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7章 没那么简单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永祯八年,苏定方率军讨伐沙钵罗,大败之,斩杀、俘获几万人。

沙钵罗败走石国,程知节、苏定方会师,随即挥师,日夜兼程踏雪追击沙钵罗,又斩获颇丰,瓦解其军主力,生擒沙钵罗。

李承乾下旨,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郭孝恪调任北庭大都护,下设濛池、昆陵两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统领五咄陆各部;以阿史那步真为濛池都护,统领五弩失毕各部。至此,大唐将整个西域,全部纳入囊中,开始正式全面的接管。

扩通西域后,李承乾亲自拿着捷报,赶到了玉华宫向李世民报喜。与从前的羁縻不同,有了安西都护府的底子,大唐可以放心的在西域施行全面的改革。西域,从以后将与内地的州县一样,成为大唐牢不可破的领土。

李承乾原本以为,李世民会高兴,毕竟西域是他一块心病,把西域囊括入大唐,这对河西、关中的稳固,对与西边诸国的贸易,都是极其有好处的。

结果,李世民仅仅是哦了一声,便将战报放下了!

“朕啊,今年六十整,人都说六耳顺,又退位做了太上皇,安享富贵,按理说是不该有发恼的,是吧!”

李世民拿起案上的奏疏,递给李承乾,这是褚遂良上的遗折。十天前,褚遂良在同州刺史任上病逝了。

李承乾点点头,褚遂良也给他上了一份,但内容不过是例行公事,但给上皇的这个,却是动了不少的感情。

武德元年,褚遂良随其父一同归降大唐,从秦王府-铠曹参军做起,到秦王府十八学士,又到弘文馆馆主,起居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屡屡受以要职。

“褚遂良随朕数十年,性情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他的死,朕很心痛。”

褚遂良是以仁治的的坚定支持者,他不止一次的向李世民提出对大唐有益的治国理念,李世民深受启发,可以说贞观一朝能成为盛世,他也是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的。

李世民谈了一口气:“朕这一朝,振纲维则戴胄、刘洎、褚遂良,如今老人没得差不多了!”

当然,李世民是清楚的,人算不如天算,褚遂良生前一直与刘洎不睦,恨不得整倒这个对手,但最后,却是他自己先被整倒了,最后客死异乡,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反噬。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很是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又因为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多有凋零,故而命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里,以显示人臣荣耀之最。

褚遂良的功劳,固然比不得二十四功臣,所以当年并没有入选。但也不能否认了他的功劳,也是不少的,李世民本打算留给李承乾,让他积累些功劳,再让李承乾施加恩典,列入凌烟阁。却不想他因为包庇儿子,干涉有司,被贬到同州,错一步,步步就错。

李承乾又一套自己的班底,人才是源源不断,自然不缺褚遂良这么个舞文弄墨的,所以他在同州一代就是八年,一直都没有出头的机会。

“朕记得有一次,朕想查看起居注,但褚遂良却拒绝了。他告诉朕,坚守君臣之道还不如坚守职责,臣的职责就是记录,所以人君也许遵守规则!”

李承乾点点头:“是啊,规则!褚遂良就是太懂规则了,所以才与刘洎闹的那么不愉快,还差点弄出党争来!”

从能力上讲,褚遂良做仆射都不是问题,他的心机、城府,学识,都担得起这个职位。

但他这个人心胸太过狭隘,读书人的小心眼,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要是真让他做了仆射,那才是国家的祸患,是会影响官场割据的。

这么多年了,李承乾不是没有想过重新启用褚遂良,但他却不敢冒这个风险,因为他知道这是必然发生的事。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承乾要对天下人负责,要对上皇负责,他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坏了整个国家的吏治环境。如果人人都效仿他的形势作风,那大唐的官场岂不是乱套了。像他这股风气,是必须压下来的,绝对不能蔓延,贞观一朝的风轻之气,决不能毁在他手上,否则就对不起上皇把皇位提前传给他了。

“这个道理,朕自然是知道的,朕也没想过怪你,朕只是回想起往日的峥嵘岁月,觉得感慨罢了!”

“不过,你的话,倒是与杜如晦差不多!”

贞观初年,杜如晦就与李世民说过,褚遂良气量狭小, 不可使之相权,委以一部尚书便到头了。否则,以其心性,必然会招杀身灭族之祸。

现在,褚遂良是在同州刺史任上死的,而且是因病而死,死的时候也没遭什么罪,李世民的心里还算有些安慰。

“李靖、房玄龄,也故去几年了!朕昨日去昭陵看了他们,哎,朕很快就要去陪他们了!”

“高明,看看今日的大唐,国家如此稳固,朕的选择是没错的!”

李承乾连忙打算了李世民,不要说这么伤感的话题,更不要说死字。他今天来还有一个好消息,保准上皇听了,还能再活二十年。

哦,“什么消息?”,李世民来了兴趣!

昨日,太医令刘神威,亲自为太子妃-程氏把了脉,太子妃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刘神威的医术,父皇该是知道的,他把的脉绝对不会有错。

而且,他断定是个男胎。也就是说,大唐皇室的第五代嫡长孙,就要出世了,上皇要做曾祖父了。

“父皇,您年不过六十,还很年轻呢!依着儿臣看,您还能把曾孙带大,等到成婚生子,也不是问题啊!”

果然,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的眼睛亮了:“告诉你母后没后!好好好,朕去告诉她,她听了一定比朕还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940s