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5章 论律!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昔汉武帝穷兵三十馀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而今大唐三代天子,栉风沐雨四十六载,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不可不谓之为奇迹。

但李承乾并不是只想做个守成之主,天竺五国敢不敬天朝,不纳朝贡,便是大罪!

是以,李承乾以骠骑大将军-司空-吴王-李恪为主帅,海军大将-刘仁轨、刘仁愿、梁积寿、令狐智通、马仁静为大将,率军十万,战舰二千三百艘,穿江过海,讨伐天竺!

登台拜将后,李承乾回到宣政殿,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再看奏疏,却不想吏部尚书-长孙冲来了,打搅了他小憩的想法。

“伯良,你最好给朕一个理由,否则朕肯定抽你小子!”

长孙冲耸了耸肩膀:“陛下要想抽臣,臣找什么理由都没用的,不是么!”

不过,长孙冲今天来,还真是有正事,随即呈上了一个份本章,是有关今年土地、粮食的问题,写这个奏本的人,便是刑部员外郎-李义琰。独孤谋今天要查大狱,所以便拖他把奏疏代为转奏。

李承乾翻开本章,只见奏疏写着;南北朝时,农田亩产三石粮食,与汉代相比,提升了大约五分之一。大唐亩产却接近五石,足足是汉代亩产的两倍,但人均口粮的食用没有增加,只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人口之所以增长如此迅猛,便是因为百姓安业。

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截至去岁,国库存粮高达九千六百万石,普通百姓家中也是仓廪丰实。

但李义琰觉得均田制,还有有些不公平!成丁可支配的土地只有二十亩,但是亲王却可以拥有一百顷,也就是一万亩可自由支配的永业田。

一品官员则是六十顷,最小的九品官员也有两顷。除永业田外,官员还会被赐予职分田,一品大员十二顷左右,九品小官二顷左右。

以李义琰来看,官员本就有很丰厚的俸禄,再授予这么多田亩,那就有点显得太优厚了。所以他建议朝廷有偿收回一部分官员手中的土地,增加百姓授田数量,如此不仅能增加人均口粮,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快人口的增长!

“李义琰?嗯,朕想起来了,贞观十年,先帝在天成殿赐宗族宴,河间王为朕引荐过他。”

长孙冲点头附和,李义琰,出身陇西李氏,但并不是近支皇族,所以并没有得到恩封,武德五年,弱冠之龄的李义琰考取进士,递补为太原尉。

贞观五年,李勣主政太原,因其威名部下皆畏惧之,唯独李义琰敢与之据理力争,因此得到李勣的赞赏。

贞观七年,升任白水县令,宽仁厚民,鼓励农桑,又能执法如山,吏部年年考优,因此被成为能吏部。

贞观十八年,调任礼部员外郎,永祯初年调入刑部员外郎,至今!

李义琰这个人,长相英俊,学识广博,为官也很厚道,长孙冲很早就想推荐他了,也找他谈过心,但这家伙却说,他是个喜欢做事的,不喜欢在公廨里颐指气使,所以一直拖到到今天。而且,这次独孤谋也是看不过眼睛了,所以请长孙冲代为转奏,他保举李义琰为刑部右侍郎。

李承乾淡淡一笑:“沧海遗珠,我李氏的好儿郎,也有这种博学宽广之人!叫他来,朕要与他谈谈!”

一个时辰后。

李承乾就给李义琰出了一道题,如何治律、治狱!

李义琰皱眉想了想,继而答道:“一是刑起于兵;二是法源于礼。.........商代,“齐之以礼,齐之以刑”,刑罚初步成文。”

以刑为主,诸法合一,自商鞅“改法为律”,“律”从此成了刑罚的专用名称,而律典则成为秦以后各朝的主要刑事法典。

德主刑辅,以礼入刑,儒家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也就是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法有等级,法外特权,八议入律曹魏的《新律》,特权算是正式形成。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八种人可以享受豁免、减罪。

以刑官来治法,治狱,治吏,就是为了控制官吏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所以,郑玄注五刑,四时威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李承乾放下烟斗:“李卿,你的忠直让朕想起一个人,张玄素!”

提起这个故去多年的老师,李承乾是感慨非常,张玄素进言于先帝与他,从疏贱以干至尊,怀切直以明正理,可谓至难矣。

李承乾清楚的记得,贞观初年,张玄素在先帝面前侃侃而谈:....,且陛下今时功力,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今若不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取舍顿异,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

是,他与张玄素的师生感情并不好,他对张玄素的很多主张都不以为然,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承乾越发觉得自己太过一意孤行,没有理解张玄素的一片苦心。

这么多年了,李承乾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不会心平气和的听一听张玄素的政治主张,会不会选择性的采用一些。

今天,他又见到一个与张玄素一样的人,李承乾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天又给他的一次机会!

李义琰也没想到,陛下会把他当成张玄素一样的人。不过,作为文官,能与张公一样的忠直之臣划为一类,他倍感荣幸!

李义琰也是笑着表达自己治刑的主张,与商君高度一致,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

李承乾怅然长叹:“是啊,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你说的有道理!”

“再有两位尚书举荐于你,朕觉得把你晋为刑部右侍郎,恰如其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9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