,令洛阳府将李弘泰锁拿入京!

........

含元殿中,李承乾拿着李弘泰的奏疏道:“上皇伐辽东,留守有表送告密,言房玄龄谋反。上皇叱令将其腰斩,并以示玄龄,告之其安心专政,辅佐于朕。”

“上皇传位于朕时,叮嘱于朕,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他日朕既身死,亦勿令谗人间之。”

“太尉是朕的舅父,朕步履蹒跚之时,便是被他带着。朕写的第一个字,背的第一首诗,都是他教的。”

“小时候下雨,太尉怕朕湿了鞋子,把朕背在背上,披上蓑衣,一路从千秋殿走到顺天门,然后再会秦王府。”

“朕,是在他的后背,长大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是做了天子,李承乾也不曾忘记,长孙无忌对他爱护、教导!如今,贵为天子,权掌天下了,难道就要疑心自己的舅舅了吗?

说他谋反,证据呢?

没有证据,就诬告天子元舅,离间君王元宿,这是什么行为啊?他是出于什么心理,才这么做的!

我朝一向鼓励进言,从来不堵塞言路,李承乾登基后,也下旨赏赐了一些谏言有功的朝臣、百姓。

但畅言路,不是胡扯,不是攀诬!李弘泰想学江充,谋得非分荣宠,但李承乾不是汉武帝,还没有到疑心深重到亲人都容不下的程度!

要是按照李弘泰的说法,那吴王掌管北衙,手中握有十几万常备禁军,他是不是也能谋反;晋王在户部任职,管着国库,是不是也在中饱私囊,做国家的硕鼠。蜀王掌管报社、书籍刊印,他是不是也在写反书,鼓动舆论,颠覆朝廷?

还有在朝的臣工,每一个都负责一摊,都掌握着权力,那站班的这些臣工,是不是都是国贼啊!

大唐的朝廷,大唐的臣工,在他李弘泰眼中,成什么了?大唐在他眼中,又是什么?

对这种包藏祸心之辈,行鬼蜮伎俩的小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须加以严惩!

也就在李承乾征求诸臣意见的时候,向来装哑巴的魏王李泰,举笏走到阶下:“陛下,臣弟有本要奏!”

李承乾对他突然站出来,很是惊奇,但也是淡淡道:“魏王,你怎么看!”

“臣弟以为,此等逆贼,意在离间我天朝君臣,祸乱天下的意向。正如陛下所言,如其所言,则人人自危,国家不宁。”

“如此包藏祸心之辈,岂能以寻常刑罚处置。臣弟以为,当以坐反诬告,同治其罪。既然他揭发的不是反贼,那他就是反贼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0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