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2章 新事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京兆府-正堂

李承乾、李恪、李泰三位皇子齐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人在东、西二人,向行人投掷绿矾油,也就是硫酸。二市的商民百姓,被烫伤的足足有几百人。玉华宫的皇帝听到这些消息,雷霆震怒,一连发了三道诏书,训斥李承乾三兄弟,训斥他们,人在长安,却让京畿发生这种为祸百姓的事,简直是尸位素餐。其实,这事跟三兄弟有什么关系,要说维护京畿市面的问鼎,那也是左右武侯卫的安永达、公孙武达两位大将军,和楚恒这个京兆尹的事,可以说三兄弟就是给这三个人顶的雷。

被从书海中薅出来的李泰更是怒不可遏,对着楚恒、安永达、公孙武达就是一顿输出。虽然没有脏字,但博学的李泰总能用最奇异的词,让三位臣工羞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绿矾一般是用于药用,适量的绿矾对治疗伤寒是非常有效的。但有的盗贼,则利用绿矾的特地,进行偷盗,泼在墙用不了多久就会化一个窟窿,泼在人身上,可想而知。

三兄弟来京兆府前,去医馆看过了,百姓在榻上痛苦的哀嚎,伤口触目惊心,甚至已经出现死亡的情况,长安的百姓对京兆府、左右武侯卫已经有怨言了。民心也好,朝廷的名声也罢,都是不容玷污的,所以他们三个不得不来。

李承乾敲了敲烟斗:“好了,青雀,你再骂,三位就没地方坐了!”

李泰又瞧了三人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然后坐了回去。

李承乾又压上烟丝,借着李恪的火重新点燃,吐了个烟圈,长叹一口气:“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突如其来的变乱,给李承乾提了个醒儿,长安盛世,不能乱,而要维护市面的稳定,光靠京兆府的差役,左右武侯巡街是远远不够的。

朝廷必须做出有力的准备,以应对各式各样的扰乱市面,攻击百姓的行为。而且,也不止这一起,长安的人口累年增加,这种事也不会就这一次。

李恪皱眉问道:“大哥,你的意思是?”

李承乾笑道:“当然,成立一个专门打击袭击百姓,为祸长安的祸害。”

在京兆府下,设立保安司,在长安的一百零八坊建立望楼,鼓声、旗语传令,号令街面的武侯、不良人。除了这些市面的势力外,还要下设文书、案牍,并授予京兆府刑狱之权。除此之外,还要从百骑、都水监、亲军都尉府抽调精干人手,尽快的构建保安司。

李恪点点头,按照太子的说,对于维护市面,保护百姓方面,的确是好事,他是没什么意见。

李泰呢,也是表示赞同,但设置新的衙署,是需要通过廷议的,而且涉及到百骑、都水监是需要请旨,又涉及到长安的管辖权和防务,并不是一件好办的事。

李恪淡淡一笑:“怎么难办,请旨就行,特事特办,父皇也会理解的。”

太子说的对,这种事不会最后一次,居安思危也好,未雨绸缪也罢,这都是必要的。百姓交了赋税,朝廷就有义务保护他们,哪怕多花一些财力、物力。朝集使们已经在看热闹了,这些异国使节都在议论,天朝的治安,也并不比他们的国家好多少,冷嘲热讽,很是热闹啊!

大唐军威震四方,但大唐的治安如此差,朝廷的脸面挂不住。就算这是个例,但在那些朝集使眼中,却代表有很多,甚至会认为这是大唐国势不稳的表现。这种结果,轻者会影响他们所在的国家,对天朝会有所轻视,重则则是会起违逆之心,边境刀兵四起。

李泰有些怏怏不乐,毕竟他是雍州牧,这种事出现在他的地盘,他的脸面多少有些挂不住。李泰呢,上奏本,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一来是不从众,二来是不想成为别人的附庸。但这次,他改变主意了,他愿意在设立保安司的奏疏上署名。有他们三个皇子联名上奏,廷议的压力能小很多,而且父皇那里也容易过关。

李恪笑了笑:“青雀,难得你有这样的公心!”

李泰哼了哼:“本王不是傻子,知道朝廷的脸面重过一切。那些朝集使,哼,想看笑话,没门!”

好了!李泰都没意见,李承乾又看向楚恒、安永达、公孙武达三人,想听听三位臣工的意见。而三位呢,戴罪之身的他们,能不被降罪,就已经万分荣幸了,哪儿还敢有什么意见。

“好,既然没什么意见,楚使君,你的文采好,就由你来写奏疏吧!然后咱们六人署名,直送玉华宫呈报陛下。”

就在楚恒起草奏疏的,京兆府-司功参军-崔玄籍,拿来了一份卷宗,他在近三年的卷宗,发现了一起案例,是长安县的一座道观发生的,有一个道士-桦叶,为了炼丹,复原了干馏石胆而获得绿矾油方法,他还给这个方法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炼石胆取精华法。

李承乾皱起了眉头:“这个桦叶在哪儿?”

这个桦叶,在发明这个方法的一年后,便死于一场炼丹事故中。但他这个方法,却是流传了下来。崔玄籍觉得应该在这种方面下手。

“好啊,崔参军,你可以试着去查查,需要什么可以找楚使君,他会为你提供一切便利的。”

崔玄籍下去后,李承乾笑着对楚恒道:“楚使君,你的手下,还是有些不凡的人物。”

楚恒笑着摇头,哪里是他的手下,分明是清河崔氏借着他这小庙,培养自己的子弟。这个崔玄籍是清河崔氏的嫡出子弟,人机灵、学问也不错,后生可畏啊!

看到楚恒花白的头发,言语中又带着一丝情绪,李承乾三兄弟都听出来了,他有气。明年,他就可以光荣致仕了,而在这最后一班岗,却出了这样的事,他这老脸怎么挂得住。

“好了,今天就到这,散了吧!楚使君把奏疏送出去就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